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国内衔接与连贯研究综述论文

近20年国内衔接与连贯研究综述论文

近20 年国内衔接与连贯研究综述

罗婉青

(成都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 语篇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也是语篇研究能否站得住脚的关键。本文收集了近20年来(1999—2019 年)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有关衔接与连贯研究的文章,共计149 篇。从研究趋势、研究主题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分析近20 年来我国衔接与连贯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议。

关键词: 衔接与连贯;研究趋势;研究主题;研究内容

Halliday 和Hasan 在1976 年出版的《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 )一书标志着衔接理论的诞生。而对于连贯的研究早在现代语言学出现之前就开始了,但在语篇分析领域,对连贯的研究是从20 世纪60 年代才开始的。在国外,对衔接和连贯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国内对衔接和连贯的研究则起步较晚[1]。为了让相关学者对衔接与连贯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有一个宏观的了解,本文收集了近20 年来发表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的关于衔接与连贯研究的文章,从而对衔接与连贯在国内的研究主题及研究内容展开系统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一、研究的整体概况

本文对近20 年来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衔接与连贯研究的文章进行分类,分别统计出其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从而进行具体分析。

近20 年来发表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有关衔接与连贯的文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趋势。1999—2004年,国内学者已经较为重视对衔接与连贯的研究,并先后发表了自己的主张;2005—2009 年,对衔接与连贯的研究达到顶峰;2010—2014 年,对衔接与连贯研究的关注度开始下降,期刊数量逐渐减少;2015—2019 年,对衔接与连贯的研究数量远远低于前3 个五年。

为了让相关学者明确衔接与连贯研究存在的不足并重视该领域的研究发展,笔者按照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对收集的149 篇文章进行分类,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唯物史观创立及创立之前,人民主体思想一直是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民主体思想的深化与变革,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唯物史观;同时,人民主体思想也因置于科学理论根基之上而更加完备。另外,即使在唯物史观深入发展阶段,对于人们主体思想的探究也将是其核心要件。

二、研究主题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主题

根据该领域著名学者张德禄于1999 年发表的《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3]一文,现将衔接与连贯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四方面:概念研究,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微观研究,应用研究。在上述四个研究主题下,对这四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章数量是不同的。

(二)研究内容

英语语篇分析理论的研究重点一直是语篇的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2]。衔接和连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学者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即衔接、连贯、衔接与连贯及其他方面。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3年12月3日发布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2测试结果,在参加测试的国家和地区中,上海学生做家庭作业和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时间居第一位,平均每周800多分钟,是香港、澳门、台北的2倍多,更是韩国、芬兰、捷克等国的4倍多。[13]

其次,对于“连贯”主题,笔者了解到学者们更热衷于应用研究,其范围涉及语用学、外语教学、翻译、文体学以及动态性研究这五个方面。其中,认知语用学、外语教学和翻译方面的文章最多。第一,认知语用学。郭纯洁[13]通过对描述同一画面的30 篇语篇的信息结构与画面信息结构的对比分析,认为语篇的连贯性有其认知内涵,语篇连贯性的实质在于语篇中的信息结构对共享认知模式的依附性上。之后,其针对该论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发表《语篇信息结构的认知分析》[14]一文,提出语言信息的项位分析方法,以解决语篇连贯的认知基础和认知操作问题。第二,翻译。王一多[15]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探讨译文如何实现语篇连贯。朱纯深[16]以汉语古诗《夜雨寄北》为研究文本,标出文本的词义连贯脉络,建立起本体隐喻层面的隐喻连贯。第三,外语教学。王学文[17]采用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对比等研究方法,从主述位理论角度分析英语专业四级考生作文的连贯性,探究推进模式使用比例和文章连贯的关系。

首先,对于“衔接”主题,学者们更倾向于应用研究,概念研究和微观研究较少,共计4 篇。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文章可以发现,在应用研究的文章中,翻译类有10 篇,文体学、认知语言学、教学各有3 篇,语篇分析有1 篇。首先,翻译类文章主要对语篇衔接手段进行研究[4]。例如,指称照应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黄艳春、黄振定[5]针对指称照应这一衔接与连贯手段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问题展开论述,并对比英汉语篇中指称照应的应用。李文娜[6]以《荷塘月色》及其英译本的指称照应用法分析为基础,旨在找到这种衔接方式在英汉语篇中的不同之处,指明在汉英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其次,在文体学文章中,对科技语篇的衔接研究也较多。李延林和刘连芳[7]结合衔接理论,以科技语篇为研究文本,分析词汇衔接手段的语篇连贯功能。尹富林和胡元江[8]基于自建语料库随机挑选出的20 篇科技语篇,探讨掌握主位推进模式对得体的科技语篇写作和翻译的重要性。杨林[9]探讨了英汉科技语篇翻译中名物化结构的处理方法,以实现衔接与连贯。再次,在认知语言学方面,陈新仁[10]的研究表明,衔接是说话人支配使用的一种认知操作手段,其作用在于调节语篇的难易度和交际效果。董素蓉和苗兴伟[11]认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在语篇中通过源点域与目标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延伸,从而形成一定的语篇衔接模式。隐喻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实施建构语篇的功能。最后,在教学方面,马国彦[12]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衔接题为语料,首先从微观层面分析话语之间的衔接是如何实现的,然后对语篇的结构方式进行了概括。

幼儿的焦虑,来自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与孤独感,为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我们在幼儿入园前,组织教师家访与幼儿访园活动,让新生与幼儿园、教师短时间接触,有浅浅的了解与沟通,给幼儿入园做一次体验性的心理铺垫。通过访园,让幼儿选一个最喜欢的地方与父母或老师留影,来园前有意通过照片加深幼儿的印象,来园后把照片布置在教室里,还可以留下自己的一个宠物玩具在幼儿园里,让幼儿在心理上感觉在幼儿园有自己熟悉的亲人、宠物或自己熟悉的小天地。

最后,对于“衔接与连贯”主题,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译、外语教学、认知语言学、文体学以及对比分析等10 个方面。其中,翻译研究的文章有43 篇,占总数的42%。由此可知,学者们很重视衔接与连贯在翻译上的应用。例如,赵彦春[18]对《关雎》的六个译本进行分析,最终揭示了衔接与连贯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其可以作为评价翻译质量的重要指标。黄国文[19]通过对《论语》篇章结构进行讨论,提出与其翻译相关的几个问题。衔接与连贯应用于外语教学上的文章仅次于翻译领域,占比20%。例如,马静[20]基于主述位理论,通过分析四、六级范式作文,说明主述位推进模式、语义衔接以及英语写作连贯三者之间的关系。何星[21]从英语写作者的角度出发,从理论上剖析了交互式阅读模式对英语语篇连贯写作的影响。白薇、景嫣[22]以经典童话故事《三只小熊》为例,强调衔接与连贯对语篇整体理解的重要性。李锡奎、史铁强[23]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语篇衔接与连贯在俄语写作教学中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邹灿、刘永志[24]详细分析了阅读、写作等教学方面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应用情况,强调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衔接手段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提高利用衔接与连贯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结语

虽然国内对衔接和连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20 年来,该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近20 年国内对衔接和连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主题,对于每个主题的具体研究内容,翻译和外语教学方面有关衔接与连贯的应用型研究居多,认知语言学、文体学、对比分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较少。对于研究内容分布不均的问题,学者们应将关注点聚焦于更多研究领域,扩展衔接与连贯的研究范围。

参考文献

[1]苗兴伟.《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评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58-59.

[2]王向东.英语语篇分析理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6):116-119.

[3]张德禄.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J].外国语,1999(6):24-31.

[4]刘明东.语篇层面汉译英的衔接性标准[J].中国翻译,2001(3):33-35.

[5]黄艳春,黄振定.英汉语指称照应对比与翻译[J].外语教学,2006(1):75-78.

[6]李文娜.从指称照应认识汉英语篇衔接的差异——以《荷塘月色》及其英译本对比分析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S2):267-271.

[7]李延林,刘连芳.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与翻译策略新探[J].中国科技翻译,2008(2):4-6.

[8]尹富林,胡元江.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科技语篇衔接机制比较与翻译[J].外语研究,2010(3):87-92.

[9]杨林.科技英语名物化的语篇衔接功能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3(1):3-5.

[10]陈新仁.衔接的语用认知解读[J].外语学刊,2003(4):50-56.

[11]董素蓉,苗兴伟.隐喻的语篇衔接模式[J].外语学刊,2017(3):37-41.

[12]马国彦.话语衔接与语篇结构——从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衔接题说起[J].语文建设,2008(9):54-56.

[13]郭纯洁.语篇连贯性的认知基础[J].现代外语,2003(1):13-21.

[14]郭纯洁.语篇信息结构的认知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4(4):289-301.

[15]王一多.翻译过程中语篇连贯之逻辑关系本质[J].外语研究,2006(4):61-64.

[16]朱纯深,崔英.从词义连贯、隐喻连贯与意象聚焦看诗歌意境之“出”——以李商隐诗《夜雨寄北》及其英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0(1):57-64.

[17]王学文.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以英语专业四级作文为例[J].外语学刊,2010(2):103-106.

[18]赵彦春.翻译中衔接-连贯的映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23-27.

[19]黄国文.《论语》的篇章结构及英语翻译的几个问题[J].中国外语,2011(6):88-95.

[20]马静.主位推进、语义衔接与英语写作的连贯性——四、六级范型作文分析[J].外语教学,2001(5):45-50.

[21]何星.从阅读到写作——交互式阅读模式对英语语篇连贯写作方法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4(6):55-59.

[22]白薇,景嫣.从“衔接”与“连贯”的语篇视角谈小学英语故事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11):2-5.

[23]李锡奎,史铁强.语篇衔接与连贯在俄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外语学刊,2012(5):121-124.

[24]邹灿,刘永志.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应用探讨[J].语文建设,2016(2z):89-90.

中图分类号: H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10-0059-02

收稿日期: 2019-10-02

作者简介: 罗婉青(1995—),女,四川绵竹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8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10.026

(责任编辑:李汴红)

标签:;  ;  ;  ;  ;  

近20年国内衔接与连贯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