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应用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治疗不良反应用临床转归情况。方法:选择耐多药肺结核患者40例,均为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采用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方案治疗,总结不良反应情况及预后,并分析不良反应对治疗转归造成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中,发生过不良反应25例,占62.5%;其中1种不良反应17例,2种5例,3种1例,≧4种2例。类型:胃肠道反应20例,肝功能损伤10例,电解质紊乱2例,血液系统损害和肾脏毒性各1例,关节痛或肌肉痛2例,前庭功能障碍2例。25例不良反应的患者,3例对药物剂量调整后继续治疗,11例维持原治疗方案,停用或更换引起不良反应用药5例,终止治疗6例,治疗依从率为76%;而无不良反应的15例患者,丢失1例,治疗依从率为93.3%。40例患者中,24例治愈,3例完成疗程,治疗成功率为67.5%,未治疗成功32.5%。就不良反应对转归的影响而言,相较有不良反应病例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组有更高治疗成功率(P<0.05)。结论: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成效显著,但需重视较高的不良反应问题,其为对转归造成影响的因素,应成为社区医院防范的重点。
【关键词】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转归
耐多药结核病是指促使患者发病的结核分支杆菌至少存在对利福平和异烟肼同时耐药的情况,显著增加了治疗难度及成本。且若控制不佳,可使传染期进一步延长,明显增大了传播风险,对公众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2]。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由WHO制定,在提高治疗成功率方面意义显著,但有较高不良反应率,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可为社区医院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耐多药肺结核患者40例,均有明确转归,男27例,女13例,年龄21-67岁,平均(32.4±3.6),病程6-18个月,平均(7.9±1.4)个月。均与WHO制定的“耐药结核病规划指南”相关诊断标准符合。排除沟通障碍、伴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应用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左氧氟沙星、卡那霉素6个月/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肼、左氧氟沙星18个月),其间可依据患者即往用药史和药敏试验结果对上述药物做出调整。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不良反应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对转归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疗效评定
治愈:疗程完成且治疗后12个月,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至少最后5次获取的结果连续为阴性;若有1次阳性,应间隔至少30d,其后再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至少3次结果连续阴性。完成治疗:疗程完成,但无细菌学检查结果,并与治愈的标准不符合。死亡:在用药其间,受各种原因影响,患者发生死亡。失败:完成治疗后12个月,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最后5次中有≧2次阳性。丢失:未经医生许可,自行对治疗中断≧2个月。其它:与上述类型不同的转归情况。治疗+完成治疗=治疗成功。
1.5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组间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情况
40例患者中,发生过不良反应25例,占62.5%;其中1种不良反应17例,2种5例,3种1例,≧4种2例。类型:胃肠道反应20例,肝功能损伤10例,电解质紊乱2例,血液系统损害和肾脏毒性各1例,关节痛或肌肉痛2例,前庭功能障碍2例。
2.2 不良反应同依从性关系
25例不良反应的患者,3例对药物剂量调整后继续治疗,11例维持原治疗方案,停用或更换引起不良反应用药5例,终止治疗6例,治疗依从率为76%;而无不良反应的15例患者,丢失1例,治疗依从率为93.3%。
2.2 不良反应对转归的影响 40例患者中,24例治愈,3例完成疗程,治疗成功率为67.5%,未治疗成功32.5%。就不良反应对转归的影响而言,相较有不良反应病例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组有更高治疗成功率(P<0.05)。
3 讨论
利福平和异烟肼为临床常用抗结核用药,作用较为显著,但就耐多药结核菌而言,对两种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存在,且大部分患者有较为复杂的即往用药史,故明显增加了临床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难度,为对耐多药肺结核用药方案进行规范,促成功率最大程度提高,WHO对标准化治疗方案制定,以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3-4]。因是否可成功对耐多药肺结核治疗,同方案中有效药物类别关联较大,特别是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故用药方案多以此两种药物为制定核心,但不良反应问题较为突出。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本组40例患者应用标准化方案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62.5%,其中胃肠道反应最为多见,其次为肝功能损伤。2例患者不良反应≧4种,因不良反应状况严重终止治疗6例,同相关报道一致。对不良反应有无影响转归的情况展开分析,得出相较有不良反应病例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组有更高治疗成功率(P<0.05),提示不良反应为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同时,不良反应组经调整用药种类、改变给药途径,治疗依从率仍有76%,表明医师需对各种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掌握,告知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在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应及时到院就诊,并做出适当调整,以保障疗程顺利完成,获取理想的治疗预后[5-6]。另外,社区医师还需加大对患者不良反应及病情的监测力度,积极防治,做好上报工作,引起上级医疗单位的重视,给予一定协助,以最大程度提高化疗成功率。本组40例患者中,24例治愈,3例完成疗程,治疗成功率为67.5%,未治疗成功32.5%。
综上,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成效显著,但需重视较高的不良反应问题,其为对转归造成影响的因素,应成为社区医院防范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薛浩,张红军,印伟,等.94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5,4(1):49-53.
[2]Hicks RM,Padayatchi N,Shah NS,et al.Malnutrition associated with unfavorable outcome and death among South African MDR-TB and HIV co-infected children[J].Int J Tuberc Lung Dis,2014,18(9):1074-1083.
[3]郝晓晖,姚岚,唐神结,等.初治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及其转归队列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3):157-161.
[4]Chiang SS,Starke JR,Miller AC,et al.Baseline Predictors of Treatment Outcomes in Children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Chlin Infect Dis,2016,63(8):1063-1071.
[5]徐彩虹,李仁忠,阮云洲,等.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3):243-245.
[6]缪志伟.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1):168-170.
论文作者:刘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肺结核论文; 患者论文; 转归论文; 情况论文; 方案论文; 率为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