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论文_邢栋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江苏张家港 215600

【摘 要】目的:系统地分析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应用补阳还五汤的实际价值。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西药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9.40±0.60)分,治疗有效率是92.68%,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15.50±0.30)分,治疗有效率是7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不存在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好,可普及。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补阳还五汤;治疗有效率;安全性

急性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这一疾病的患者往往起病急,且病情变化迅速,因此在临床上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均较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在以往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时,西医常规疗法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药物见效迟缓,且难以持续改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1]。为了进一步优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用药方案,我们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旨在深入地探究补阳还五汤的实际价值,由于本次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所以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1月~2015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发病72小时内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所有患者经颅脑CT、MRI等检查得以确诊,且对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治疗药物均不存在过敏史,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1例基线资料:男21 例,女20例,年龄是47~82岁,平均年龄是(66.50±8.7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是3.5~72h,平均是(27.20±18.10)h;观察组41例基线资料:男23例,女18例,年龄是49~85岁,平均年龄是(67.10±8.4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是4~72h,平均是(26.00±17.20)h。两组基线资料(涵盖了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就证实了本次研究的可行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及时地给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他汀类降脂药物及脑保护剂等药物,并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方法为:将400mg血塞通注射液(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Z53021518)加入250 mL的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后对患者行静滴,每日1次。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其药物组成包括:黄芪 30g,川芎 12g,当归 20g,桃仁 10g,赤芍 10g,地龙 10g,红花 6g,上述药物水煎口服,每日 1 剂,每日早晚各口服1次,两组疗程均观察14天。

1.3观察指标

借助于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满分为45分,得分越低,情况越好;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中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指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使用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对比两组疗效。显效:包括基本痊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好转:包括进步(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15%);无效:包括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上)、死亡。治疗有效率=(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患者例数+治疗结果为好转的患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 软件对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以( ±S)表示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并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同时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15.5±2.30)分,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16.1±3.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68,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8.40±0.60)分,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11.50±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8588,P<0.05)。

2.2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3不良反应

两组均不存在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西医常规疗法主要是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降脂及时间窗内溶栓等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但中风后致残率居高不下,复发率及死亡率亦较高,因此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应用中医疗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中医研究认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就是气虚血瘀,具体来说,气虚与血瘀分别是致病根源和病邪核心,所以,在治疗这一疾病时,应该始终坚持补气活血的治疗原则。有研究人员指出,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时,首先应益气,其目的在于使气行,从而得以化脉中之瘀,使气旺,从而得以资新血生化之源[3]。也有研究人员指出,活血则瘀除脉通,久而久之,新血得生,所以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应该使用补气活血法[4]。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8.40±0.60)分,治疗有效率是92.68%,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11.50±0.30)分,治疗有效率是7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就表明,补阳还五汤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有着确切的疗效,其原因在于,我们使用补阳还五汤对观察组41例患者进行治疗,在这一药方中,黄芪的药理作用集中于益气补气;地龙能够有效地通经活络;川芎、当归、桃仁、赤芍、红花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活血化瘀。上述药物合用,能够有效地活血通络、益气补气。与此同时,两组均不存在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这就证实了补阳还五汤的安全性。

综上可知,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好,可普及。

参考文献:

[1]崔宝玉."补阳还五汤"的应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1):80-81.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82.

[3]毛黎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患者疗效评价[D].河南中医学院,2013.

[4]刘泰,钟洁.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207-209.

作者简介:

邢栋(1982-),男,江苏张家港人,硕士,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论文作者:邢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论文_邢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