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信息化管理应用与发展论文_赵云燕

电厂信息化管理应用与发展论文_赵云燕

(大唐吉木萨尔五彩湾北一发电有限公司 新疆昌吉州 831700)

摘要:为了满足日益上升的电力需求,电厂扩建、电力设备丰富化逐渐成为现代电厂发展的方向。面对繁多的电力设备,采用单纯的人工管理难以达到高效管理的目标。现代化电厂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人工进行设备管理工作,但这类管理模式在国内尚属于初步阶段,还未在电力行业得到普及。基于此,探索信息化在综合利用电厂设备管理中的价值,分析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此优秀管理方式在国内电力行业的普及。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设备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对电力资源依赖度的不断上升,电厂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不断提升。面临我国迫切的电能需求,电力行业采取提升电厂运营能力的方式,在电厂数量不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电厂的发电效率。而提升电厂发电效率的关键在于优化电厂设备运行能力,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降低电厂的生产能耗,达到最大净输出的目标。相比传统人工管理,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背景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渐在部分中、大型电厂中应用。但是,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我国出现时间较晚,暂未得到充分行业验证,且电厂信息化改造工作耗资巨大,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否真正提升电厂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业内还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有必要分析信息化在综合利用电厂设备管理中的价值。

1、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分析

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很多工业生产领域已得到应用,并实现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和类似行业的信息化管理经验,分析电厂设备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

1.1实现闭环管理

电厂设备管理工作中,工作反馈对及时发现设备问题、提升设备效能有重要意义。传统人工管理电厂设备工作中,时常出现因管理人员疏忽、工作超负荷等主客观原因,导致设备存在的问题或可疑情况未及时反馈与沟通,造成隐患堆积,是典型的开环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由于工作情况未得到有效反馈,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厂的设备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长此以往,会给电厂运行带来巨大风险。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实现电厂设备的闭环管理,通过设备自主监控系统,实时反馈设备运行情况,对于设备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报警,达到高效管理的目标。

1.2提升设备利用率

电厂设备管理工作中,对于部分在使用中存在损耗的设备,传统人工管理时往往采用定期更换的方式,在易损设备达到平均寿命时更换。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但是由于一部分设备虽达到平均寿命,本身性能并未受到影响,可以继续运行,此时更换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电厂设备综合利用和降低电厂生产成本。采用信息化设备管理模式,可以监视电厂设备情况。对于易损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使用,在性能未出现显著下滑时,可以默认其能正常使用,避免频繁更换设备造成资源浪费。

1.3实现行业间的数据共享

随着电厂发展程度的不断深入,依靠单一电厂的经验积累,已难以推动电力生产行业的进步。传统人工设备管理工作中,无法完整、长时间监控电厂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电厂内部设备运行、使用数据量较小,缺乏行业参考,不利于同行间的经验借鉴。采用信息化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大数据化管理,通过计算机手段,不间断监控和管理运行设备,监控其运行情况,并对其实际运行能力进行不同电厂间的对标,实现行业数据共享,增强电厂工作的可借鉴性,促进电力生产行业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新时期电厂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2.1完善电厂数据支持服务

当前大数据应用不断成熟,利用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大规模的采集以及分析,立足于电厂的实际,通过大数据生产过程以及管理等加以优化,因此更好的满足电厂的正常生产。首先,对电厂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精确统计,包括生产的时间、人力、物料、报价、承包商等相关信息,以此形成基础数据信息。其次,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然后和基础数据库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的环节,从而更好的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可以在电厂竣工结算进行数据支持,对于一些相关的成本要素,可以迅速可靠的计算出,为其提供相关的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加强工程项目竣工结算环节的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对工程竣工结算环节的整体费用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最后,利用多种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系统的构建,以此为电厂信息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2改进项目管控水平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工具不断的创新,以此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对项目的不同环节予以管控。首先,科学合理的进行电子化流程进行设计。对工作许可证办理、工程审查等各项工作,都可以施行电子化处理,简化工程执行方式,以此提升工作效率,保证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工程进展。其次,使用信息化方式跟踪执行过程、判定执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测量其绩效水平,不断改进,从而实现PDCA循环。最后,为电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设置意外流程处理功能,以此来有效处理那些没有按照工作流程执行的业务。

2.3实现精细化管理项目管理

不仅仅是进度管理,还有成本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如SAP即可实现每一项工作的采购流程、成本计划的一体化管控。可利用现场安装摄像头、工作点验证、人力热点分布统计等方式,实现对项目人力资源情况的实时掌控和数据统计分析,并可对项目现场的质量情况进行实时管控,从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3、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基于以上分析,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电厂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中具有巨大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促进电力生产行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不明朗之处,因此笔者结合国内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经验,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第一,系统集成问题。电厂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规模较为庞大,电气设备种类繁多,要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需尽可能降低系统设备的接口类型及信号制式,从而确保众多设备的客观合理性。第二,信息安全问题。电厂采取信息化设备管理,设备输入、输出指令多采用电磁信号的方式进行交流,会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因此,电厂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注意信息的保密性,通常采用无线信号多次加密传输和重要关键信号有线传输等方式,确保电厂信息安全。第三,系统建设规模和建设周期。由于电厂设备的复杂性,现代电厂信息化改造难以一次性完成,因此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建设规模和建设周期。笔者建议在建设过程中以先核心后外围的建设理念开展建设工作,同时,建设周期不宜过长,应控制在3年内,避免设备更新换代造成新旧设备不兼容的情况。

结束语

信息化设备管理在电厂生产中应用,是未来电力生产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除了能够提升电厂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外,还可以实现高效和精确的电厂设备管控。针对信息化系统在我国应用普及度较低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信息化设备管理在电厂设备管理中的价值,研究当前电厂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注意事项,以期为电厂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借鉴,推进我国电力生产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田田,张志强.电厂燃料管理信息化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189.

[2]任寅东.电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6):16-17.

[3]吕晓琳.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电厂中的运用之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88.

[4]关金锁,姜玲玲,关键.信息化在电厂燃料管理中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12):23-24.

论文作者:赵云燕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电厂信息化管理应用与发展论文_赵云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