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浅基础施工施工要点分析论文_沈海林,沈斌

建筑工程中浅基础施工施工要点分析论文_沈海林,沈斌

浙江升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313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基础施工一般分为浅基础与深基础,在一般情况下,浅基础是指埋置深度小于5m、建造在天然地基上的、可用一般方法施工的基础,而事实上,深浅基础的区分界限模糊,实践中按照施工难以划分,浅基础指可用一般方法和设备施工的建筑物基础。浅基础的施工十分简单、经济性较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能够得到优先考虑,受到人们青睐。下面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的浅基础施工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浅基础;施工要点

前言:浅基础的施工一般不采用特殊方法,浅基础的制作是在开挖后的基坑或基槽中进行的,无论是砌体的基础或钢筋混凝土的基础,其砌作、立模和浇捣混凝土与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法没有太大的差别。关键是需要形成一个安全、方便的施工条件,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质条件采用放坡或支挡的方法来保持基坑的稳定性,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方,还需要降低地下水位,使坑底土质干燥以便于施工。

1 常见的刚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刚性基础工程的施工主要是由混凝土、砖、毛石等材料所组成的,刚性基础最大的优势在于抗压强度较高,其抗剪强度与抗拉强度相对较差,所以说,刚性基础一般都适用基底不会受到拉力,只会受到压力的建筑施工项目。不同材料构成的基础会由于不同的受力特点,传递压力的角度也会有所差异,刚性基础中的刚性角指的是压力分布角,为了有效的保证刚性基底不会产生拉应力,在实际的刚性基底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刚性角和基础大放脚的一致性。

1.1 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基础施工

混凝土基础最大的特点表现为刚性角较大、非常坚固、耐水、耐腐蚀,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工程施工需要来任意改变混凝土的形状,因此对于地基容易受到低温影响,或者地下水位较高的建筑基础施工中比较常用。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基础台阶的宽、高比例设计在1:1 -1.5左右,在浅基础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将基础断面形状设计成梯形或者阶梯形。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常常会采用毛石混凝土基础,这种施工方案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用量,因此在混凝土的浇筑环节中会加入毛石(其体积<总体积25%,颗粒直径<250mm)。为确保掺杂毛石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在掺杂毛石的过程中应确保毛石应被足够的混凝土所包围,应注意控制毛石混凝土基础的阶梯高度(一般>300mm)。

1.2 毛石基础

毛石基础常常和砖基础合用作为砖基础的底层,其最大的特点表现为经济、抗冻、耐水、高强度等,大多数毛石基础的断面形状为阶梯形,且断面尺寸较大,其台阶高度>400mm,而其基础宽度也>400mm。在毛石基础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使其锁结力达到施工要求标准,每一个基础阶梯应用3排或3排以上的毛石进行砌筑。

毛石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验槽、选择毛石或毛料石等材料、定位、放线、毛石砌筑以及最后的清理等内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若采用铺浆砌筑法应注意砂浆的饱和度,砂浆饱满是其中的硬性条件,同时叠砌面粘灰面积应>80%;②应坐浆首块毛石基础砌筑的皮石块,同时应注意石块的摆放,将其小面朝上,大面朝下,对于毛石基础的交接和转角处应选用平毛石进行砌筑,且毛石的面积应尽量选大一点。③毛石基础的扩大部分应设计成阶梯形,两阶梯相邻位置的毛石在砌筑时应相互错缝搭配进行砌筑,下级阶段的石块应是上级阶梯石块的1/2以上。④毛石基础的石块间应注意避免相互摩擦、接触,因此灰缝厚度应介于20-30mm之间;对于较大的石块空隙,首先应用砂浆进行填塞,再用细小的碎石块进行块嵌实;若基础出现临时间断,应保留高度<1.2m的梯形斜槎;同时毛石基础应设置均匀分布的拉结石。

1.3 砖基础

砖基础比较适用于温暖、干燥地区的建筑工程,主要的特点表现为价格实惠、施工简便、取材容易,一般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选砖、浇水、调整放线尺寸、砌筑、清理等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主要以下几点:①一般砖基础设计中,上部为基础墙,下部为大放脚,大放脚包括两种,其一为间隔式大放脚:主要采用两皮砖交替一皮砖的砌筑法,但最底层应为两皮砖作为基础,然后在砌筑的过程中,两皮砖和一皮砖都应收进砖长的1/4。另一种是等高使大放脚,就是指每砌筑两皮砖便将其两边收进去1/4。在实际的砖基础应用中的大放脚采用一皮丁砖和一皮顺砖相隔,同时保持上皮和下皮竖向灰缝相互错开砖长的1/4。②若砖基础的地面标高不统一时,应首先砌筑地处基础,再从高处向地处进行搭砌,通常情况下,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应小于搭砌的长度;上部基础墙的防潮层的水泥砂浆比例应配制为1:2。

2 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柔性基础施工技术

柔性基础实质上也是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拉应力,可以克服刚性基础受刚性角限制的问题,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大大减少挖土工程量和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断面形状可以设计成每踏步高300-500mm的阶梯形或者最薄处高度>200mm的梯形。

2.1 独立柱基础

独立柱基础较为常见的是锥形、矩形以及阶梯形形状,其一般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基础清理、垫层混凝土、绑扎钢筋、专业技术施工、支模板、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振捣、找平及养护,最后拆除模板。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清理及垫层的浇筑:及时清除验槽完毕后地基表面的一切杂物,避免避免积水现象,同时应在最短时间内开始垫层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在垫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充分振捣密实使表面平整,切不可使基土晾晒过长时间。

第二,钢筋绑扎:完成垫层混凝土浇筑并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要求(1.2MPa)后,应立即应用表面弹线绑扎钢筋,切记不可漏扣弹线,尤其应注意底板和柱插筋弯钩部分应全部绑扎密实。第一道箍筋一个在距离底板50mm处,最后一道箍筋应据基础顶50mm处。

第三,支设模板:应采用木模板或者小钢模板,并采用木方或者架子管进行加固定型。当锥形基础坡度<30°时为防止混凝土下坠,应用间距为300mm的钢丝网,并应用“井”字架加固;若坡度>30°为防止上浮应用斜模板支护,并应用底板钢筋和螺栓拉紧。

2.2 条形基础

第一,在“+”字交接处、L形和T字形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交接处应保证钢筋的受力沿着同一个方向。

第二,若钢筋基础高度>900mm时,插筋位于柱子四角处应伸至其底部,而其他部位的钢筋只要伸至和锚固定的长度处;若钢筋基础高度<900mm,插筋应一直延伸到钢筋基础底部的钢筋网处,同时应注意若插筋延伸出钢筋混凝土基础,应结合钢筋的规格以及柱的实际受力程度来决定其身处的长度。

第三,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发现预留孔洞、模板、管道以及支架等处有松动或变形,应马上暂停浇筑,在加固模板以及适当的修整后进行浇筑。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浅基础主要是在天然地基上采用一般方法与一般的设备就能够完成的基础施工作业,其施工十分简单,经济性较强,充分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实际的浅基础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浅基础的施工工作,除了在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外,施工单位还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切实提高技术人员的的知识理论水平,只有这样基础施工质量的才能确保。

参考文献:

[1]周建国主编,建筑施工组织.,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刘霜菊,李彩英.浅谈房屋建筑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华章,2011(15).

[3]梁开福.探讨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8).

论文作者:沈海林,沈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浅基础施工施工要点分析论文_沈海林,沈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