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技术运用问题研究论文_王佩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技术运用问题研究论文_王佩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混凝土施工质量从根本上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加大混凝土工程建设力度,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保证混凝土质量,牢固把握一些关键环节,提高混凝土养护水平,进而从整体上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技术运用问题研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运用

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一项相当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进度,也影响了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的探究,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

1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所常见的问题

1.1 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

作为建筑当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总体质量水平的优劣,现实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将施工造价降低、将经济利润增加利用不满足使用规范的混凝土材料,带给建筑总体整体性和稳定性严重的后果。而且因为受到施工现场场所的约束,混凝土运输成本就非常高,有的单位为了更好的压缩材料运输费用,将工程进度提升,直接利用拌合完成的混凝土,加上混凝土运输时间比较久,导致混凝土性能不理想。

1.2 施工控制不足

控制混凝土施工工作,出去要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之外,还包含对技术、成本以及施工人员的各方面的控制工作。因为所需要进行控制的因素非常多加上多种外界因素的直接影响导致混凝土施工控制管理力度不够,导致管理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高,管理也停留在表面工夫,不能从根本上进行监控,控制方式的效率低等情况,导致建筑施工管理效果不佳。

1.3 养护问题

混凝土施工准备阶段要做好混凝土配比和浇筑工作,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要进行养护。现实的养护工作当中,养护工作人员需要在新完成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当中进行洒水工作,由此确保混凝土结构的适度,防止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混凝土出现开裂情况。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并未有清晰的规范,要在具体养护的过程中按照实际情况,可是需要超过12 个小时。现实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混凝土施工的季节性,防止混凝土内外出现温差大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可是,现实施工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并不能有效的控制好养护时间,造成混凝土养护操作不到位,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威胁建筑的总体质量。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技术的运用研究

2.1混凝土材料选择

混凝土原材料主要为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水,其原材料的选择对混凝土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控制原材料质量。水泥是混凝土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水泥种类较多,主要有普通硅酸盐水泥重复了、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同的工程会选择不同的水泥材料。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要结合施工情况,合理选择水泥。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就要选择粉煤灰水泥,其散热效果较好,且能够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水的质量对混凝土也有一定的影响,通常使用自来水,不能使用海水和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除此以外,也要结合工程要求来选用混凝土配合中的骨料。

2.2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在实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天气环境等均会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根据混凝土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的用水量、含水量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保证混凝土与施工现场完全吻合。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石灰与水泥的比例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结构达到施工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配合比设计标准进行混凝土级配实验,再根据级配结果进行配合比实验,根据配比结果进行施工,按照原材料含水量含泥量调整施工配比,以保证配合比的通用性。

2.3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

完成混凝土配比后,要进行混凝土搅拌。在搅拌之前,将搅拌设备进行加水空转,使搅拌桶中完全湿润,然后降水清除,加入原材料进行搅拌,同时,可以根据建筑工程要求加入合适的外加剂。在进行第一盘搅拌时,要充分考虑筒壁对砂浆的粘黏情况,并按照配合比的规定将石子的用量减半;在拌好第一盘混凝土后,要将拌好的混凝土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次投入拌合料,更要坚决杜绝同步进料和出料的违规操作。此外,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拌和颜色和良好的和易性,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和水灰比,防止混凝土离析,保证混凝土质量。

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都不会在施工现场进行搅拌,都是选用商品混凝土,这就涉及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运输设备主要包括:混凝土运输罐车、混凝土输送泵、翻斗车等。当混凝土运输罐车到达施工现场时,混凝土输送泵会与混凝土罐车的出料口相连,直接运送到施工的楼层,并通过布料机送达作业面。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通过转动混凝土罐车保证混凝土均匀性,不能出现分层、离析等情况,如果到达浇筑现场,混凝土发生上述问题,要进行二次搅拌;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将其视为废品,不能用于施工。

2.4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浇筑工作有效开展与其他工作相对比较为困难,为保证最终的浇筑效果,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持续长久的开展。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分层的方式,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一层浇筑的完整性。简单来说,就是在进行浇筑下一层时,需要保证上一层的浇筑效果。并且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需要保证搅拌均匀,促使上下两层混凝土能够完整的结合。在对柱子进行浇筑时较为繁琐。在对高度不超过3m,截面边长大于500mm,并且中间没有交叉贯穿的钢筋情况下,就可以采用直接从柱顶浇筑的方式。但是这不是现代常用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对柱子进行浇筑还是从柱模中部开始,通过开口的方式把下面部分一半进行浇筑,对上面一半进行浇筑需要振捣完毕和密封之后。(2)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分层离析的问题。对这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就需要在进行料斗和漏斗倒出准备浇筑时,其倾斜的距离控制在1.3m 以内,在竖向放置时,混凝土的高度需要控制在2m 之内。如果超出这种情况就需要使用斜槽、串筒等材料进行再次操作。除此之外,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还需要注重安全问题。

2.5混凝土的养护

由于水泥入模后会产生较大的水化热,水化热产生和释放热量的速度和大小都会直接影响水泥水化进程的快慢。水化热产生过快会导致内外温差过大,极易引起建筑结构构件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施工质量。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和部位,结合实际选择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混凝土的养护要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一般分为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为了使水泥得到充分水化,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尽量减少表面的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在混凝土表面保护层初凝前,应先卷起覆盖在表面的覆盖物(如蓬布或者塑料布),然后用抹子搓压表面两遍以上,待表面平整后再次进行覆盖,养护龄期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条件确定。

总而言之,混混凝土结构目前已经广泛地被人类应用到建筑工程等相关行业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其同时,也要不断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使其能能很好的发展,更加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冰. 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 绿色环保建材. 2017(12)

[2] 王樱. 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 居业. 2018(04)

[3] 陈勇星. 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 四川水泥. 2018(06)

[4] 郭显昌. 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要点及质量管理[J]. 建材与装饰. 2017(24)

论文作者:王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技术运用问题研究论文_王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