档案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分析和评估指标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档案馆论文,风险评估论文,指标论文,档案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档案事业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在建设发展档案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对档案需求的过程中,档案安全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如何识别档案安全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是摆在每个档案工作者面前急需破解的难题。开展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是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行之有效的举措。所谓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资源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可能性的评估。其首要任务是确立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制定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确立评估内容,制定评估指标,是建立和推行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进一步丰富档案安全体系内容,有效推动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科学发展。通过天津市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活动,我们认为,应从档案安全制度建设、档案安全基础设施、档案安全防护设施、档案信息保密和档案安全应急机制等方面确立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
1 档案安全日常管理
1.1 建立基本规章制度
建立基本的档案安全规章制度,是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操作性,关系到档案安全管理的成效。档案安全基本的规章制度主要有:档案库房管理规定、档案定期清点制度、档案出入库登记交接制度、档案阅览室管理规定、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涉密信息内容范围规定、教育培训制度、涉密档案、设备定期检查管理制度、涉密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档案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文件归档制度、日常安全巡查制度、中心控制室管理制度、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管理制度、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档案鉴定制度、网站信息审核制度、档案评估制度、奖惩制度等。
1.2 加强档案安全制度落实
在影响档案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首要任务是加强对人的教育和管理。通过经常性的开展档案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全体档案工作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问题人人有责”的思想,提高每个人的档案安全意识和技能。重点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层层落实档案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档案安全责任状。定期检查各类人员值班、巡查记录和设备运行记录。采取各种奖惩办法,把相关人员的表现同个人利益挂钩,确保各项制度发挥应有作用。
2 档案安全基础设施
档案基础设施的建设关系到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也是确保档案安全的根本保证。天津市委办公厅2011年8月份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全面加快区县档案馆馆舍建设,‘十二五’期间区县档案馆基本完成新建和改扩建任务,成为面积达标、功能完善,集社会性、文化性、开放性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公共档案馆”。关于档案安全基础设施风险评估指标,应包括以下方面:
2.1 档案馆面积指标
档案馆面积应符合《档案馆设计标准》第三章的规定。各档案馆馆舍建设越来越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潜在的安全风险。
2.2 档案馆耐火等级
档案馆分特级、甲级、乙级三个等级。不同等级档案馆设计的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不同,特级、甲级档案馆耐火等级应达到一级,乙级档案馆达到二级。
2.3 档案馆防雷设计标准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防雷要求分为三类。特级、甲级档案馆应为二级防雷建筑物,乙级档案馆应为三级防雷建筑物。
2.4 档案馆抗震设计标准
档案馆的抗震设计应按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划定的基本烈度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技术要求,即: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依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科学确定档案馆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2.5 档案馆供电系统
档案馆供电应满足设备和照明的需要,省级和市级档案馆应实行双路供电,如不能双路供电,可自备发电机组。档案馆应建立电源管理系统,实行强电和弱电系统分开,空调设施和电热装置应单独设置配电线路,对档案库、计算机房和缩微用房配电线路等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6 档案馆消防系统
火灾是档案馆面临的最具破坏性的灾害。档案馆发生火灾主要由电线短路、设备老化以及人为过失(如吸烟、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特级、甲级档案馆中的特藏库和非纸质档案库、服务器机房应设惰性气体灭火系统。特级、甲级档案馆中的其他档案库房、档案业务用房和技术用房和乙级档案馆中的档案库房可采用洁净气体灭火系统或细水雾灭火系统。也就是说,对于乙级以上的档案馆需配备两套消防系统,即档案库房等重点区域采用气体或细水雾灭火系统,而其他区域采用水喷淋灭火系统,或配置手动灭火器。特级、甲级档案馆的档案库、缩微用房、空调机房等房间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
档案馆安装了自动灭火系统,也应合理配备手动灭火器。档案馆内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规定配置灭火器。
3 档案安全防护设施
档案安全防护设施是确保档案安全必不可少的“安全防护网”。近年来,陆续发生的恶性档案丢失被盗案件,如:南方某市档案馆馆藏字画调包失窃案,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也在社会上产生恶劣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与档案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有很大关系。档案安全防护设施应包含以下方面:
3.1 视频监控系统
特级、甲级档案馆应设视频监视系统。档案库房、阅览室、裱糊室等档案实体的场所应设置视频监视摄像头。对服务器机房等重要场所也应安装视频摄像头。视频监视的存储采用磁盘或光盘的方式,存储时间根据档案的重要性可分为短期(暂定1年)和长期(暂定10年)。
3.2 入侵报警系统
特级、甲级档案馆应设防盗报警装置。档案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档案馆周边、档案库等重要位置安装红外防盗系统或其他先进的防盗系统。
3.3 出入口控制系统
为加强档案馆安全管理,可以在库区、办公区等出入口设置门禁等技术性防护装置。对人员的管理可以采取门禁刷卡、指纹识别、或脸部识别等管理模式。对档案实体的管理可以采取条码管理或其他先进的管理模式。
3.4 温湿度范围
档案在保管和利用等环节上,良好的温湿度环境,是确保档案不霉变,不被污染的重要保证。档案库房应建立温湿度监测系统,档案库房应安装温度和湿度调控设备。档案库房的温湿度应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档案防护”章节5.2款温湿度要求。
3.5 档案馆重要场所安全防护要求
档案库应在楼面均布荷载以及防潮、防水、防日光及紫外线照射,防尘、防污染、防有害生物(霉、虫、鼠)上符合相应的要求。中心控制室、服务器机房等其他重要场所应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3.6 档案馆照度指标
档案馆照明的照度标准,应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备”章节7.3.6款档案馆照明的照度标准的要求。
3.7 档案馆空气质量标准
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在档案保管等环节上,空气质量越来越重要。衡量某个区域的空气质量达到几级标准主要就是看这个地方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如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的浓度达到几级标准。我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五级,API值小于等于50,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API值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API值大于200,表明空气质量较差,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一定时间接触后,对档案的保管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也对人体危害较大。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规定,档案馆属于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即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
4 档案信息安全
4.1 档案信息安全保密要求
加强人员管理。档案信息保密安全问题涉及面广,几乎同从事档案工作的每个人都有关。在档案的接收、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上都存在着泄密的风险。档案馆应根据《档案法》、《保密法》要求建立健全保密规章制度。建立档案安全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人员教育、培训,人人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
加强涉密档案、涉密设备的管理。涉密档案定期清点和涉密设备定期检查。由专门涉密人员、独立计算机管理涉密档案。对开放利用的档案进行严格的鉴定,对不开放的档案也要严防信息泄漏。对存储、转移相关涉密档案资料,工作人员应单独使用涉密介质。
4.2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
从制度上,制定《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涉密信息内容范围暂行办法》、《涉密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暂行规定》、《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暂行规定》等相关制度规定。所有上网档案(数据)都是经过严格的档案鉴定和网站信息审核。
从技术上,对涉密计算机房等重要场所设有信息屏蔽设施,涉密计算机或系统与非涉密计算机或系统物理隔离,馆藏档案电子数据系统与办公、互联网实现物理隔离,办公网络和档案数据网络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服务器前端装有网络入侵检测设备。
5 档案安全应急机制
5.1 档案备份机制
异地备份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确保档案安全的有效手段。档案馆要对本级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和异质备份,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异地备份,省以上档案馆以选择相距300公里以上,不属同一江河流域、同一电网、同一地震带的地方为宜。地级、县级档案馆的异地备份工作由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确定。档案备份主要采取异质备份和异地备份两种方式。天津市档案馆与广州市档案馆结成对子互为对方提供异地备份库。
电子数据的备份:档案馆的电子数据主要包括电子化的文件目录、案卷目录、数字化全文、电子文件等。若要将完整、准确的电子数据在特定情况下恢复,就要保证数据备份的频率以及备份介质上数据的保存时间符合预期设计的目标。目前备份所用的介质主要有磁盘、磁带和光盘等。
5.2 档案馆容灾等级
档案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第1级或以上等级的容灾系统。容灾系统是指在相隔较远的异地,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互相之间可以进行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一处系统因意外(如火灾、地震等)停止工作时,整个应用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处,使得该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通常可将容灾备份分为四个等级。第0级:没有备援中心。这一级容灾备份,实际上没有灾难恢复能力;第1级:本地磁带备份,异地保存;第2级:热备份站点备份,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点,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备份;第3级:活动备援中心,在相隔较远的地方分别建立两个数据中心,它们都处于工作状态,并进行相互数据备份。当某个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另一个数据中心接替其工作任务。
5.3 档案抢救修复机制
受损档案的抢救修复,应首先制定抢救修复应急方案,包括修复工作目标、技术路线、进度安排、风险评估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等,可以请保护技术方面的专家提前予以论证,并报有关领导批准,发生突发性的档案受损,可以按照方案逐步实施。
5.4 应急预案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特别是区域性的安全风险,如沿海地区的台风、海潮等。周期性的安全风险,如每年夏季的防汛、防洪,冬季防雨雪冰冻灾害等。档案馆应提前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如火灾应急预案、水灾应急预案等,预案制定后,组织全局馆干部职工学习,明确职责分工,适时组织演练。天津市档案馆把应急预案演练作为每年四月份“档案安全月”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演练,逐年完善应急预案。
6 评估指标
综合以上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主要应从档案安全制度建设、档案安全基础设施、档案安全防护设施、档案信息保密和档案安全应急机制等方面制定评估指标,具体指标及分值表见附表。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和指标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主要包括档案安全制度建设、档案安全基础设施、档案安全防护设施、档案信息保密和档案安全应急机制等方面。在确定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和制定评估指标上针对不同层次的档案馆应有所区别,省级档案馆与市、县级档案馆,综合档案馆与专业部门档案馆应区别对待。确立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制定评估指标,是系统的,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制定科学化、定量化、操作性强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和评估指标,开展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活动,在实践中检验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和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标签:评估标准论文;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