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论文_杨薇,蔡新妤,曹静(通讯作者)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论文_杨薇,蔡新妤,曹静(通讯作者)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从2017年7月—2018年5月间该院急诊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60例作为该课题研究护理的对象,盲分为普通组80例和优质组80例。给予普通组常规急诊护理方案,而在普通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组实施优质的急诊护理方案。急诊护理后,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统计对比其相关生命指标(心率HR、血压BP)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水平,从而探讨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具体影响。结果:普通组患者经常规急诊护理后的HR(84.31±4.18)次/min、BP70/40mmHg与心理状况[(SAS评分:(51.47±6.41)分]均较经优质急诊护理后的优质组的[(105.44±5.24)次/min、91/65mmHg、(26.76±2.54)分]差,统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45、2.4601、32.0545,P<0.05);并且普通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共计17例,分别为6例胸部不适、4例抽搐、5例反应迟钝、2例记忆减退)明显多于优质组(共计3例,分别为2例胸部不适、1例抽搐),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33,P<0.05)。普通组患者的常规急诊护理有效率为77.50%(62/80)低于优质组的95.00%(76/80),即该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24,P<0.05)。结论:不同方案的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影响,优质的急诊护理方案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相关生命指标、缓解情绪、稳定心态、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整体提升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也使得急诊护理具有显著的作用意义。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肺复苏;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246-02

引言

心肺复苏是当前临床拯救心跳骤停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患者致残率等均有重要作用。然而心肺复苏患者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全面有效的护理配合,以往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心肺复苏患者的治疗需要。本次研究将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其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取样法从该院急诊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60例作为该课题研究护理的对象,盲分为普通组80例和优质组80例。优质组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7.39±2.37)岁;其中36例急性心梗、29例脑卒中、12例肺栓塞、3例CO中毒。普通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7.45±224)岁;其中37例急性心梗、29例脑卒中、12例肺栓塞、3例CO中毒。对照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如下对照性研究。研究中所选病例均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房进行消毒清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措施基础上接受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脑部复苏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心肺复苏操作结束后应立即联合患者家属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为患者颈部、额头等位置使用湿毛巾湿敷,调整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8~20℃,从而达到降低患者脑部氧代谢率、改善患者脑再灌注损伤的目的。(2)心电监护护理:护理人员同时应积极监测患者心跳、呼吸等多项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联合患者家属每隔30min记录一次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数值,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先兆症状,一旦出现则立即报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3)气道堵塞护理:心肺复苏患者多接受吸氧治疗,护理人员应将气道导管近端使用胶带固定并确保患者气管始终处于湿润状态,避免患者咬扁气管导管。患者需要接受吸痰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先为患者实施纯氧吸入2~3min,而后为患者吸痰,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发绀等症状,确保患者呼吸道始终保持通畅状态。(4)患者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联合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安慰与引导,鼓励患者当前已经接受过心肺复苏因此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相关护理措施以提升后续康复效果。针对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大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当前内心担忧,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宽慰引导,促使患者始终保持良好心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动脉压、心率水平、护理的总有效率及住院时间,疗效评估标准:显效:经护理,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稳定,精神和心理状态良好;有效:经护理,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有所改善,精神和心理状态一般;无效:经护理,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均无显著改善,精神和心理状态较差,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2.1 康复效果

普通组患者经常规急诊护理后的HR、BP与心理状况(SAS评分)均较经优质急诊护理后的优质组差,统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普通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5%(17/80,分别为:6例胸部不适、4例抽搐、5例反应迟钝、2例记忆减退)明显高于优质组的3.75%(3/80,分别为:2例胸部不适、1例头晕),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33,P<0.05)。护理效果普通组患者的常规急诊护理有效率为77.50%(62/80,显效23例、有效39例)低于优质组的95.00%(76/80,显效57例、有效19例),即该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24,P<0.05)。

3.讨论

心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同时意识突然丧失,心跳骤停可以由多种疾病以及情况所导致,是急诊科的危急重症之一,绝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且无先兆。少数患者在发病前胸闷、乏力且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有头晕、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表现。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骤停主要的手段,可以降低脑细胞的受损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心肺复苏成功后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急诊护理干预措施需要护理人员切实提高心肺复苏的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操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2.37%,高于对照组的81.82%;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55%vs.27.27%)。

综上所述,不同方案的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影响,优质的急诊护理方案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相关生命指标、缓解情绪、稳定心态、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整体提升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也使得急诊护理具有显著的作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邹秀娟.浅谈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对康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0):263-263.

[2]吴洁,侯丽.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85-186.

[3]陆婉晖.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15-217.

论文作者:杨薇,蔡新妤,曹静(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论文_杨薇,蔡新妤,曹静(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