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9年年会”综述
马乔恩,马俊峰
(西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成立40周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展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9年年会,于2019年7月20—21日在甘肃兰州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协办,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党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围绕以下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方法论思考
梳理和思考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过的历程,是为了回顾历史,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经验与方法;也是为了立足现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实践的指导作用;更是为了展望未来,开拓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人民大学梁树发教授回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成立40年来,在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经历的从苏联化、去苏联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过程。北京大学王东教授强调,新时代马哲史学科要开创新局面,就要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地位,既不能丢掉列宁主义,也不能固守苏联模式,既要革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式,也要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地位,同时要紧抓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机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来源、哲学基础、创新潮头。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总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指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取得新突破,就要抓住理论问题、时代问题、现实问题、世界问题、交叉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加强对新时代中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哲学探索,加强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加强国际交流与对话,探索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形态。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70年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科学的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开拓创新提供重要借鉴。
这样,入冬之前聚集在塔哈巴哈台城的各方兵力,由于食粮短缺,自动或被动地迁离。在城内只剩一小部分兵力,埋伏于礼拜寺周围。实际上,塔尔巴哈台又一次陷入孤军守城局面。[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280,“同治五年六月十六日呼图克图喇嘛棍噶扎勒参奏闻塔尔巴哈台城失陷情形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4页。
在诸多文本中,《资本论》无疑最受关注。学者们就《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当代价值、内在逻辑、核心概念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中国人民大学郗戈教授认为,《资本论》研究的勃兴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学科范式转换”的重大意义,它意味着资本逻辑批判新范式的形成。新范式更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精神、时代精神,因而更能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及其生命力。浙江大学刘召峰副教授通过对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若干后世研究者进行比较,明确了后世研究拜物教理论者的得失,强调只有认真研读《资本论》,才能深化对拜物教的批判性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后张梧提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讨论了资本逻辑与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构性相似,并在资本自我运动的实在主体基础上,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彻底超越和合理重构。
由于茶叶的消费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投入更多的金钱来消费茶叶。但是好茶叶数量少,并且价格不菲,加上现如今加之目前茶叶污染问题严重,茶叶的价格更是不断攀升。因此许多不良商家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盗用知名品牌,生产假冒伪劣茶叶。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不但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而且破坏了原本正版商品品牌的价值。因此需要一套防伪溯源系统来降低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流通的可能性。现阶段使用的防伪技术的效果并不能很好抑制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现阶段的防伪技术主要是在外包装上进行特殊的标注,这些技术很容易被破解,从而让人把这些“山寨”产品视为正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萍研究员运用唯物史观对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的全球运作、跨国资本家阶级的形成、阶级关系的跨境式发展等新的现象展开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浙江工商大学何丽野教授提出隐私将成为21世纪最大的资本,隐私资本凭借其杀伤力摧毁人的生存根基而获取利益,因而是最疯狂的资本,是资本的最后阶段,因此对隐私资本进行哲学批判十分必要。苏州大学车玉玲教授从资本的当代形态、资本自身内在的矛盾、超越资本的可能性等三个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危机已经由“周期性危机”转向“结构性危机”,这揭示了卢森堡的预言:“到一定的发展阶段,除了社会主义,没有别的道路可走”将要实现。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应运而生,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如何回应和解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面临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对经典文本的精细阅读、深入研究和创新阐释。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的理解。
中国人民大学罗骞教授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进能够开启哲学阐释的新视域,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树立理性批判的哲学精神,提供切合当今时代的哲学议题。因此,要客观评价、正确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作用与时代价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颜岩教授通过对彼得洛维奇、马尔科维奇两位学者思想的述评,详细考察了南斯拉夫实践派对马克思人的概念的理解及其对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罗松涛教授探讨了阿多诺的自由时间观,区分了自由时间与闲暇时间这两个概念,指明对自由时间与闲暇时间的区分是阿多诺社会批判理论从文化批判转向社会批判的重要特征。
黑龙江大学丁立群教授聚焦实践概念,分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继承和超越,认为马克思用劳动取代了实践,并将实践哲学置于社会层面,从而用新的范式取代了传统实践哲学。山东大学刘森林教授指出,卢卡奇从单一的文化哲学视角对“物化”的分析是失真的、片面的;要合理地、全面地认识“物化”概念,就要回到马克思的方法论立场上,立足于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视角,保持一种均衡的跨学科视野。西北师范大学史小宁教授详尽地考察了意识形态概念的变迁,指出当前中国关于意识形态的研究存在过度依赖西方文本、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问题。为此,必须通过深化理论认知,优化研究方法,强化大历史观,揭示西方话语体系的阶级实质,推动中国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
(1)测量放样。以施工图纸为基准,计算出放样点的具体参数,并在现场进行定位。应使用红油漆对具体点位进行标识,特殊情况下可以绘制拱部“红线”,以此达到光爆效果。使用钢尺对炮眼孔位进行测量,并以设计图纸为基准做好爆破孔布设工作。适时对断面间距以及断面对应点数进行测量,当出现洞轴线偏离基准水平或顶拱变形等现象时,应对爆破参数做以适度调整。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文本、文献及其思想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代表性人物及其思想评介与阐释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和智慧启迪。
老巴说:“年轻的时候是蛮浪漫。你们不在家时,她还对着录音机唱歌。还说要不是生了你们两个,她也能当歌星的。”
如何开拓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境界,与会学者从不同维度提出了新思路。北京大学聂锦芳教授指出,只有克服非理性态度、意识形态偏见、狭隘的历史计算和过分功利的现实考量,坚持理性化和公度性,才能接近真实而客观的马克思。华南师范大学刘卓红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特征出发,强调以全新视角理解和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充分利用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启示,充分发挥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世界贡献的中国价值,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河北大学宫敬才教授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及多种语境为依据,强调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自觉关注语境问题,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同语境中所遵循的历史线性演化逻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洪源副研究员基于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阶段的梳理和划分,揭示出问题导向与体系建构的互动是贯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线索和内在逻辑之一,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路径。
对关键概念的考察与辨析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华中科技大学王晓升教授强调,概念拜物教将概念当作抽象的名称,忽视了概念产生的条件和它的特殊意义,因而对人的认识活动、社会活动都具有消极作用。他指出,走出概念拜物教的方法就是坚持辩证法,承认概念中的内在矛盾,致力于研究概念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武汉大学何萍教授指出,“工业”是马克思阐明人类实践活动的核心概念,它既是人的文化创造活动,也赋予人的本质以经济的形式,它能够同时彰显唯物史观的文化品格和批判品格,因此要从历史科学传统与变革的角度深化对“工业”概念的理解。中山大学马天俊教授从唯物史观出发,对幽灵化的马克思进行了还原,从而明晰了幽灵的意味,并强调只有马克思的理想如期实现,他才能安然成为历史陈迹,不再作为幽灵在全世界游荡。
南京大学唐正东教授聚焦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关于私有制的批判,集中呈现了恩格斯在商业关系的自我矛盾性、生产私有制的内在对立性等方面的前瞻性思路,凸出了恩格斯对其他同时期理论家的超越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上海财经大学卜祥记教授提出,《克罗茨纳赫笔记》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哲学文本,它蕴含着马克思哲学立场转变的基因,因此对该文本的研究应当被看作考察马克思早期思想转变历程、弥合所谓“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断裂的重要环节。首都师范大学黄志军副教授指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同时阐释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两种阐释的有机结合完整地体现在唯物史观对未来社会的理解中,即对“未来社会何以合乎人的尊严”这一问题的回答。
1.4.1 治疗措施 常规吸氧、茶碱平喘、抗感染、吸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初始吸氧压力设置为6-8cm H2O,初始呼吸压力设置为2-4cm H2O,根据患者反应适当加压加氧,2-3h/次,2-4次/d。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与会学者就如何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厘清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关系展开了深入讨论。
上海师范大学高慧珠教授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形态”的经典原著,对改革开放40年实践经验展开理论反思,指出“中国道路”从演进逻辑、历史阶段、现实进路等方面实现了对“社会形态”认识的突破,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开拓创新。四川大学黄金辉教授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阶级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的统治是间接的、过渡的、暂时的统治,是为人类社会进入无阶级形态做准备的统治,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集中体现为它对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引导力。黑龙江大学康渝生教授通过文本研究,分析了“共同活动方式”这一被长期忽视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并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概念对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重要意义。复旦大学马拥军教授以“市民社会还是人类社会:问题的中国式提法”为题,探讨了中国语境中市民社会和人类解放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强调这一问题不能用理论标准来衡量,而要按照实践本身的发展来衡量,这恰恰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侯衍社教授以邓小平的辩证法为核心,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过程,系统地总结和阐发了邓小平唯物辩证法的显著特点及其对新时代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意义。山西大学乔瑞金教授对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形态”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和客观评价,并指出应该通过整体关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开阔社会形态研究的国际视野,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理论研究等方式加强我国关于社会形态的研究。河南大学戈士国教授运用社会断裂和社会紧张的模型透视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内在紧张状态,并指出只有从理论上、实践上正确看待和应对,更好地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自觉地、自信地坚持中国方案、中国道路才能消除这种社会断裂和紧张。
与会学者还针对今后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聚焦中国问题、构建中国理论、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了诸多精彩观点。上海财经大学张雄教授强调政治经济学的成熟依赖于哲学的成熟,当前中国哲学就是缺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出发、解读当前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发展要求的话语体系和哲学思想。四川师范大学李东北教授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逻辑”为题,提出新时代的中国需要一套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既要用制度建设巩固改革开放的发展效果,也要用制度变革进一步增强改革动力。山东省委党校贾英健教授认为,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改革从一定意义上就是重塑国家形象的过程,其中包括社会主义的形象、现代化的形象、民族复兴的形象、大国担当的形象。厦门大学张艳涛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不能说中国话,关乎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中国话语权的提升,关乎中国的理论自觉与思想创新,关乎中华民族的“民族自我”与中国的“国家身份”。因此,要加快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
本次会议主题明确,议题丰富,与会代表交流深入,讨论热烈,理论成果丰硕。会议在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开拓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国际视野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理念、新思路,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入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孔 伟]
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新中国成立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文; 唯物史观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唯物辩证法论文; 发展与展望论文;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