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国不断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是为了更好迎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发展需求。预制装配式建筑属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技术。此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符合我国住宅产业化和节能环保需求,在实际利用中颠覆传统建筑,革新了建筑行业和建筑领域。因此在今后的生产当中可推广利用。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工程应用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分析
目前在建筑施工还是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影响到了建筑设计和施工开展,房屋空间过于固定,很难根据用户的需求展开系统的设计,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更为灵活的进行建筑施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空间需求。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中,选择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借助混凝土构件,在工厂中完成构件制作,生产建筑主体结构中的混凝土结构,将预制装配完成的构件通过专业运输设备运输到施工现场,留有预留孔完成后续的灌注过程,最后与构件连接,形成了最后的构建主体,满足建筑结构强度需求。借助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保证建筑的质量,可以实现商业化生产,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预制装配式建筑一般会选择新型材料,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同样能满足建筑的正常采光、通风、保温、隔热等需求,提高建筑物的质量,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减少不再生能源的利用,利用一些绿色环保材料,通过一些装饰手段,保证整体建筑的美观性。和传统的建筑类型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不高,施工步骤更为简便,不需要全部在现场施工,可以预制部分构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完成安装施工,这样就有效的缩短的施工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后续施工,各个构件施工和剩余现场施工可以同时完成。同时,避免了材料的浪费,整个过程绿色环保。
2装配式结构建筑的分类与优点
2.1装配式结构的优点
2.1.1 节约用工
在法国,传统建筑每平方米平均用时为20个工时,但是通过采用装配式建筑,进行工业化生产构件特别是在拼装技术广泛运用之后,每平方米用工下降到了11.5个工时,施工的用工节约了将近50%。采用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劳动强度也因此大幅度降低。
2.1.2 缩短工期
在日本,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建行一栋一百户的五层住宅房需要的工期大约为240d。如果采用了装配式建筑,建筑构件都可以提前在工厂进行预制,然后现场进行机械吊装,同样的住宅楼仅仅用了180d就全部竣工,工期缩短了25%,大大节约了构建的时间成本。
2.1.3 降低造价统计
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采用装配式结构建筑和工业化施工方法建造的房屋,每平方米的建筑造价也要低上很多。然而,因为各国的经济情况各异,建筑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具体的造价比的数据也不完全一致。
2.2装配式结构建筑的分类
2.2.1 半装配式
此类建筑的半装配性主要体现在的主要承重构件的构筑上,一部分可以采用预制构件,而一部分则采用现场砌筑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建筑结构中,用于竖向承重的砖墙一般需要在现场进行砌筑。而像楼板、梁、楼梯平台等这些水平方向上承重的构件,则都可以采用预制的方式进行,然后到现场进行吊装。在大型建筑的构筑上,常见的做法是预制外墙构件,然后再用模板现浇内墙。这种施工方式具有明显的优点,主要是与全装配式建筑相比,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因为需要生产基地的一次性投资成本,大大节省了运输费用,在推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还能够使工期大大缩短,更加的有利于在各地实施流动施工,北取得记好的经济效果。当前,这种半装配式结构我国建筑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
2.2.2 全装配式
与生产机械产品相类似,这类建筑的所有构件都可以在工厂内进行批量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地进行现场装配。这些构件涵盖了建筑所需的大部分,包括了装配式大板、梁、框架结构、板柱结构、盒子结构等等。同样,全装配式建筑周围的维护结构也可以采用现场砌筑或者是浇筑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预制墙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类建筑的主要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构件的生产效率高、质量有保障,直接进行拼接的施工效率高、施工的过程受季节变化影响小。所以,在工程量大而相对距离又不太远的地区,采用进行工厂化生产建筑构件将会大大提高施工进度和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取得较好的效果。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求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保证施工质量,经过系统的质量检测之后方能确保投入使用,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展开多方面的构件施工,按照构件的施工要求,进行设计制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混凝土材料,其材料性能会影响到最终施工质量,这就需要控制原材料质量,结合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要求,合理设定混凝土配合比。很多预制构件都是成品或者半成品,运输、安装施工工作要求较高,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严格控制,保证施工质量。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较为特殊,由一个个的预制构件组成,为了保证整体建筑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构件的质量,确保每一个构件都能满足建筑质量的要求。构件一直保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避免在安装前或者安装时构件出现裂缝,影响到其正常使用。与构件连接的位置,需要严格控制其尺寸,与构件尺寸相符合,满足抗震需求。构件自身的质量过关,满足连接位置要求,避免接口处有裂缝,在建筑使用中出现水分渗透,影响到其使用寿命。同时,构件可以实现自我修复,修复损伤,即使连接位置出现了严重的损伤,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构件不会倒塌。严格检查混凝土构建的模具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模具没有出现变形,以便影响到最后混凝土构建的尺寸。在混凝土浇筑中,严格检测整个建筑过程,均匀浇筑,一旦出现了形变,选择修补处理,同时在浇筑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平整度调整,做好后续养护,使其符合技术性要求。
4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4.1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的应用
预制构件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直接连接方式,其连接方式和连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以及性能。借助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选择螺栓连接方式,将预制构件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保证其精密连接,满足其实际的技术要求。在预制构件安装中,需要在下层板中预留空间,方便后续钢筋的插入,然后通过螺栓完成剪力墙和预制装配式建筑其他部分的连接,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完成预制内剪力墙施工。选择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时,内剪力墙和主体工程的连接,确定连接位置之后,用螺栓保证其连接的紧密性,保证后续施工工作,不会出现墙体移动,避免影响到后续工程施工。
4.2预制窗体施工技术
窗体是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实现通风、通光和部分遮挡的作用。在窗体选择上,会综合考虑建筑设计要求,确定窗体尺寸、数量和朝向等。在预制窗体施工中,需要借助螺栓固定,在窗体位置预留螺母。预制窗体运输到施工现场,根据窗体位置进行构件连接,然后进行调整方向,在特定的孔隙内完成窗体连接,保证施工质量,满足预制窗体施工技术应用需求。
4.3预制叠合板安装
施工技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较为常见的是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这一技术的使用较为广泛,为了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存在尺寸的误差,需要严格控制安装方向,做好整体安装工作。距离安装位置 30cm 处,就调整叠合板安装方向和位置,确保安装位置和方向准确性。叠合板本身较为脆弱,安装中易出现损坏,影响到其安装过程,所以要做好叠合板的保护工作,有必要使用外围支板,以免造成叠合板破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施工成本。吊板是叠合板全装之前需要提前安装的工作,选择合适的吊装方式,确保吊装的紧密性。在安装过程中,底部设定临时支架,为叠合板安装提供必要的安装范围约束,保证叠合板安装的稳固性,施工完成之后,可以拆除临时支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安装双层结构,需要设立双层支架,在安装结束之后,严格控制安装范围。叠合板安装之后浇筑混凝土,做好后续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质量要求之后,拆除支板,完成预制装配式建筑安装过程,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结束语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是建筑工业化,有利于促进绿色环保型社会的发展。利用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可有效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材料损耗。因此在利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更新建筑理念,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迎迎,刘子赓,李娟.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验收研究[J].住宅产业,2017(5):40-43.
[2] 刘国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常见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J].上海建设科技,2017(3):49-51.
论文作者:唐亚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叠合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窗体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