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棉花栽培技术_棉花论文

旱地棉花栽培技术_棉花论文

旱地棉花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旱地论文,栽培技术论文,棉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河北省旱地棉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棉花晚发、早衰、产量低。随着干旱加重和水源减少,旱地棉田呈增加趋势。发展旱地棉花应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同时,积极利用当地有限的水资源,在棉花生长关键期进行补充灌溉,提高棉花丰产性和稳定性。

1.冬前深耕保底墒。即在秋冬蓄水的基础上,通过保墒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耕作层水分流失,有利于棉花根系吸收深层水分,增强抗旱能力。冬春耕作保墒基础上遇有10毫米左右的降水,便能接上底墒。

2.灌水造墒。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播种前20天左右灌水造墒,小畦平灌亩灌水60~70立方米,开沟灌水亩用水30~40立方米。灌水后及时整地保墒。无灌溉条件的逢雨后播种。

3.保水剂保墒。用化学保水剂进行种子包膜、拌种或地表撒施。

4.增施磷、钾肥,重施有机肥。干旱条件下增施磷钾肥可增强棉花耐旱能力,一般旱地棉田需亩施纯氮素8~10公斤,氮磷比为1∶0.6~1.8为宜,钾素亩用量10~15公斤,浇底墒水前一次性施入。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施入有机肥,有利于保水,改善土壤结构。可根据有机肥源情况,亩施1.3~2吨或2~3立方米。

5.种子处理。在播种前浸种催芽,捞出后日晒或增温,使胚根露出种皮后开沟点种;墒情好的棉田用机具播种时可只闷种不催芽。

6.适时播种。多年气象记录显示,河北省旱地棉区在4月20日前后常有降温过程,强度不等,但出现频率很高。因此播种时间以4月下旬为宜。具体日期可根据当时气象预报条件确定。

7.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可显著减少棉花苗期水分散失,提高地温。有条件的地区可在膜间增加秸秆覆盖,覆盖厚度3~5厘米。秸秆覆盖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地面径流,吸水保湿。

8.合理配置群体。受生育前期干旱影响,旱地棉花植株较小,应适当提高密度至每亩4000~8000株,中等肥力棉田掌握在每亩5000~6000株,地力较差和播种偏晚的棉田掌握在每亩6000~8000株。旱地棉花的开花结铃期与雨热同步,连阴雨年份易郁闭烂铃,群体配置要注意放大行距、缩小株距。

9.早打顶、简化整枝。旱地棉花个体小,可在7月10日左右打顶,有利于提前封行,减少水分蒸发,充分利用光照条件。整个生育期只进行一次打顶,不进行去营养枝、抹赘芽、打群尖、打顶尖、去老叶等精细整枝。

10.灵活化控。化学调控根据当年降水情况进行。如遇丰雨年棉株有徒长趋势,则在棉株接近封垄时可喷施一次缩节胺。亩用量1~3克(涝年5克),旱年禁用。

11.叶面肥防早衰。旱地棉田在棉花生长中后期易发生早衰,可根据具体情况喷施1%~2%尿素和0.1%~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2~3次,以满足棉花生长的需要。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

标签:;  ;  ;  ;  

旱地棉花栽培技术_棉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