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发展老年大学的必要性论文_郑桂芳,于辉

新常态下发展老年大学的必要性论文_郑桂芳,于辉

(德州学院医药与护理学院护理系13级护理本科 山东德州 253023)

【摘要】老年大学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它的目标是为满足老年人生活需要和不断渴求知识的需求而制订的。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老龄化发展的形势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对新形势下发展我国老年大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尽快发展和更加完善老年大学事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于完善老年保健事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建立和谐社会、促进人文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大学;老年人兴趣;老年人心理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293-0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与老年人对于文化生活知识的需求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老年保健事业的重要性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如何进一步加强老年事业的发展,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是老年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健康老龄化的前提下促进积极老龄化发展,是促进老年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改善老年人精神面貌、活跃其物质文化生活、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完成上述任务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和发展老年大学,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是贯彻老年保健策略,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是手段。

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式

据有关调查指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12亿,占总人口数目的15.25%。预计到2020年将到达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其中高龄老人增速尤其快[1]。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国家。根据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视老年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2]。这意味着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全面构建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方针、政策和战略。

2.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改变,包括感知觉、智力和人格特征等[3]。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界感知觉发生变化 随着老年人机体功能的老化,对外界的感知觉能力也会随之衰退,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可以出现,听觉能力下降,容易误解他人的意思,从而产生多疑、焦虑、孤独的心理状态。

(2)对智力获得能力发生变化 人的一生中,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获得新观念、洞察复杂关系的能力[4]。晶体智力是指对词汇、常识等的理解能力,与后天的知识、文化和经验积累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流体智力呈逐渐下降,而晶体智力则保持相对稳定,随后天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到了高龄后才逐渐下降。许多研究报告都表明,智力与年龄、受教育程度、自我生活能力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3)性格和兴趣爱好也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了60岁以后,与外界的接触逐渐减少,容易沉迷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太喜欢与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也有的老人话多,好动,思维和情感幼稚,出现我们所说的“老小孩”特征。他们对于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降低,按照自己认为的所谓“老经验”办事,同时,更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对外界的新事物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烦。

3.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

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能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内容,又激发对老年人对生活的兴趣,并且对大脑来说具有积极意义的开拓与休息。它能协调、平衡神经系统的活动,使神经系统更好地调节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生理活动,对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都有积极的作用[5]。

循证医学研究发现大凡健康长寿者多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他们通过这些兴趣、爱好,促使其身心的愉快,同时也调节内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无形中给健康长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兴趣爱好的老人生活会比较丰富多彩,这样不仅可以让自身心情愉快,还可以让自身更加健康长寿。通过老年大学学习“深造”不但可以培养老年人更多的兴趣爱好,还能结广交朋友,交流思想和经验,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同时也为“老有所为”创造丰厚的物质条件,更有助于其潜能的发挥。

4.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伴随我国老龄化的高速发展,其家庭结构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纯老年人的家庭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老年人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现在的老年人不愁吃、不愁穿,养老有保证,更多是精神文化生活比较缺乏,而老年大学正好补充了这一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老年人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袁新立认为,老年大学在促进老年教育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老年人自杀率却很高,广大的老年人群被各种类型的精神疾病所困扰着,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家庭组织结构联系松散,丧偶以后独居的老人尤其感到孤立无助,缺乏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则强调尊老爱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对于改善老年人精神面貌、活跃物质文化生活、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我国目前老年大学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老年大学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缺乏发展老年教育的经验。我国从1983年9月在山东省创建了第一所老年大学,得到了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支持。随后,我国老年大学在中华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萌芽、生根、开花结果。经过33年的艰苦不懈的努力发展,我国所拥有的老年大学、老年教育机构现已超过6万所,初步形成了多部门联动、多形式办学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但是,对老年人的教育定位、教育格局、教育方向,培养老年人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仍有待改善。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创办老年大学教育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完善和改革我国的老年大学教育。

6.结论

60岁以上老人最大的优势在于时间的富有,若有更多的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继续学习接受教育,则能更好的满足其求知欲望,获取丰富的知识,真正实现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可以减少其终生遗憾。老年大学是适应社会老龄化、老年人心理精神状态变化、培养老年人兴趣爱好的重要场所,更是建设和谐社会和适应全面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时代产物。党和政府多年来强调要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良好风貌”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老年人的继续教育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而老年大学是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的主要手段.是老年人“终身学习”最具体的体现。

老年大学所面临的对象是老年人群体,然则老年教育在我国却是最年轻的教育。办老年大学我们还缺乏先进经验和理论的总结。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提高在老年大学办学方面规律性的客观认识。老年大学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条件.从而达到帮助老年人“丰富生活、增长知识、促进健康、陶冶情操”为目的,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6]。

老人安,惠子孙,昌国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建立和促进老年大学事业发展,是适应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老年保健事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促进人文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老年大学这一新生事物必须大力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J].决策咨询通讯,2007,06:79-80.

[2]覃庆国.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3]汪剑琴.老年人心理特点与老年工作策略思考[J].管理观察,2009,07:170-171.

[4]田昀.中学生智力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才智,2015,08:61-62.

[5]朱云峰.中国老年益智健身玩具开发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8.

[6]陈亚兰.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J].中国市场,2011,52:117-118.

论文作者:郑桂芳,于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  ;  ;  ;  ;  ;  ;  ;  

新常态下发展老年大学的必要性论文_郑桂芳,于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