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金融形势论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金融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和各国加强合作的情况下,1996年国际金融形势总体来说相对平稳,未出现激烈动荡的重大突发事件,金融活动国际化愈益发展,各国对金融市场的监控机制和调节手段不断强化。国际金融已进入一个改革深化、依存加深、竞争加剧和保持协调的新时期。
一、目前国际金融形势的主要特点
1、国际外汇市场相对安定、美元汇率稳步回升。去年外汇市场汇率变动没有发生像前年那样跌宕不定的现象。虽一度有过短期起伏,但从全年来看是小幅波动,稳中有升。美元强势持续不减,日元价位频频下落,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去年初为104日元左右,到7月5日突破110日元大关,12月30日攀至116.20日元的2年半来的最高峰。比起1995年4月19日所创的79.75日元空前低点,涨幅达40%,尤为可观;美元兑马克的汇率从去年初1比1.47至年度已上扬到1.5553,升值8%以上;美元兑一向坚挺的瑞士法朗的汇率去年12月24日也升到1比1.344,创28个月以来的最高位;美元兑其它欧洲货币汇率同样节节升高,窄幅浮动,并未造成某一种货币大幅度贬值的后果。国际外汇市场主要货币走势呈戏剧性变化,其原因在于:一是有关国家的政策协调和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如去年以来,日本为恢复和刺激经济增长,继续放宽金融限制,把政策诱导汇率下滑作为挤占海外市场的必要手段。其表现使日元利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外汇投机商为此纷纷将目光转向英镑、马克、澳大利亚元等高息货币,日元在国内外币需求强烈之下,汇率一路走低。二是各国经济实力消长变化和全球经济稳步发展,使各国力求在金融、贸易、财政等方面取得平衡。
2、全球股市和风习习,牛气冲天。去年世界股市整体增势强劲,但也有局部动荡,如美国股市大旺,纽约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年初以来44次创历史最高纪录,从10月1日首次冲破5900点,到11月27日又超过6500点大关,虽然在年底最后一个交易日下挫上百点,停留在6448.27点,可依然比年初上扬了1300多点,创下了全年上升26%的佳绩。据报道,美国上市公司股票的全部市值已经超过美国的经济产值达7.7亿美元。在纽约股市的带动下,10月初以来世界各国股市接连向新高攀登。英国、德国、爱尔兰、挪威、丹麦、比利时、荷兰和加拿大股市价格也不断上扬到历史新高点。如英国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票指数2日首次突破4000点大关、达4006.4点,超过9月20日3994.1的最高纪录。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30种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升到2673.27的最高纪录,超过了9月26日2672.59点的最高点。法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和南非等国股市虽然没有创新高,但也是强劲升势。特别是亚洲香港股市的成绩优异,去年下半年受经济复苏的影响,8、9、10月连续三个月都是升市,其中10月14日、15日、18日一周内三天,分别以恒生指数收市12330点、12490点、12510点,再次打破历史最高纪录,自前年底回升过万点后,现在已跃上了12000多点的新台阶,涨幅约27%。股票市值约3.3万亿港元,全年总成交量达1.36万亿港元,日均成交额首破54亿港元。驱动全球股市如此繁荣,除了世界经济形势看好,低通货膨胀率和投资商对低利率的预期等传统因素外,最突出的原因是,美国经济目前运行正常,增长速度放慢,进入适度增长期,通货膨胀继续受到控制,利率平稳,公司盈利率提高,消费者的信心指数达到七年来最高点。这一切不仅有利于股市保持高位,而且对全球股市产生积极的作用。然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日本股市随着经济状况改善,去年12月13日,日经指数已升到20339.29,比前年年中上升约25%。但到12月24日,日经指数比上一个交易日剧降528.75点,降到19161.71点,是1995年12月19日以来的最低点。日经指数狂跌的直接原因是,自民党在12月18日决定了今年税制修改大纲。日本政府又预测,下个财政年度(1997年4月至1998年3月),经济增长率将回落到1.9%。经济放慢和不稳定因素增加,使人们对推行“结构改革”的桥本政权越来越失去信心,从而纷纷抛出股票,进一步加剧了日本股市下跌的趋势。
面对美国股市良好的发展势头,政府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于12月5日晚发表讲话,股市“失去理性的迅速膨胀会使资产价值升到不适应的高位,可能危及美国健康的经济,担心出现意想不到的长期收缩”。他还说,股票价格回落不一定对经济是坏事。对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格林斯潘这番话立即对世界各国股市产生巨大的震荡。纽约股票市场道—琼斯指数在6日开盘后30分钟内就暴跌145.35点,降幅为2%以上。后来,由于美国劳工部公布了11月份失业率为5.4%,比上个月增加0.2个百分点,显示美国经济在放慢,道—琼斯股指才逐步出现反弹。与此同时,东京日经平均指数6日下降3.2%,澳大利亚股指和香港恒生指数也分别下降2.7%和2.9%,马来西亚、印尼、泰国、韩国和菲律宾股票指数分别下降2.7%、1%、2.4%、0.9%和0.8%。在西欧股市中,英国《金融时报》100种股票指数下降2.2%,法兰克福股市DAX—3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降4%。这充分表明,股市上扬固然有其合理的经济根据,但是在一段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暴涨必然带来暴跌,超出正常涨幅或跌幅将给经济和股民带来极大损害。有鉴于此,当前各国政府都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和实行监督,不会听任动荡引发危机。
3、国际资本市场活跃,资金流动加速。为了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通过国际资本筹集的资金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去年前9个月,国际资本市场上新发行的金融证券和新借银行贷款按年率计算已接近1.6万亿美元,比前年增加25%。其中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债券发行额创出207亿美元的最高纪录,所接受的国外投资者及商业性货款的总额全年预计达到2250亿美元,比前年的2080亿美元增长8%以上,也创历史新纪录;世界货币日交易量从1995年的1.5万亿美元增加到去年近2万亿美元。现今国际资本流动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速度越来越快。金融机构普遍利用当代科技手段,进行金融创新,主要包括金融业务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银行业务电子化及金融组织的创新,因而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加速了国际资本的调拨和运行。二是国际资本结构和流向多元化,在资本直接投资超过证券投资的同时,借贷资本更加便利。发达国家为主的资本双向流动逐渐向新兴发展国家和地区扩展,并且注重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转移。三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发生变化。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信托银行、共同基金等在内的法人投资机构日益成为国际投资的主力。
4、国际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大量创新。随着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实力雄厚的大银行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经营空间,自有资本和资产规模都明显扩大,金融创新活动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其核心内容是金融衍生工具涌现。金融衍生工具是从现行大宗商品交易、外汇、股票或债券交易、利率或市场价格指数中派生的,它具有三个基本形式:期货、期权、掉期。80年代初期兴起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至今已蓬勃发展起来。据统计,去年十大工业国家中央银行在国际清算银行赞助下进行的首次全球调查,全世界26个国家的2400个金融期货交易市场参与者,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合同总额达40.7万亿美元。英国是最活跃的市场,平均每天交易总额为3510亿美元,约占全球交易金额的30%。其次是美国的15%和日本的12%。事实上,现代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明晰的特征:一是它可以在相当小的价格变动中产生巨大的交易行情,或者可以以较少的保证金交易,对有几百亿美元交易量的金融中心的价格指数进行投机操作。二是它的操作一般都是高度复杂并要求有资深的专业知识与管理技术。当然,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也相应增大,许多银行因投机同操作不当而导致巨额亏损,甚至倒闭。如去年日本住友商社因铜品期货交易蒙受88亿美元损失,为战后以来新高。所以,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自律的呼声与日高涨。不过,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所造成的重大危机还会时常出现。
二、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对我国的启示
针对上述国际金融形势变化给予我们的启示最重要的有三点:1、货币国际化的作用;2、国际资本的利用;3、金融监管至关重要。
第一,关于货币国际化问题。所谓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越出该国范围,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向国际货币发展。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它将成为一种被国际上普遍接受的结算手段,该国的进口就不再用外汇支付,从而节省外汇开支。同时,还可谋求提高该货币在国际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对外竞争的能力。为此,不少国家正想方设法将本位货币推向国际化。我国经济国际化也要求货币国际化。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去年底外汇储备已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同时又做到了经常项目人民币可兑换,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将逐步成熟起来。如前所述,可兑换固然有好处,但存在的难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尚未形成。目前银行间的外汇市场并不完全反映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外汇供求情况,它只是反映了经常项目下的外汇供求情况。况且外汇的供给是强制的,即企业的外汇收入必须卖给国家,外汇的需求则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企业与个人并不能按自己的意愿买到外汇和对外支付。加之中央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是前一营业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加权平均价,当日银行相互之间买卖外汇的汇率限制在0.3%的幅度上下浮动,这样的汇率不一定能符合当日外汇市场的行情。二是银行结售汇制度不尽合理。目前一些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结售汇业务时,审核企业的有效凭证不严格,出现单证不全或无单证售汇现象。不能明确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支活动,出现一部分资本性外汇收支混入经常性外汇收支进行结汇,进而在统计报表中无法作出精确的统计。这不仅增加了不正常的外汇供给,加大了国家外汇储备的不稳定性,而且会给不法分子套、逃外汇以可乘之机。三是我国企业和银行的转换经营机制没有根本性改变。人民币可兑换意味着国内的价格水平将与国际价格水平逐渐接近,但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民币汇率这一市场价格信号的反映较为迟钝,国内银行又由于自身素质和历史留下的呆帐、死帐包袱,都不具备应有的国际竞争能力。四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完善。目前国内财政赤字很大,财政调控经济结构的能力不强。通货膨胀压力也大,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措施的功效不显著,利用利率、再贴现、再贷款、存款准备金等经济杠杆间接调控经济的能力仍有限,这必然会影响汇率的稳定性。
第二,关于国际资本利用问题。目前世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时期,国际资本市场剩余规模很大,急于寻找投资场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就目前为止,我国累计利用外资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基本相等,成为世界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大量外资的流入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促进了企业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既增加了就业,又扩大了税收。但是,也应看 到我们利用外资暴露出的不少漏洞。主要表现在:一是外商抢占我国市场,对国有企业冲击很大。现在国内工业消费品五至六成与外资有关,工业投资品市场的1/3被外资占领。这不利于国家对生产和市场的调控,极易出现政策失误。二是对外商投资的产业投向引导不够。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所占比重偏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加工业偏多,高档娱乐设施过滥。三是外商在合资收获期增资扩股比较普遍。一些外商在合资企业的经营收获期内看到有利可图,并且知道中方合资者自有资金少、经济实力有限,纷纷以扩大投资规模为借口,以实现其增大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比例,甚至在合资企业中取得控股地位,借以“吃掉”我国有竞争力的名牌。如在我国500家最大的合资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4家,外方控股的就达13家。四是各地竞相出台一些互不统一的利用外资优惠政策,造成部分国家利益受损。各个地方为了发展本地经济,都积极鼓励外商去当地投资,竞相降低谈判条件。外商为了达到目的,经常以彼地压此地,迫使中方合资者降低谈判条件。如一些本来就有较大市场的份额、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国有企业,仅仅为了资金将无形资产、市场和科技资源拱手相让,而自己沦为外资加工厂。另一些企业放弃自己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完全依赖外方提供技术和装备,对国外的技术依存度越来越高,重复引进比较突出,消化吸收有所减弱。五是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薄弱。包括对企业合同、章程执行情况和监督检查不够。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和污染环境等情况,对外商引进淘汰设备、通过高进低出、价格转移等方式逃税、避税缺乏强有力的惩罚措施。
第三、关于金融监管问题。以往世界一系列重大金融事件似乎存在着某些共同特征: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并且以银行为主要爆发领域。危机的根源大多为金融监管放松,银行资金外溢证券、房地产、期货等高风险领域。具有明显的投机动机,造成了一定的隐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形成呆帐、坏帐,最终诱发银行倒闭破产、引起金融市场剧烈震荡。据日本帝国数据银行的统计,1995年3月至1996年3月,因资不抵债被迫破产的大型非银行机构已达36家,总负债额高达45641.82亿日元。其中仅去年3月,14家都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为处理属下非银行机构的不良债权,就不得不放弃追索18000亿日元的巨额贷款,累计损失达30000亿日元。尽管国际金融风潮没有对中国造成影响,但是,国内金融存在的隐患业已显露。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银行不良贷款增多,资金周转慢,经营比较困难。如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统计中,三项不良贷款比例约20%,但实际情况高于这个比例。大量的不良贷款资产和应收未收利息,使金融机构普遍出现巨额财务亏损。二是贷款投向不合理。金融机构贷款普遍存在着投向过于集中的问题。如近几年大批高档房地产,不仅占用大量耕地,且超出市场接受能力,金融机构占压在房地产的信贷资金1000亿元以上,空置的地产和房产至少要10年时间才能消化。三是超负荷经营。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资本盈利率普遍低于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相当多的非金融机构资不抵债,其资金来源是短期的、借贷性的。而资金运用是长期的、投资性的,负债与资产不平衡,资产结构单一,缺乏调节和转换风险的能力。四是金融机构法规不健全和管理不规范。不少金融机构置金融法规于不顾,乱拉存款、乱浮利率、违规拆借、虚假统计,违规担保、帐外经营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地方党政部门对金融单位经营自主权干涉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如强令银行发放贷款和担保等,扰乱了金融秩序,另外,给有意操纵市场者可乘之机,造成过度投机和逼仓行为,使证券、期货市场的价格背离价值,造成价格扭曲,不能真实地反映客观供求。一旦出现交易纠纷及交易运作问题时,难以绳之以法。
冷静分析国际金融形势、吸取国外金融机构及政府调控行为中的经验及教训,可以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合理吸引与使用外资、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
标签:银行论文; 外汇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金融论文; 外汇交易市场论文; 外汇交易论文; 日元兑人民币论文; 日元美元论文; 股票论文; 金融工具论文; 交易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