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_新常态论文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_新常态论文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改革与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态论文,中国经济增长论文,经济增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经济的三种前景

      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并未进入跑不动、走不动的阶段。但是,要想加快发展,必须加快改革。只有加快改革,才可以扭转中国经济增速不断下行的趋势。经济下行不是常态,波动才是常态。

      中国经济的前景无非是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如果改革开放形势大好,经济增长就会出现适度反弹,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防止通货膨胀。二是如果改革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胶着状态,就会出现一边是经济增长放缓、一边是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中国式滞胀”。三是一旦改革的预期彻底崩溃,大家对改革彻底丧失信心,就一定会出现经济增长不断下滑、通货紧缩压力增大,在高速增长掩盖下的金融风险、财政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都会统统暴露出来。从目前情况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人民币贬值的种种迹象。

      2015年全国“两会”前夕,至少有三位专家学者质疑目前的统计数字,即王建先生、厉以宁先生和审计署前副署长都提出了统计数据的可靠性问题。我认为这是体制问题。改革开放初期,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在去世前,抓住中央领导来看望的机会,建议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强调“统计只有独立才可靠”。所以,我担心的是目前经济下行的实际情况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要严重得多。

      二、经济下行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导致当前经济下行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新常态”:

      一是外部因素。发达国家中,欧洲、日本经济都不行,只有美国经济一枝独秀,但是美国经济好未必就会像以前一样能够带动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因为美国出现了再工业化、国内储蓄率提高等各种变化。此外,美元升值,如果美联储再加息,就会使得我们的中央银行进退两难。

      二是长期因素,也就是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问题。这或多或少也与改革长期滞后有关。比如人口问题,如果不是部门利益阻挠,如果能够早一点听取专家意见、早一点调整人口政策的话,情况就会好很多。此外,科技创新也是如此,教育改革不到位,思想禁锢这么多,又何谈技术创新呢?

      三是周期性因素。中国过去35年的基本经验就是:每一次思想解放都带动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高潮,而每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都带动了经济增长。目前经济不断下行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当前的思想解放不够彻底,改革开放缺乏定力。

      四是短期因素。应当承认,当前的政府消费与投资,都受到了新常态下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短期内的经济增长。那么怎么办?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赶紧让民间消费上来,让民间消费来替代政府消费;赶紧让民间投资上来,让民间投资来替代政府投资。

      但是,为什么当前民间消费和民间投资上不来?笔者认为有三个不确定性在起作用。首先是意识形态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边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三个解放”,即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社会活力;但另一边是有关部门不断设置各种禁区。其次是反腐败带来的不确定性。拔出萝卜带出泥。反腐败的重点应当是官员,而不是民营企业家。反腐败应当尽量做到“三个切割”,即时间上的切割、与民营企业的切割、资金上的切割。再次是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现在是部门主导改革,部门自我授权,部门自己给自己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这样改革的话,一定会使得改革因部门利益而误入歧途。现在改革叫得很响,但实际动作不多。即使有些改革,也大多是可逆的。改革开放35年来,下放过多少次审批权,而一旦经济出现过热,各种审批就会很快恢复。这种“审批改革循环”我们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现在需要的是不可逆的改革,需要“棘轮式的改革”,即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要特别警惕改革落入“塔西佗陷阱”,使改革失去公信力。

      三、抓紧时间促改革

      每逢经济处于低谷时,都会有两派主张:一派观点主张微观输血,也就是投放货币;另一派主张宏观动手术,也就是加快改革。1999年出现通货紧缩的时候,易纲先生带领北大的宏观课题组提出,输血可以,但是要有助于动手术。

      现在的经济新常态,有的人误以为,就是要提高对增长速度放缓的承受力。这有点像“打止痛针”“打麻药”的感觉。其实,“打止痛针”“打麻药”也是必要的,但问题是要赶紧抓紧时间“动手术”,也就是要抓改革,否则的话,等到“麻药”过了劲,“病情”就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所以要抓紧时间调结构、促改革。如果不加快改革的话,就是下调多少次利率和准备金率恐怕也无济于事,甚至很有可能是饮鸩止渴。

      在金融改革方面,需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商业银行市场化。如果这些方面做不到,金融管制就不会真正放松,因为所有的利率管制、贷款规模控制、存贷比管制等都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在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商业银行市场化之后,防范风险就是商业银行自己的事情了,所有这些管制就都可以统统放开了。

      另外,在地方债改革方面,笔者一直主张让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这样的话,哪个项目该上哪个项目不该上,哪个地区的项目该上哪个地区的项目不该上,就是由市场说了算,由投资者说了算了。地方债的置换是一个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办法,应当学习IMF对待希腊的做法,通过救助来倒逼改革。也就是说,地方债置换不要搞一刀切,不要搞平均分配,而是要对那些地方财税体制改革搞得比较好、国有企业改革搞得比较好的地方,多给一些地方债置换额度,以此来激励各地加快改革,通过改革来化解风险。

标签:;  ;  ;  ;  ;  ;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_新常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