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文化研究·
论文化塑造城市形象
彭 晓 川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哈尔滨 150028)
摘 要: 城市形象一直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客观存在的,每一座城市的形象都各不相同。树立城市的文化“品牌”,打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有助于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城市形象是软实力,它的确立是由多种因素叠加而成的。传承下来的城市文化要建设、要加强,而不能丢失,做到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树立具有个性化、独特性且自身优良的城市形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城市文化发展正走向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只有通过城市文化印象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才能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更具有竞争力。
关键词: 城市印象;城市形象;文化;融合
“城市”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已然成为一种标志,它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区,是现代人们生活的主要聚集场所,“城市”构成了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两大主题。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城市”是这样界定的:“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代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为特点,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城市已同其居民们的各种重要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说:“城市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和高度组织起来的人口集中的地方,比城镇和村庄的规模大,也更为重要。”[1]
城市形象一直就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存在的,每一座城市给人们留下的印象都各具特点。城市印象代表着城市形象,而城市中的多个要素,像历史传统、城市标志性建筑、经济支柱、文化积淀、市民风貌、景观环境等又塑造着不同的城市形象和内涵。城市形象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浅层表象可以表现为城市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地方的民风民俗、市民的生活习惯,等等;二是深层的表现可以体现为风土文化,言行举止和精神气质,等等。一座高度现代化的城市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是城市素质的综合反映。
利用网络爬虫采集外籍人才的网络招聘信息,进行探索性调查。对大量招聘信息进行文本挖掘,整理出有用的信息,为企业问卷设计和抽样提供依据。
一、城市形象的树立与定位
现今的城市形象泛泛所指的是一座城市在它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历史事件或变迁活动过后,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和人们的生活习俗,给大部分人初步留下的印象、感觉和记忆的综合体。常有人说,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体现,城市形象是在城市成长建设过程中渐渐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
根据野外调查,结合室内资料得到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停车场边坡的空间展布特征,由边坡空间展布建立三维模型。具体为:模型最高点(Z轴方向)海拔为3000m,最低点海拔为2800m,顺坡方向(X轴方向)长为640m,垂直于坡向(Y轴方向)宽为660m;边坡表层为人工填土层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模型岩性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中段砂质泥岩。
美国城市规划教授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60)在其《城市形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中指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和感知,即“观察,凭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的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他从特性、结构和意蕴三个方面对城市形象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物质环境的知觉以及形成的心理意象(外部世界的主观反映),同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形象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城市环境和城市居民互动的过程。
中国城市发展迅猛,城镇化发展更为迅速,利用小城镇得天独厚的景观和文化优势,发挥其天然的感召力,能够凸显小城镇的文化特色,创建文化氛围。浙江省被誉为“江南水乡”,小城镇众多,浙江省就利用地方城镇文化优势特色,把旧城区、老郊区城镇进行修缮改造。在宁波郑氏十七房开元观堂主题园里,借用那里明清建筑群的优势特色,把历史建筑文化保存下来,并改造成极具特色的景区和民宿,即保留了地方城镇的文化特点,又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回忆和文化印象。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发现的大兴安岭岩画就是明证。岩画是指在岩洞、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绘、线刻、浮雕的总称。岩画作为学术术语,在欧洲大陆通常用“Rock Art”(岩石艺术)作为“岩刻”和“岩绘”的总称。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远古人类最早的历史“文献”,岩画不仅反映了远古先民生产、生活和社会形态,同时还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反映出远古先民的精神世界,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7]。这种历史留存下来的具有地方独有特色的文化,也是很具吸引力的。
笔者认为,城市形象就如同一座城市的灵魂,它隐形地刻烙在人们的心里,具有综合性、可变性、特色性、多样性、标识性等多种特征的综合反映。而且,由于不同人群所经历的人生履历不同,通过不同的视角和体会,对每个城市的形象都有着不同的认定和感知。一座城市从历史中走过来,它往往带着历史深深的传统和烙印,也渐渐形成了自我独特的、个性的生活轨迹和文化形象,这种文化形象也就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它还可被看作“公众印象”,是人们对这座城市多个印象的迭加体。城市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其形象已然成为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一座没有“灵魂”的城市,没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在漫漫前进的历史长河发展中,势必会被渐渐遗忘,走向衰落。
城市形象的定位不但要明确更要准确,因为它是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的前提和核心,对城市的发展来说是重中之重,对城市形象的定位必须维护好城市的特色。首先,好的城市形象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打造城市的品牌效应,可以使城市获得更多的经济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其次,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增强城市市民的凝聚力、自豪感和存在感。最后,好的城市形象可以使城市的个性化凸显,使城市发展建设更具活力和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城市历史发展的基础,找到城市的特质,明确、准确地找到城市的特色和内涵,利用其独特的文化印象吸引外部资源,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
20 世纪60年代,城市形象的概念被城市规划学家凯文·林奇首次提出。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学说,将城市形象置于城市总体发展的框架内,这为城市形象奠定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作为较早关注城市形象建构的日本,于1987年在政府规划中阐述了对城市形象塑造的设想。随后,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形象学著作逐渐对社会发展的整体视角进行研究,从营销学、管理学等角度入手,特别注重城市风格的独特性,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总而言之,国外关于城市形象塑造及传播研究已具有较深厚的理论渊源。
构建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具有知名度和独特性的城市品牌,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外交流联系的窗口,也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城市在建设中更要将历史感与时代感、本土性与全球性、独特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只有民族的、独特的、本色的、个性化的城市形象和文化,才能产生巨大的城市凝聚力和竞争力。而如今很多城市在建设改造中,在各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忽视历史、丧失文化。很多城市以旧城改造为由,对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的建筑,随意拆掉,这往往都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城市形象建设要从长远、宏观的角度考虑,而当前许多城市给人的文化印象,明显的特征是城市到处都是雷同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成排的高楼大厦、住宅楼、成片的开发区商场,这使城市的布局形态、建筑形式与风格大同小异、缺乏个性特色,使人难以留下对城市印象的深刻记忆。
以浙江省为例:2016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第11次G20峰会,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主办G20峰会,“既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高度信任,也展示了中国愿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真诚愿望”。事实上,G20峰会在杭州举办,也可以视作中国政府对杭州的高度信任,同时又展示出杭州作为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真诚愿望。从视觉上来说,优美的建筑、干净的道路、特色的商店、美丽的旅游景点、完善的生活设施等都是构成良好城市形象的基本要素;在感观上,市民行为、公职人员作风、文化氛围、风土人情等也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特色内容。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境会让人爱上一座城市,一句熟悉的口音、一首本地小曲等都是一座城市的标志和象征。G20杭州系列城市形象宣传片,就可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城市形象的定位,实实在在地对城市形象进行了塑造和传播,对杭州城市形象的建构尤其是国际传播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3]。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城市文化形象的树立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
当今世界城市形象尤为重要。“软实力”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城市发展,城市品牌形象就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软实力”这一概念是在1990年提出的,2006年重申,国家软实力来自文化、政治价值与外交政策这三个方面,以此来吸引和说服国际社会接受该国的国际地位。
本研究中以单纯牙周翻瓣术作为对照组,以对比GTR联合骨移植手术(实验组)治疗Ⅰ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实验组PD和CAL均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虽TM、GR均有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有15个患牙AH增加,而对照组仅有1个患牙AH略有增加;说明实验组骨缺损得到一定的修复。在单纯牙周翻瓣术组,虽然牙周翻瓣治疗能减小PD,但很少获得新的牙周附着。提示,GTR联合植骨术在Ⅰ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引起的牙周组织病损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翻瓣术。
当然,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要具有科学性管理和规划,要符合每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抓住城市的优势特色。城市特色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城市极富价值和竞争力的个性所在,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民风民俗,能否把握并突出城市的特质,是城市形象定位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特色是对城市过去和现在的浓缩,是对物质实体和历史文化的提炼,是城市形象的精髓和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独特的优势[2]。在建立城市形象中不能盲目仿效其他城市,而应以自我城市的特色为旗帜,对城市的环境、历史地域条件以及地方民俗习惯等特征入手做深入研究,凸显地方独特鲜明的城市风格。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资源状况、形象传播定位经验等多方面因素。我们应该对城市形象优势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使得城市形象定位既要有现代都市感,又要有城市特色感,并使两者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边疆,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特色明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流域文明的发源地,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赫哲族、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域文化。流域文明属于区域文化,随着巴蜀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晋文化、燕赵文化以及闽越文化等地域文化概念的相继提出,东北区域文化也相继提出了一些概念,黑龙江流域文明于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黑龙江流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丛坤研究员认为,通过对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其在中国文明史上的特殊作用,即黑龙江流域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一样,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发祥地。他认为,关于黑龙江流域的研究范畴,我们认为应包含这样一些内容:从历史和民族的角度来看,有肃慎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和黑龙江现存三小民族文化(赫哲、鄂伦春、鄂温克);从文化融合的角度来看,应关注的是中原儒家文化、俄侨文化与犹侨文化;从考古的角度来看,有新开流文化、昂昂溪文化、白金宝文化与三江平原的汉魏城址文化等;从生产生活与文学艺术视角来看,有渔猎文化、农垦文化、石油文化、林区文化、煤矿文化、建筑文化、音乐文化和冰雪文化;从重大历史事件来看,有闯关东文化、抗联文化、解放区文化和知青文化。而研究的重点应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形成、民族源流以及文化融合诸问题[4]。
城市是以人为核心和导向的,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既享受城市带来的丰富多彩生活,同时他们也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代言人,市民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行为举止等多方面的表现,都能反映出这座城市的文化形象和文化特点,而人们的行为方式又会受到这座城市文化形象的感染和触动,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会对人们产生引导、规范和激励作用。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市民自觉投入城市形象建设中,维护社会环境和公德,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做出最直接的贡献,这座城市也由此具有了更加强烈的发展动力和内在活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能够合理有效地相互交融,也会成为市民引以为傲的靓丽城市名片。
城市形象(City Image)意指:历史、文化、经济、环境、建筑、市民素质、管理这些统一的信息,反复刺激公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使公众形成对城市整体多元、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印象和评价。
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民族文化,从一直“形而上”的历史文化领域开始向经济领域突破。对于赫哲族民俗文化产业而言,它的竞争优势(内在价值)主要集中在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与神秘性以及开发前景[5]。黑龙江省赫哲族的另一瑰宝“伊玛堪”说唱艺术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社会各界各方面的关注。由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伊玛堪”原有的娱乐功能、凝聚功能以及习俗功能逐渐弱化,但作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玛堪”的文化却日益彰显[6]。
三、文化让城市形象更加精彩
不同文化塑造不同的城市形象,不同文化的融合又能塑造出丰富的城市底蕴,而不同文化又间接影响着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潜移默化的感染,自然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和印象。当一座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对本城市的文化形象感到自信和骄傲的时候,人与城市就真正地结合为一体。城市形象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也成为城市全体市民的共同目标,使得城市发展目标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高度整合是构建一座城市良好形象的充分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城市品牌形象,整合内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来为城市发展共同目标服务,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化;同时激发全体市民的自觉能动性,提升他们作为主人翁的责任心和自豪感,鼓励他们为城市形象发展做出贡献。
城市形象可以有多重因素构成,有许多城市依靠举办全球化国际性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城市形象。例如,北京 2008 年夏季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兼具国际现代化气息和东方古典气韵的大都市形象。城市形象还可以通过打造“形象”关键词,来完善城市品牌,关键词要简洁鲜明,独具特色,深入人心,比如说,“冰城”哈尔滨、“山城”重庆。形象关键词就如同城市的符号,一旦被人们记录下来,就会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另外,结合本城市的文化特色或风俗民情,以打造城市品牌,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为目的,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节日。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青岛的海洋节、哈尔滨的啤酒节等,都是提高城市知名度、树立城市良好形象的机遇。
眨眼间,陈山利的后卫队和救护队就成了一个单独的行动单位。陈山利忙对紧随其后的李晓英使使眼色,无奈李晓英根本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只管按照自己的速度行走。突然,陈山利发现了藏匿在丛林密处的日本兵士的枪口,对准了她。
城市形象是品牌,是引资的名片,是文化的印象,是人文的体现,是厚重的积淀,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城市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城市形象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品味,繁荣城市经济,还可以增强城市的内在软实力,促进城市长远、健康、目标明确的发展下去。
那么,城市形象具体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它是人们对城市的一个综合印象和观感;是人们对城市的基本看法,是城市与人们之间形成的一种心理映射,直观地感应城市的独特文化、精神面貌、城市底蕴的综合表现。
PPP项目期限长、金额大,政策性银行参与的PPP项目多,商业银行参与程度不高。但自2014年以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高发,不良贷款增加,经营压力增大,其寻找基石资产、降低贷款不良率的愿望强烈,而PPP项目则成为最佳突破口。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模式各有不同,对2014年以来各地商业银行参与支持PPP项目实践进行总结归纳,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模式:
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特色很重要,但传统文化更不能丢,文化建设必须是我们自己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在国际化大潮的冲击下,我们一定要守住自己城市特色文化的底线,走出对国际化认识的误区,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不能在走向国际舞台的同时把中国特色文化丢掉,而恰恰相反,我们应当保存、传承、创新中国城市特色文化,让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多样化的城市屹立在世界城市之林,像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中国红等城市新建筑新标识,既是国际化的,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物。
日本殖民时期自1942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其间荷兰语被禁止使用。日本殖民者企图让日语成为行政语言,甚至成为法定官方语言。但由于日本殖民时间很短,而掌握日语的印尼人又很少,结果印尼语反而快速地变成行政、教育和媒体通用语言。在荷兰殖民末期已有很多高校的课本翻译成印尼语。日本殖民时期,因很少有人能用日语交流,印尼语得以快速传播、广泛使用。
“城市的产生,发育和发展,不仅是城市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还是城市文化发展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的物质空间形态和生活生产方式,是人们寄托理想的载体,也就是说,城市与文化结盟是从始至终、难分难解的。历史上,我国城市文化有过悠久的灿烂辉煌,但是,它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和摧残,使得城市文化建设接近毁灭。改革开放以后,城市文化才得以重视和复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目前城市文化建设正走向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瞻望今后我国城市文化的发展,将是任重道远,前程锦绣,充满希望的。”[8]
文化让城市更具有个性。每一座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条件、社会状况、民俗风情等的不同,城市个性也是不尽相同的,城市各具特色,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也就有了各抒风采、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就是以城市为载体形成的反映该城市市民思想意识、文化取向和理想追求的本土文化,反映着该城市自然、历史、社会、经济、民族传统、地方资源等巧妙利用和组合的自我状态。显然,城市不同,其城市文化也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城市文化的多样化是客观规律,如果采取相同模式来营造城市,抹杀城市个性,那么该城市在城市之林中就会缺乏独特性和竞争力,市民就会缺乏家园意识而减弱对自己城市的热爱。
8月下旬播种,肥力水平中上等的田块,低山每亩2000株左右(行株距 65×50 cm),二高山每亩2000-3000株(行株距 65×50-60×37 cm)。肥力水平高与肥料投入充足的田块适当稀植,反之适当增加移栽密度,如播种期在8月底至9月底之间,则每推迟10d,移栽密度增加1000株。
在上节滚子负载与轴承载荷关系分析中,假设在轴承载荷作用的方向上始终有一个“滚子”.在折页机构动力学分析中,将这个“滚子”假设始终受压的弹簧.弹簧的刚度为各轴承的滚子径向刚度Kr=(Kr1,Kr2,Kr3,Kr4),弹簧中心线与X轴的正方向夹角为γ=(γ1,γ2,γ3,γ4).弹簧的变形与滚子的变形一致,γ反映滚子的变形方向.
文化让城市尽显魅力。城市能够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迷人魅力。城市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城市文化可以在美好的空间形态、心旷神怡的环境氛围中,将舒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感觉融入到人们的眼帘和心灵,它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使人产生一种不舍的情感,这就是城市魅力。缺乏文化的城市,是不能散发出诱人的魅力的。现在,城市文化已经走出困境,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文化的重要意义,把它视为城市发展中的软实力。当城市文化转化为巨大力量后,我国城市一定会展现出自己的光彩和魅力。
文化让城市更加包容。各个国家、地区、城市的文化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文化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和不能交流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的开放和交流会越来越多,从经济的交流到文化的交流,相互渗透影响。像上海、哈尔滨、深圳等移民城市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城市文化、多元文化。清末民初,哈尔滨从偏远的北方村镇崛起为国际化都市,这与本土的多民族文化、关内移民的地域文化、外国侨民文化的相互融合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融合使得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具有兼容性、包容性、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好多样性等特点。受城市多元文化的影响,哈尔滨城市富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洋味儿”十足。这说明文化不是一堵墙,而是具有渗透力的,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城市能够包容、协调、化解城市社会中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在继承传统文化、加强主流文化的同时,吸收先进的、美好的文化,丰富文化内容,提升人们的审美观念。
文化让城市更加精彩。经济社会发展是原动力,是维持城市生命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和血脉流通的动力;而文化则是思维的源泉和精神的指挥中枢,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所在,文化让城市精神焕发,生动活泼,更加精彩。
总之,城市形象的品牌价值,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经被城市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们所认知,在城市发展和相互竞争中被重视。然而,文化软实力已然成为树立城市形象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们应该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重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以文化实力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塑造优良的城市文化形象。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城市形象的内涵、定位及其有效传播》,《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62-66页。
[2] 贾郭华:《太原市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晋商文化特色塑造的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年第12期,第55页。
[3] 洪长晖、谭心仪:《城市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中国网》2016年12月28日。
[4] 丛坤:《黑龙江流域文明学科建构探析》,《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5期。
[5] 王威:《赫哲族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以街津口赫哲族村为例》,《民族丛刊》2018年第2期。
[6] 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1期。
[7] 《黑龙江文化发展报告蓝皮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8] 任致远:《城市文化:城市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第1期,第19-23页。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4937( 2019) 04-0031-05
作者简介: 彭晓川,1972年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圆圆]
标签:城市印象论文; 城市形象论文; 文化论文; 融合论文;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