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_劳动价值论论文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_劳动价值论论文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对劳动价值论的一些模糊认识

近年来,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甚至存在一些错误说法。例如,有的说,不只是劳动创造价值,而是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有的说,也不只是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创造价值,而是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有的说,不只是这些生产要素创造价值,而且科学、技术、知识也创造价值。有的说,不仅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而且非生产要素、非经济因素也创造价值。有的甚至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估计和判断之所以“失误”,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劳动价值论的“偏颇”;我国的极左倾向和极左思潮的一个深层次根源也在于劳动价值论。

接受以上说法中的任何一种说法,都会直接导致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就必定不可避免地直接否定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恩格斯1883年3月17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的这两大发现,实际上就是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否定劳动价值论,就必然否定剩余价值论。否定剩余价值论,也就必然否定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革命年代对革命者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几十年内,劳动价值论对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和实际经济工作也一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并没有受到怀疑。然而,近年来,上述模糊认识却常常出现。人们当然会问,原因究竟何在呢?

看来,对劳动价值论产生模糊认识或出现错误说法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我国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呈现出来的表面现象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在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都参加了商品价值的生产,都在价值的创造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而似乎在分配领域中各种生产要素都得到了自己应得的报酬。二、近年来我国媒体反复出现的“新经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高科技经济”等,也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现在在生产领域中创造价值的主要是知识、信息、高科技,而不是劳动。在价值理论问题上,只要停留在市场经济的表面现象上,只要停留在“知识经济”的表面现象上,只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困扰,而不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就会怀疑劳动价值论,就会从劳动价值论转向生产要素价值论,或者转向知识价值论、科技价值论。

坚持劳动价值论

坚持劳动价值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关键在于分清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的原则界限,特别是分清劳动价值论和资本价值论的原则界限。

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的首创。远在马克思之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就已经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继承了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分,纠正了古典劳动价值论的错误,建立了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发现,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者生产商品所付出的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用的形式上的耗费,例如,在生产粮食、衣服、住宅、汽车、计算机等千差万别的使用价值上的耗费,马克思称这种劳动为具体劳动;从另一方面看,不管是生产哪种商品,都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都是人的脑力、体力等等的耗费,马克思称这种劳动为抽象劳动。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解决了古典经济学家的优秀代表所解决不了的难题。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告诉我们,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生产商品的过程,既是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还告诉我们,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方面创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又转移旧价值,即将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这个新价值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等于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古典经济学家在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上,例如,在利润和(或)地租的形式上看到剩余价值的存在。但是,他们都没有形成剩余价值一般形式的概念,都误把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直接等同于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只有马克思,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研究了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使全部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的变革,为无产阶级制订了革命的理论。

坚持劳动价值论,就是坚持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划清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包括三要素论、四要素论和多要素论)的原则界限。

发展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第1卷出版于1867年。看懂了《资本论》的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立即作出了反应。他们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逻辑是铁的逻辑。要想推翻马克思的全部结论,只有从推翻劳动价值论开始。例如,有一位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驳倒价值理论是反对马克思的人的惟一任务,因为如果同意这个定理,那就必然要承认马克思以铁的逻辑所做出的差不多全部结论。”(引文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353页。)从那时算起,130多年过去了,不知有过多少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发表过多少批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著,可是都丝毫无损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实践一再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直接继续和必然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根源深藏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经济事实和阶级斗争事实之中。新的历史条件使马克思得以对古典劳动价值论进行严肃认真的分析和批判,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实践在发展,在实践中发现的真理也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劳动价值论当然也是如此。我们的某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讲劳动时有一个缺点,这就是常常只举农民、木匠、铁匠、裁缝等人的劳动为例。如果讲的是简单商品生产,这样举例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如果讲的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这样举例显然就不够了。老师讲课时,学生会问:是不是只有体力劳动创造价值?或者,是不是只有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脑力劳动创造不创造价值?学生还会问:在现代资本主义企业中,除了雇佣工人之外,受雇于企业的管理人员是不是雇佣劳动者?受雇于企业的科学技术人员是不是雇佣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是不是创造价值?他们是不是也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还会问,新知识创造不创造价值?高科技创造不创造价值?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经济理论工作者予以回答。为了抛砖引玉,这里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关于脑力劳动与创造价值的关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来没有说过只有体力劳动创造价值,也从来没有说过只有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价值,而是认为劳动是脑力、体力等等的耗费,认为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因此,在商品生产中,并非只有体力劳动创造价值,脑力劳动也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关于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的劳动与创造价值的关系。在现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从事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是由三部分人组成的生产集体,包括受雇于企业的工人、受雇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受雇于企业的科技人员。他们的劳动方式不同,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以脑力劳动为主,工人以体力劳动为主。这三部分人的劳动都是生产商品所不可缺少的。产品是这三部分人组成的生产集体共同劳动的产品。他们的具体劳动共同创造使用价值,他们的抽象劳动共同创造价值。他们的劳动都直接与资本相交换,都是雇佣劳动者。他们的劳动都分成两个部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这就是说,他们的劳动不仅创造出等于他们的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创造出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三)关于新知识、新科技与创造价值的关系。新知识相对于原有的知识而言,新科技相对于原有的科技而言。因此,新知识、新科技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知识、科技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马克思重视知识,重视科技。他严格区分了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和决定价值的因素。知识、科技是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但不是决定价值的因素。

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是多元的,而决定价值的因素是一元的。劳动生产力取决于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等一系列因素。价值只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此外,不存在任何其他决定价值的因素。

新知识、新科技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时,分别作用于生产力中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因素包括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一方面,新知识和新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使劳动资料中的动力系统、机具系统、运输系统、信息系统等更为先进,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另一方面,新知识、新科技会造就出素质更高的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高素质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从而大大提高人类支配自然的程度。

在商品生产中,新知识、新科技进入劳动过程,但不进入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不是新知识、新科技本身在创造价值,而是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科技的劳动者的劳动在创造价值。

新知识、新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与价值量之间存在着以下的一些关系:(1)新知识、新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从而使单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减少。(2)新知识、新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就可以为资本家提供更多的剩余价值。(3)新知识、新科技的应用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教育和再培训的劳动者具有更多的科技知识和更熟练的生产技能,能从事更复杂的劳动,从而在同样时间内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4)新知识、新科技会造就出由生产技能更高的工人、经营管理水平更高的管理人员和科学技术水平更高的科技人员所组成的生产集体。这种提供更复杂的劳动的生产集体在单位时间内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标签:;  ;  ;  ;  ;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_劳动价值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