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浙江省流通业的思考_浙江精神论文

关于发展浙江省流通业的思考_浙江精神论文

发展浙江流通业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时期流通业对浙江经济发展的作用

7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行的市场取向改革就是从商品流通领域发轫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流通业呈现新的发展面貌。新时期商品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吸引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规模扩大,促进经济发展。改革的进程从理论和实践上肯定了生产资料是商品,技术、劳动力、资金、信息等也是商品。浙江由于较早地发展生活资料市场的同时,鼓励各类和平要素进入市场,1998年全省实现GDP4980亿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前茅,第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为12.5:54.6:32.9,其构成比例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时期流通业对浙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是促进和引导生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企业自主经营权扩大;商品购销形式多样化;横向信息流大量增加;市场、价格、利润等因素对企业的运行机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变化使商品流通业的作用越出了通常所说的“桥梁”或“纽带”作用,而是能动地将经过系统分析和归纳的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生产,使产品适应社会需求。流通业正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杠杆,发出准确有力的市场信号,通过自身地区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三是流通业态的创新和多样化,有利于同国际经济接轨。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配送平台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商业活动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引发了国内流通社会化、现代化和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革命。流通业将不断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业态创新,接轨国际经济。浙江作为国内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面对新时期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并在流通体制、流通格局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才能抓住赶超的良机。

二、浙江流通业的现状分析

1.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浙江流通业以独立性较强的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全国性的大型流通企业,更缺乏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流通企业,这对知识经济时代下无国界商贸活动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1998年全省有904家企业改造、组建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980家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面达到66%,但通过资产重组、组建的商业企业集团只有廖廖37家。而且其中的典型代表,如杭州的华商集团、宁波的华联、中百、烟糖、东亚和蔬菜五大集团,以及温州的中亚、海螺集团和余姚的华联、环宇等集团,这些商业集团无论从资金、技术还是规模方面无法与上海联华超市相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进入壁垒低。流通企业只要经营定位正确,店址选择合理,就能满足特定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客观上新企业进入的经济壁垒较低,加之浙江个私经济的高速发展,更给流通业的规模结构带来深厚的细小化色彩。(2)产品差异不明显。浙江交通运输比较发达,在当今许多产品处于买方市场的状况下,流通企业的采购具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一般都能采购到同行都经销的产品,这使企业产品差异小,新企业进入流通业的产品差异壁垒较低。(3)较为落后的流通业管理水平和相对不足的物流设施也局限了流通业的规模扩张。以杭州为例,超市管理上水平的仅有金龙万家福、家友等为数不多的几家。相比之下,美国沃尔玛公司(1990年在深圳开设分公司),它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系统,管理人员1-2分钟内就可以准确掌握世界上任何一家分店这一天的商品销售、库存、订货、配送、财务和员工等情况,其配送中心物流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很高,可以及时向各分店配送。可见,知识含量较高的信息技术是流通业竞争中的关键性武器,也是其规模扩张的技术基础。

2.结构合理化程度不高。(1)从地区结构看:杭州、宁波、温州三市流通业较为发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300亿元以上;嘉兴、湖州、绍兴、金华、台州地区次之;衢州、丽水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因素流通业较不发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到100亿元(见下表)。(2)从行业结构看:商业、旅游、餐饮等行业发展迅速,仓储、加工、配送、代理等行业由于技术的制约发展滞后,而信息社会对这些行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加快流通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科技含量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浙江跨地区跨行业的大流通,结构合理化程度需大大提高。

1998年浙江省主要地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地区 

杭州  宁波

嘉兴

湖州

绍兴

金华

台州

衢州

丽水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亿)327.7

313  168.3

123.8 174.1

140.29 148.59 63.5  44.9

资料来源:根据《浙江统计年鉴》1999有关资料整理,中国统计出版社

3.传统业态发育成熟,新业态的发展处于萌芽状态。浙江批发零售业、邮电通讯业、交通运输业、旅游娱乐业等经过多年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目前尚不具备新业态出现的良好环境,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产业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模式,正日益受到商业企业以及各级商业主管部门的重视。浙江商业流通领域中电子商务的应用还处在试点和前期推行阶段,因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技术的应用,又必须有各业务部门的参与配合。(2)超级市场、仓储商场、现代购物中心、网上购物等新业态的发展滞后,主要原因在于:浙江流通经济的发展分工很细,在新业态赖以生存的运输、保管商品等方面缺乏安全性、准确性和迅速性;商业机构再投资建仓库、买运输设备是不经济的;加之运输、保管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目前浙江商业尚不具备大规模投入使用诸如托盘、集装箱、低温冷冻运输、配送中心的能力。因此,物流系统化和社会化问题,是知识经济对浙江流通业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三、新时期加速浙江流通业发展的建议

1.以科技为先导,更新流通业的市场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相对稳定的市场将被动态市场所代替,“网络经济”将成为新市场的特征。为此,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应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把市场流通观念从以市场为导向转向以科技为导向。流通业要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大科技投入,以计算机和通讯网为技术手段,加快流通业信息化建设,尤其重要的是要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样,知识经济时代下发挥浙江流通业的规模效益,调整流通业的结构,培育新业态的发展才有技术基础。

2.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走规模化道路。浙江个私经济比较发达,温州、绍兴、义乌等专业市场已具相当规模,但大多还处于现钱交易、手工管理阶段,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较低,应充分发挥杭州、宁波等经济发达城市的辐射效应,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培育大型流通集团,利用其规模效益推广浙江名优产品,吸引世界著名品牌进驻浙江,在提高浙江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促进浙江内、外贸的发展,增强竞争力,迎接国内外大型流通集团人驻浙江的挑战。

3.根据“立足浙江、接轨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思路,调整浙江流通结构。针对浙江流通业地区结构的特点,杭州、宁波、温州三市应大力发展大型商业网点,将浙江名优产品打入流通界的致高点上海,在上海市场站稳的商品,实际上就取得了全国各地市场的准入证,这对浙江流通业参与国内外竞争是极为有利的。绍兴、嘉兴、金华等地区在依托大型商业网点的同时,发展批发市场,实行专业化经营,以专取胜,抢占华北、东北、西北市场,推广价廉物美的浙江产品。衢州、丽水地区除通过大中型商业网点推广自己的名优产品外,要积极培育本地区的流通能力。针对浙江流通业的行业结构现状,把商业、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的服务功能联结起来,互相促进,全方位地满足消费者物质、精神享受和知识经济对服务业的需求;仓储、加工、配送、代理等行业要接轨上海经济圈,多借鉴上海超市集团、上海电子商务在现代化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服务浙江乃至全国市场,为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打好基础。

4.树立创新意识,建立新的业态模式。首先,应顺应知识经济对流通业的需要组建“航空母舰”,即在全省营造一批特大型的贸易集团、交易中心和批发市场,在有条件的城市发展超级市场、仓储商场和现代购物中心,增强对各地市场的渗透力,这是抢占致高点的关键之举。其次,利用高科技知识,引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等较为新型的流通业态,提高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上海华联、北京王府井等大型集团,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不断“复制”自己,进行我国零售流通企业异地经营,并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的经验值得借鉴。同时,要树立全方位经营理念,多办各类中型专营店,大力推行诸如直销、代理制、会员制等多种营销策略。

总之,知识经济对流通业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浙江流通业只有树立以科技为先导的市场观念,调整流通业地区结构和行业结构,积极创新新业态,才能大面积提高全省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使浙江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从而在知识经济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再树浙江经济的新优势。

标签:;  ;  

关于发展浙江省流通业的思考_浙江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