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RF、ESR、CRP、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RF、ESR、CRP、IL-6水平及血细胞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治疗后血RF、ESR、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而血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液灌流可有效吸附患者血RF、ESR、CRP、IL-6等炎性介质,减轻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关键词:血液灌流;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RA是一种慢性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关节滑膜炎,可造成关节压痛、肿胀、晨僵等,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临床研究显示[2],滑膜组织及细胞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巨噬或单核细胞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产生炎性介质与细胞因子可能与RA的病理过程有关。因此,本研究探讨血液灌流对RA患者机体炎性介质及血细胞等水平的影响,为RA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现报道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49.5±5.8)岁。诊断标准:①关节活动痛或压痛超过6个关节;②至少3个关节肿胀;③晨僵时间持续45min以上;④红细胞沉降率>28mm/h。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建立静脉通道,行深静脉置管。给予肝素抗凝,首次剂量为0.4-0.8mg/kg,术中保持6-8mg/h的速度进行补充,实施血液灌流治疗,血流量约为100-150ml/min,灌流器为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A130树脂血液灌流器。灌流2-3h/次,1-2次/d。分别于开始上机前与末次灌流结束后次日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免法测定血RF、ESR、CRP、IL-6水平,严格遵守规程操作。由我院生化室检测血细胞等生化指标。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血浆中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细胞变化情况,如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灌流前后检测指标对比
血液灌流后RF、ESR、CRP、IL-6明显低于血液灌流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血液灌流前后检测指标对比( )
血液灌流前后血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RA最为常见的是炎症性关节炎,致残率较高,常使得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加重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随着临床对RA细胞水平病理机制的研究持续深入,人们对RA的认识逐渐变化,RA的治疗也由控制症状转向消除炎症,如调节免疫系统、降低细胞因子、减少炎症介质[3]。
既往临床多采用非留体抗炎药、激素类及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RA,可迅速缓解症状,控制病情,但多数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长期服用易对患者机体正常血细胞水平造成一定影响[4-5]。自1982年医学界成功研究出免疫吸附剂治疗RA以来,临床对免疫吸附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给予了高度重视。免疫吸附疗法主要通过免疫吸附剂给予患者血液灌流,将其体内RF、白介素-6等炎症因子清除,避免受损关节内沉积过多的免疫复合物,从而减轻关节肿胀、关节痛、蛋白尿等症状[6-7]。本研究中,60例RA患者经血液灌流后,血浆RF、CRP、ESR、IL-6等细胞因子或炎性介质水平均明显低于灌流前,差异显著(P<0.05);同时,RA患者RBC、WBC、HB等血细胞水平灌流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血液灌流可有效减少患者血液中RF、CRP、ESR、IL-6水平,降低炎性介质或细胞因子对机体的刺激,促进关节肿胀、关节痛等症状消失,且未对血细胞造成明显影响,有助于患者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促进康复。本研究中HA型血液灌流器所采用的材料为中性合成树脂,该树脂结构为纵横孔隙状,可分为大、中、微孔,是决定血液灌流器吸附能力的关键因素。无数的微孔所形成的巨大比表面积,是决定其巨大吸附容量的重要基础,其通过发挥疏水基团与物理吸附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其强大的吸附功能[8]。因此,HA型树脂灌流器逐渐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在排毒、清除中分子物质、消除炎症因子、治疗肝衰竭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血液灌流可明显减低RA患者血RF、ESR、CRP、IL-6水平,显著减轻症状,是治疗RA安全有效的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小威.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及免疫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11):1044-1046.
[2]吴伟民,吴忠伟,叶虹华.血液灌流中低分子肝素应用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39-140.
[3]张如峰,包淑贞.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9(13):26-28.
[4]霍继炜.炎症与异常免疫反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41-143.
[5]周丽琴,张菊.塞来昔布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影响及其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6):111-113.
[6]王梁谦,唐杨,李修洋,等.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1(8):762-764.
[7]刘自金,王宁,贾立坤.sTREM-1、TNF-α、IL-6在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9):1091-1094.
[8]毛金春,王翔,张荣华,等.类风湿因子免疫吸附血液灌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4,33(3):335-342.
论文作者:胡淑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血细胞论文; 水平论文; 细胞因子论文; 关节论文; 免疫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