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近端胃癌根治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行胃癌根治切除术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将15例近端胃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另16例胃全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上述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年生存情况、3年生存情况和5年生存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对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行胃镜检查,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结石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相较于胃全切除术,近端胃癌根治全切术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疗效显著。
【关键词】胃癌;近端胃癌根治切除术;应用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090-02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是治疗胃癌的常见方法之一,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达60%~80%。胃癌早期临床症状较不明显,确诊难度较大,多数患者在胃癌确诊时已是晚期,手术切除治疗,然而胃癌根治术后生存率并不可观,因而,胃癌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威胁[1]。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给人们健康生活带来较大影响,胃癌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为了减少胃癌对人们健康生产生活的影响,就必须重视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在胃癌手术治疗措施中,胃全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较为常用[2]。此次将于我院行胃癌根治切除术治疗的31例患者纳入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近端胃癌根治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正文加以总结,详细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行胃癌根治切除术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将15例近端胃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5.5±4.5)岁。另16例胃全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5.5±3.5)岁。对比两组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标准
两组患者术前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肿瘤直径>3cm;所有患者术前胃镜证实胃窦或十二指肠球部无溃疡、息肉、肿瘤;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患者;患者或家属已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同意此次研究。
1.3 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全胃切除术,采取气管插管麻醉方式,从腹正中入路行切口,手术探查病灶部位后行切除术。依据患者不同情况行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食管-空肠Schlatter吻合术。术中清扫第2站淋巴结;术后常规观察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3]。
对照组患者行近端胃切除术,麻醉方式与切口方式同观察组,行胃后壁-食管吻合术,清扫第2站淋巴结。术后常规观察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调查患者术后1年、术后3年、术后5年生存率,记录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营养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来完成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联合组与单一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治疗前后各项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后,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对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术后生存率
3.讨论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调查显示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按照胃癌发生部位不同,又可将其分为胃上部癌、中部癌及下部癌,胃上部癌指的是发生在胃上1/3部分的癌症,临床发生率较小。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影响下,胃癌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
临床上对胃癌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完全清扫淋巴结、切除肿瘤病灶、防治食管梗阻,从而提高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对患者进行手术时,按照肿瘤位置,胃癌手术方式也有所不同,其中主要包括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5]。全胃切除术于患者而言,肿瘤切除面积大、淋巴清除较为彻底,吻合操作更为方便。近端胃切除术在治疗时,近端胃切除损伤程度小,消化道重建方式为残胃食管吻合,手术风险较小[6]。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近端胃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胃全切除术,经过对患者术后生活进行随访,本研究对比观察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结石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符合传统观点,近端胃切除手术风险较小,值得在胃癌治疗中应用[7]。
综上所述,相较于胃全切除术,近端胃癌根治全切术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结石发生率较少,营养指标也优于胃全切术,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程坤.改良空肠间置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01):104-105.
[2]王海荣.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预后[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01):118-119.
[3]邵春兰.双通道吻合应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09):51-52.
[4]林煜,郑吉仁,吴赟,柳斌.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与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手术的效果对比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02):295-296.
[5]姚毅明,周学伟,王栓铎,刘国正,孙庆章,陈林涛.两种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01):46-49.
[6]陈旭,苏阿丽,王燕梅,潘锐,王婷,王丽红,张承清.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5):797+800.
[7]张军祥.根治性近端胃癌切除术后应用2种不同吻合方式的近期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07):167-168.
论文作者:王博文,邹建平,刘振华,赖海平,廖宁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胃癌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切除术论文; 生存率论文; 近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