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1王灿,2石琛超

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1王灿,2石琛超

1身份证:33068119910807XXXX;2身份证:33068119830917XXXX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的提升。促进了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具备适应性强、施工简单、便于操作、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应用较为广泛。建筑工程的核心内容为工程质量,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并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为工程使用效益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桩基位于工程结构的最下方,其质量的优劣能对上层结构带来直接影响。为使桩基质量满足工程整体需求,就要严格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桩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桩基础是建筑施工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施工技术,其施工程序和流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颇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就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技术来维护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桩基础相关施工技术的优势功能,促进施工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从桩基础的技术发展情况出发,并结合当前建筑过程的施工作业实际需求,来分析和论述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的具体情况。笔者也希望能够为施工建设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1桩基础的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出现的越来越多,经过长时间的施工实践和研究,不同的施工技术也逐渐成熟。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地基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地基质量不能保证,会对整个建筑结构带来巨大隐患。因此,土建工程施工中,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桩基础技术,增强地基的承受能力,以免建筑出现沉降或者坍塌。桩基础的作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上建筑的荷载力要与地基的承受能力持平,为了加强建筑的安全和质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就要对桩基础形成的地基严格要求,使其能够承担建筑的整个重量。对桩基础的施工还要对岩土层的性质进行研究,通过岩土层的柔软度来提高桩基础的承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沉降机率。

2桩基础技术的优势

桩基础技术的优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持力层的承载力较好,能够承载大多数高层建筑工程的竖向荷载,单独的竖向桩柱的刚性较强,因为自身的载荷和重量的限制,很长时间内建筑地基不会发生较大的沉降,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2)柱身从液状的软质基层之间穿过,然后直接固定在基岩上,当发生自然灾害时,表面土层就会自然沉降,但是土层下部的桩柱基础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抗震性且不易从土层拔出,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以防长时间后建筑物出现坍塌、变形、倾斜等问题。(3)在单柱的侧面的强度也比较强,能够抵抗因受自然灾害的刺激而产生的力矩荷载和水平方向上的荷载,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

3.1桩基础技术施工前的准备

在桩基础正式施工开始的前期,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组织设计人员开展对施工现场和周边地质环境和水文状况的勘查工作,对土质、岩层和水系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利的环境条件和干扰因素,要结合桩基础的施工特点和具体需求来分析土层的性质,对其强度和承载性能等指标做出科学有效的分析和研究,这样能够防止在后续施工中出现崩塌和坍塌等安全事故,有利于维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次,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图纸要开展各方的协商和沟通,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设计人员要与工程的各个参与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并与施工团队建立起长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听取他们对于工程建设的各种看法,逐步健全施工图纸和总体设计方案,及时发现方案中存在的不合理环节和重点问题,通过各方合力来弥补这些缺陷和不足,有效排除各类可能存在的质量病害问题和安全风险隐患。最后,对于桩基础的施工作业而言,在施工前要将每个桩体的高度和重量等指标明确下来,要根据施工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其载荷量要加以科学的管控,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灌注桩施工即为钻孔灌注桩,需要先打孔,后注入浆体,形成桩基础。钻孔位置要提前设计好,在施工中,要做好定位标记工作。灌注的浆体为水泥砂浆,灌浆完毕,还要做好早期养护,如此灌注桩才不会出现质量问题。这种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比较广泛,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对基础保护膜的位置进行确定,使其与桩基础中心位置保持一致,如果两者有偏差,施工人员也要尽量将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基于此,施工人员才能对回填的土方进行压实工作,使其保持一定的密实性,在此基础上实施的灌浆操作也会顺利许多,且不会出现浆液渗漏现象。施工人员在灌注桩施工中,要采取分层注浆方式,还要对每层厚度进行控制。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包括人工挖孔方式和沉管灌注桩形式,前者发生在施工前期阶段,主要应用在机械无法运行的施工区域,但人工挖孔一般会存在人工误差,这些误差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所以这种方式应用性不是很广。对于沉管灌注桩,这种桩体也是成品形式,在落实技术时,需要对成品施加一定压力,使其能被打入地下。该压力施加过程应保持连续,如果利用夯击捶打手段,施工人员还要不断捶打,反复夯击,使桩基础深度得到控制。在反复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保证前后夯击位置保持一致,使桩基础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错位。这种施工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属于隐蔽工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容易发现桩体位置偏差,一旦发现,桩基础已经偏移严重,需要重新施工,另外桩基础在接受夯击过程时,可能会出现质损,但这种质损也不能及时被发现。

3.3桩位复核技术

在建筑工程土建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桩位偏差的情况,这时就需要使用桩位复核技术,对偏差进行确认,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在实际使用中,桩位复核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对已经建成的桩基础进行复核,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桩基础能够达到建造标准,避免对后续施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②对土质较差土壤中建设的桩基础进行桩位复核,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并纠正因土质因素造成的桩位偏差问题。在技术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一些专业的仪器设备,如经纬仪等,如此才能保障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性,将所有不合格的桩基础找出来。

3.4静压桩施工技术

在静压桩施工时,需要利用静力桩桩机来将桩打入地下,这种施工方法噪声较小,振动不大,没有冲击力产生,造价相对较低,易于检测,与绿色建筑的施工理念具有较好的相符性。当前静压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测量定位,然后调节桩尖,进行压桩、接桩、再压桩和送桩。在具体施工开始之前,利用轴线将一根短钢筋打入桩中心,并进行具体的标记。静压桩机需要利用横纵向的行走油缸确保桩尖与桩心对准,在横纵方向上对桩的垂直度进行校正,夹持油缸利用压力作用在桩上,根据桩入土深度与压力的对应关系,来对压桩过程中桩的质量和承载力进行判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当桩顶与地表面较为靠近时,可以利用静力桩桩的送桩方法,利用另一节符合要求的桩打入到被头桩顶上即可。

结语

桩基础虽然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环节,但是对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却有着直接影响。这就要求建筑单位能够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一方面是要提高对桩基础施工的重视,并切实做好实地勘测和设计施工方案,避免桩基础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发生,为桩基础施工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又要采取严格的技术控制,能够对桩基础施工各个环节中的技术要点进行掌握,消除质量隐患,为提升建筑整体质量安全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殷文俊.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以及趋势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0(10).

[2]傅本伟.解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19).

[3]方海波.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16(11)

论文作者:1王灿,2石琛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1王灿,2石琛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