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企业抗衡绿色贸易壁垒对策研究

我省企业抗衡绿色贸易壁垒对策研究

李婷[1]2004年在《我省企业抗衡绿色贸易壁垒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色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它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保护环境为由对进口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贸易提出的技术、安全、卫生标准和规范。近年来,我省企业产品出口所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日趋严重,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省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因此,为企业寻求抗衡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这对发展我省外向型经济,推动我省贸易和环境的良性互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从这个目的出发,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广泛搜集资料与实际调研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应用国际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机理和贸易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通过对绿色贸易壁垒形成机制的探讨,揭示了绿色贸易制度安排与绿色贸易壁垒之间的关系;第叁部分通过对与绿色贸易壁垒密切相关的TBT和SPS协定的系统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绿色贸易壁垒约束机制和实质;第四部分结合我省实际,在实地调研和对有关资料进行跟踪研究的基础上,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省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重点探讨绿色贸易壁垒对我省农副产品出口的影响,并以鳗鱼产品出口为例,对我省企业产品出口频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冲击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第五部分针对我省企业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从如何利用规则应对争端、如何建立和完善绿色贸易壁垒预警管理体系、如何建立和完善绿色技术性措施保护体系和出口促进体系、如何提高企业产品出口的环境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具体应对思路。

马亮[2]2008年在《绿色贸易壁垒对于山西省外贸出口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活动逐渐超出了自然资源的承载范围,造成环境污染,自然退化,为了抑制这种趋势,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以改善环境,但其中的一些环境保护措施阻碍甚至禁止了某些产品的进出口,形成了贸易壁垒,这便是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绿色贸易壁垒几乎已经波及到了我国外贸出口的所有领域。对于山西省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山西作为一个传统的能源大省,每年的进出口主要依赖煤炭的进出口,造成环境严重破坏,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相抵触。为此,山西省政府早在“十五”规划中就提出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对外贸易出口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从依靠煤炭资源出口向机电产品以及农畜产品出口转换,进一步促进山西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但是,绿色贸易壁垒阻碍了产品的出口。因此,系统地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山西省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应对这种影响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介绍了论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概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章在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定义的基础上,从它的产生原因,种类,特点,以及它在现实中的表现等几方面阐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理论内涵。并且结合这种分析,研究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WTO作用机制,深入分析了WTO体制下的贸易与环境措施及其不足之处,以及绿色贸易壁垒对WTO规则的挑战与冲击。第叁章基于对环境的特征分析开始,首先具体分析了环境对贸易的影响。表现在:自然环境是国际贸易正常进行的基础和条件。环境差异导致比较利益和国际分工的差异。环境政策的制定影响国际贸易的内容和方式。各国环境状况的不同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其次,从经济学的角度,结合社会福利制度,静态的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经济学效应以及作用机制。最后通过一个经济学模型,从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出发把握贸易政策,使我们更深入的认识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是利益集团彼此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第四章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于山西出口的影响。结合山西省的具体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比重将会越来越大的农畜业以及机电产业。结合具体数据及实例得出绿色贸易壁垒对于这两个产业的冲击较大,已经阻碍到了山西的外贸结构调整。最后,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探究了山西省频遭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使得下一步提出的对策有的放矢。第五章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出发,具体提出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政府应该给企业提供一个好的外部条件,加强对企业在环境工作方面的宏观引导,加大对绿色能力的支持力度,同时企业也应该通过改变生产理念,开拓新的市场等手段逐步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冲击。从而实现外贸结构调整,最终带动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

黄小梅[3]2007年在《后配额时期福建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5年1月1日,世界纺织服装贸易迎来配额全部取消的新纪元。配额制的取消,意味着对我国纺织业和世界纺织业的发展,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变局,福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纺织服装制造和出口基地之一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然而,配额是一把双刃剑,配额取消后,国内纺织业就丧失了出口保障,所有纺织品出口都要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市场。福建纺织品出口面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近、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后配额时期福建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重点剖析后配额时期福建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从微观企业层面和宏观政府层面提出推进福建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对策思路。

颜娟[4]2006年在《我国应对服务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务贸易是当今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各国对服务贸易普遍采取了壁垒保护。随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出口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应对服务贸易壁垒,促进我国服务出口已成为当前服务贸易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服务贸易壁垒的含义、特点、发展趋势、分类及形成原因的探讨,揭示了服务贸易壁垒存在的合理性,指出虽然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世界服务贸易壁垒有削减的趋势,但服务贸易壁垒仍广泛存在于服务贸易中,且转向以国内规制等中性壁垒为主,技术性服务贸易壁垒的影响也开始显现。通过服务贸易壁垒的国际比较,指出没有完全开放的市场。发达国家在自然人移动等不具比较优势的领域仍采取了重重保护,且在关键部门通过设置严格的服务标准及市场准入条件来限制他国进入市场。发展中国家由于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采用了较多的服务贸易壁垒。通过服务贸易壁垒对出口国影响的经济学分析,指出服务贸易壁垒使出口数量下降,出口国贸易条件恶化,社会福利水平降低。我国商业存在及自然人移动方式出口的服务贸易受壁垒影响最严重,服务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少,我国出口的劳务人员占世界劳务人员的比重微乎其微。分行业来看,旅游、运输、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等主要出口行业受到了服务贸易壁垒的影响。应对服务贸易壁垒,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这叁种力量都不能少。政府是应对服务贸易壁垒的主导力量,应积极建设服务贸易壁垒应对平台,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行业协会应对服务贸易壁垒的作用应加强,应积极反映壁垒信息,在服务贸易壁垒应对平台中发挥作用;组团游说壁垒实施国,参与对外谈判;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竞争;推动行业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企业是应对贸易壁垒的主体,应学习服务贸易壁垒及WTO相关知识;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应对服务贸易壁垒;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寻求政府及行业协会的帮助,提高应对能力。

熊焱[5]2011年在《提升江西特色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农产品的出口竞争越加激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保持差异化,做自己的特色才能与国外对手相抗衡。因此,本课题提出要做特色农产品贸易,首先要制定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其次是贸易竞争力的标准。根据以上原则,笔者认为以下四种农产品具有特色农产品的贸易竞力:烤鳗、茶叶、活猪和柑橘等。然后运用以下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贡献率、出口依存度、全国出口数量、金额排名及价格竞争力等,对上述4种特色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进行测量比较,并分析出它们各自存在的制约因素。总体来说主要存在加工程度低、出口市场过度集中、缺乏核心品牌、流通成本高等问题。根据江西特色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了提升其贸易竞争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系统的发挥政府和企业的职能:政府要抓好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保护体系、针对出口农产品实施“绿箱补贴”;企业要开展差异化管理、全面开展产品的价值增值。只有两者相互协调合作才能使江西特色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更稳更快的提升。

曹普[6]1998年在《论对外开放与中国发展》文中指出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对外开放中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1978年后,曾经长期饱受封闭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和指导下,义无反顾地打开国门,走上了自觉、自主对外开放的道路。对外开放同改革一道,成为近20年来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巨大引擎,是造成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本文的主题,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对外开放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为依据,从基本的国情、世情以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出发,研究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必然性、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进程和当前态势等,阐明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对20年中国对外开放作出总体评价,总结20年来对外开放的主要历史经验。 全文分序言和七章。序言部分对对外开放的概念及其内涵作出界定,阐明写作本文的目的意义,导入正文。正文的内容,第一章,从对外开放发生的社会经济动因写起,阐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开放理论的探索以及马恩列毛等有关对外开放的论述,意在通过较为广阔的历史分析和理论分析,阐明对外开放是世界发展和进步的大趋势,因此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选择;第二章,以对外开放问题为主线,通过对中国历史演进的大跨度概略回顾与评述,揭示开放与封闭两种不同的选择对中国社会发展所造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及其给后人的启示;第叁章,以邓小平理论为依据,分析当代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确立的条件、依据、过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成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以及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战略和必须坚持的原则等;第四、五、六章,分别从创办经济特区、利用外资、发展对外经贸等方面横向展开,探讨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具体实践,揭示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和现实影响等,并就对外开放过程中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第七章,从总体上对中国20年对外开放成就作出评价,总结20年对外开放的主要历史经验;分析世纪之交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战略选择,展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21世纪的中国发展的前景。

张蹇[7]2010年在《国际文化产品贸易公法研究》文中指出根据论文的选题和本人对相关领域已有成果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国际文化产品贸易公法研究的目的是:在理论上超越已有的研究成果,开拓中国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的法律理论,填补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理论空白;在对现行国际文化产品贸易国际国内法律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我国参与WTO和UNESCO等有关国际组织的未来谈判提供法理参考;试着为中国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的法律法规制定提供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想要实现以下目标:1、厘清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2、试图清理出一套有关国际文化产品贸易规则的理论;3、设计一套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际文化产品贸易规则方案。无论是对文化产品国际贸易规则还是对相关国内规则的研究,最终的落脚点还应该是在于通过制度和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尽管国际文化产品贸易规则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具体实施这些规则的过程中,目标会因时因地而各有不同,但研究国际和他国的文化产品贸易规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国际文化产品贸易规则的建立和运行,其最终的目标只能是而且必须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本人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路径的选择,在体例安排方面除了引言外,将论文分为五章。引言部分是对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及角度路径等进行描述,统领全文。第一章主要是国际文化产品贸易中所涉及的文化、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细致的划分,并阐述了国际文化产品贸易与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二章对国际文化产品贸易规则的语义、原则、渊源和价值理念等基本原理进行辨析溯源,从而厘清本文研究的内涵与外延,为接下去的研究界定研究范围;第叁章是对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的国际法律制度,主要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和WTO的相关规则进行实证考察,认为,一方面WTO规则当中存在有关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的规则,但不够全面和细致,有的还可能会与《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产生冲突的地方;另一方面,其他国际公约有会充实和发展WTO相关规则的内涵。第四章在考证相关有关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的国际法制度基础上,论述在国际文化产品贸易中的自由贸易和文化产品保护之争以及这两者争议的解决路径选择;第五章主要论述中国的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的制度安排。在中国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现状和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如何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经验;在WTO和UNESCO等相关国际谈判中,中国应坚持的立场和策略;如何在建构中国的国际文化产品贸易规则以应对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的挑战,促进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有好又快增长,这些问题都是本章论证的重点。

曹彩霞[8]2007年在《跨国并购浪潮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文中提出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主题。从微观上,它对企业自身发展有提高投资效益,发展规模经济,提升管理水平,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多元化经营等效应;从宏观上,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界经过六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引发的新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第五次和第六次国际企业并购浪潮,其规模和频率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风起云涌。纵观国际企业并购浪潮,一次比一次的规模大,每一次并购浪潮都彻底地改变了企业的组织规模和结构,而且也引发大规模的产业调整,各国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跨国并购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已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企业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并形成在我国市场上的并购热潮。到1998年为止,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国有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大敌当前的危急局势,我国企业只有实施全面的资产重组,实行强强联合,迅速发展有效的并购,形成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这样才有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逐步与国外企业抗衡,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中国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放眼全球,进军海外,寻找新的战略发展空间,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直接投资,其中采取跨国并购方式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也不断涌现。当前,中国正在发生轰轰烈烈的企业并购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促使我国企业并购的健康发展,迎接来自跨国并购浪潮的挑战,就应该在理解跨国并购含义的基础上清楚地了解企业并购的理论,还要研究和探讨跨国并购的形成机理,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深入剖析全球跨国并购浪潮,了解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跨国并购的深入了解更能使我国企业在应对国外企业的并购以及发展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方面有的放矢,获得成功。

张莎[9]2009年在《湖南衡湘实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企业战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近年来企业界和学术界都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既是本人在此科学领域的初步探索,也是本人在中南大学完成MBA课程学习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以期为湖南衡湘实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同时对中国类似的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进入21世纪后,中国冶金行业迅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金融危机的出现,冶金行业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唯有及时做出适应新环境的战略调整,才能提高竞争力,获得市场和机会,不断地发展壮大。本文以一个中型冶金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进行分析和诊断,做出可行性的战略调整方案,以适应新环境和新发展的需要。本文调查研究了湖南衡湘实业有限公司的基本状况,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PEST和SWOT分析法等综合分析技术,针对公司两个不同的产品——轧辊和合金钢,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条件,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准确地剖析了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并据此确定了衡湘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并以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制定了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并为了保证战略的执行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实施和控制对策,从而完成了整个发展战略的研究过程。

欧定余[10]2002年在《东盟合作发展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文中研究表明在20世纪世界经济区域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出现了一些世人瞩目并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东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虽然不及前叁大区域一体化组织,但它已日益成为亚太经济中重要的一极,特别是它的合作发展将对东亚区域合作以及APEC合作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在金融危机以后,在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下,东盟合作的现状如何?东盟合作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对策?东盟为什么会选择与中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基础何在?存在什么困难等等。本文正是基于这些问题而展开深入研究的。本文首先对东盟合作的历程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对东盟合作现状作出比较全面的判断。其次对东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预测其发展的前景;再次,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东盟合作发展的对策。然后,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然性、合作基础、意义及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剖析。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几点粗略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我省企业抗衡绿色贸易壁垒对策研究[D]. 李婷. 福州大学. 2004

[2]. 绿色贸易壁垒对于山西省外贸出口的影响研究[D]. 马亮. 山西财经大学. 2008

[3]. 后配额时期福建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黄小梅.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4]. 我国应对服务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D]. 颜娟. 福州大学. 2006

[5]. 提升江西特色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研究[D]. 熊焱. 南昌大学. 2011

[6]. 论对外开放与中国发展[D]. 曹普. 中共中央党校. 1998

[7]. 国际文化产品贸易公法研究[D]. 张蹇. 苏州大学. 2010

[8]. 跨国并购浪潮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 曹彩霞. 吉林大学. 2007

[9]. 湖南衡湘实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张莎. 中南大学. 2009

[10]. 东盟合作发展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D]. 欧定余. 湘潭大学. 2002

标签:;  ;  ;  ;  ;  ;  ;  

我省企业抗衡绿色贸易壁垒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