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630)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84例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普外科住院患者,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普外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进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普外科;术后;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276-02
引言
普外科是临床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收治的患者大多为情况危急、病情多样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虽然手术治疗对于治疗疾病、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其作为一种创伤性较大,且具有一定危险系数的治疗方案,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患者对其常抱有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治疗和康复的速度。如何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已经成为目前广大医护工作者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我院通过对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4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80例,年龄为19~63岁,平均年龄为42.47±2.48岁。所有患者均为非急症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手术54例,胆囊手术38例,胃部分切除手术24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22例,消化道穿孔18例,甲状腺瘤切除手术16例,腹股沟斜疝修复手术12例。采用随机等分的方式,将184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病情、病程相似,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次研究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以及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术后护理措施[2],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生命体征监护以及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等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
1.2.1回房陪护 在患者手术完毕前,预先将病房打扫干净,保证病房内清洁、舒适。待患者手术完毕后,由护理人员陪同一起返回病房,及时对患者进行麻醉后护理,待患者完全清醒后,采用温和的态度告知患者手术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告知患者术后体位和日常饮食及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呼吸以及活动的方法,尽量避免术后相关感染的发生。
1.2.2加强巡视管理 护理人员要在患者术后经常到病房中看望患者,主动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询问患者是否有异常感或不适感。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要及时了解造成其不良情绪的原因,在护理人员能力范围内,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为其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要保持耐心,态度和蔼、亲切,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合理的解答,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早期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1.2.3疼痛干预 切口疼痛是术后不可避免的,若疼痛剧烈,患者难以忍受,就会给患者的休息和康复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应及时告知患者麻醉消失后会出现术后切口疼痛,并向患者讲解造成疼痛的原因,使患者对于疼痛有心理准备。同时指导患者采用自我放松、分散注意力等方法来降低疼痛感,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和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如患者疼痛感剧烈,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或者止痛类药物。
1.2.4心理干预 部分患者在术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大多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愿活动、少言寡语、睡眠质量不佳、食欲不振、烦躁易怒等。护理人员应及时采用温和的沟通方式,与之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使患者能够重新认识自我,改善其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和护理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分值越高心理状态越差。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47±3.27d,而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37±2.84d,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积极的影响,以达到预期的护理目的。随着近年来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整体心理干预治疗思想的确立,有目的的给予患者治疗性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目前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3]。
3.1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护患间畅所欲言,患者情绪乐观、心情舒畅、极少出现各类心理问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自信心增强。在对于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的以及家属在治疗期间的应激能力,降低癌症患者的孤独感,增加其对朋友和护理的满意度。
3.2 心理护理取得的进步
3.2.1心理护理范围正不断扩张 目前心理干预的对象已不再仅针对患者本身,已经逐渐扩大至患者的家庭乃至社区,干预内容也不再仅限于临床护理[4]。心理护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模式,其不仅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干预,还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使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间接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2.2护理模式更加科学化 目前心理护理已由单一的宣教式经验之言模式向注重心理学知、技能的发挥与运用模式所过渡。护理人员已经开始根据患者病情、个人差异,采用科学的心理护理理念,扩展更深一层的心理护理,以达到个性化心理干预的目的。随着心理护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展,目前已开发出音乐疗法、正性暗示、生物反馈疗法等多种心理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同时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时,不再以主观评判作为观察指标,更多是结合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等辅助评估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客观、准确的评判。
4.结论
给予普外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进而提高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巧凤,汪露雷.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0):4026-4027.
[2]张瑞.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2):260-261.
[3]周菲.2000-2004年心理护理方面文献统计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2(3):85-87.
[4]满力,姜世昌.心理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杂志,2003, 18(1):77-78.
论文作者:徐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普外科论文; 状态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