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活出三生的精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彩论文,出三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成卓从出生起就注定了她的大家闺秀身份。祖父成舍我是中国早期报业巨子,父亲成思危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又是中国经济学界的“风险投资第一人”。大姑成之凡旅居法国,1981年和1988年两度参加法国总统竞选,开创华人女性竞选总统的先例;二姑是中国早期的女外交官;三姑任台湾世界新闻大学校长;小姑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终身教授,兼任《台湾立报》社长。这个大家庭里,个个是精英,充满了传奇。
在华人英才网主办的“象牙塔内外精英对话年会”上,成卓和来自全国各所高校的1200多位社团会长和学生会主席分享了她的人生感悟。“我发现我的人生中有蜕变,第一次是考大学,那个时候我们是比较重理轻文,我的理科成绩不错,但我选择了文科;第二次是放弃优越外
企工作,去了一个收入很低的一个中国公司,然后又跑到广院读研究生;第三次是放弃在国企升迁晋级的机会走风险投资路;第四次是去年我开始放弃商业利益,而创建了关爱老人的一个公益慈善事业。”
她的这四次蜕变体现了两个字:舍得。为什么选择这种人生道路?她怎么这么“折腾”?成卓说,她想用一生活出三生的精彩。
“自强不息”的传承
童年时代,成卓最初的记忆停留在父亲因为文革中的批斗不断远去的背影。那坚强甚至倔强的背影给予成卓对人生最初的不屈、乐观、坚强,同时也告诉她世界很奇怪,你永远无法预知未来。
12岁生日,父亲将“自强不息”四个字写在日记本上送给成卓,告诉她,同样是在这个年龄,祖父将这四个字送给12岁的儿子。这是成家的传家宝———你不可能把握人生,惟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一直往前走,绝不调头。
“我爷爷曾经是一个报业巨子,他15、16岁在北大上学,陈独秀是他的老师,他当时的理想是做个优秀报人,要公正,救大众,把大众解救出来,所以他后来就创建《世界日报》、《世界晚报》,曾经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等作品出现在他的报纸上。他当时成就很多作家,自己也是从一无所有,到后来成为中国报业巨子。我父亲在香港长大,到16岁的时候,投身国内革命,他逃回来的时候放弃优越的家庭环境,身无分文,回到大陆。那个时候曲解他是海外特务,他说他比贫农还穷,他回来的时候带了‘自强不息’四个字。文革中,他受到很多迫害,因为他是一个化工专家,让他烧锅炉。在牛棚,他把毛泽东选集翻译成英文,他这种乐观坚定的精神鼓舞着我,任何时候我们确定了目标就要勇敢地走下去。”
成卓上大学的时候,充满理想色彩。“那个时候所有各种思潮都涌入国内,我们在思考我们到底从哪儿来,我们究竟如何过我们的人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我们还写诗、散文。我们尽情地欢唱,那个时候我在首体参加过百名歌星大演唱。”
“在学校我们经常唱的是罗大佑《1980》这个歌,非常充满豪情,这个世界属于我们,我们也属于世界。这个世界没有谁有占用权利。那种激动人心的画面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下不觉得学习很艰苦,觉得是很好的一个人生经历。在1998年我以第一名成绩从广院毕业,成了广告硕士研究生,那个时候我们开始研究媒体产业化的重大课题。那个时候做的研究,给我后来做风险投资打下一些基础。因为我们了解了企业需求、企业营销方式。”
生命中的选择
如果没有成功事业的支持,成卓引以为豪的乐趣不过是一个有情趣的人的全部生活,有心的人都能实现。难就难在她的事业生活两得意。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本来是做驻外记者,后来我选择去外企工作。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待遇是非常高,那个时候我们拿1500块外汇券,可能你们不知道什么是外汇券,差不多人民币2000块,日子很舒服。但是外企的工作是相对比较体系化的,一旦熟悉了岗位,会缺少一定挑战性。后来就去了一个工资只有300人民币的电脑公司,那个时候我就看着英文的手册自学三维自动化制作技术,然后搞培训,让更多人掌握这个三维动画软件的使用。我们在1992、1993年为春节联欢晚会做片头,其中一个特别好的画面:一朵荷花,很饱满地盛开,代表我自己理想的实现。两年之后我有创业的冲动,我开始建立自己的制作室,三维动画和广告制作室,做得不错。到1994年,我觉得如果我总是被拴在电脑前做一件事情,那么我其他理想
没有办法实现,我必须出来,于是就上了广院研究生。1995入学,当时我在班里是年龄最大的,那个时候28岁,他们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大还读书?我希望我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更多人生经历,有更多机会有不同生活体验。毕业之后,我去了一个国企,在1998年国内创业风险投资如火如荼,这种理念当时大家都讨论,很多国外公司问我们:能不能找国内项目?有国内项目问能否帮他们找到钱?在这个历史环境下,影响了我,我觉得也许可以尝试做风险投资这条路。我比较早,在八几年,那个时候我父亲在国外读MBA,他进行理论研究,比较早接触这个理论,时机比较成熟的时候,我开始做这个行业。1999年我们开始做时代风险投资网。当时创业很艰苦,那个时候我们为刚刚兴起的市场大声疾呼,也算名躁京城。”
在风险投资最红火的2000年,作为中国新经济的代表,成卓在2000年5月应美国纳斯达克国际有限公司总裁John wall 的邀请,去参加了纳斯达克纽约市场的开市典礼,并与美国的风险投资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2002年,荣丰集团旗下推出的“非常男女”房地产项目,因为切合了当下单身男女的主题而一时热销京城。成卓性格谦和,很少对人发脾气。她认为亲和力是她作为女性领导人的优势,她坚持真诚能够让她的团队更优秀。
在2004年8月份,成卓参加纽约“世界青年企业家高峰会”的时候,作为亚洲的代表,就获得优秀企业家奖。“当时评奖我觉得很受鼓舞,因为他是评创新性、企业发展潜力、对社会贡献这三条进行全世界评奖,当时从400多名候选人里面评出四名,代表不同的地区,有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这次获奖,成卓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出精彩
媒体经常问:年轻人创业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成功?成卓认为:“第一一定要有创新精神;第二要有相应知识和经验筹备;第三有百折不挠的毅力。遇到任何困难要寻求解决办法;第四一定要有团队精神,即使你是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人,你还是要市场和财务人员一起配合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团体。你才能成功,所以绝对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成卓觉得只要生命没有停止,任何时候都不算成功,因为她追求的是成功的过程。“我觉得影响蜕变的是精神的修炼。我在36岁之前走过半个世界,我去过发达国家,也去过不发达国家。我曾经做义工,也曾经去非洲看过艾滋病患者,也看过饥饿儿童,我在国内也经常去养老院看望老人,陪他们聊天,给他们送食物,我一直想:我自己力量有限,也许我应该建立一个基金,建立这么一个组织,吸引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她本打算
40岁之后全职做这个事,去年全国人大提出,现在中国有1.43亿老人,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当时温总理批示:希望能够搞好。“我受命于民政部,两天后我决定要做这个事情,所以我当时整理自己的工作,能交出去的就交出去。然后,我用三个月时间,就把这个爱心资金创建起来。现在我觉得每天过得很忙碌、充实,因为做这个公益事业认识很多热心的朋友,从60多岁到跟大家一样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朋友,很多人没有多少钱,他们愿意做志愿者。所以我觉得在中国这种慈善文化非常值得普及和推广。我觉得应该树立公民慈善习惯和意识。我记得有人写过,这个世界两种人,一种看到别人不幸,无动于衷,另外一种是伴随着同情,有行动反应,有贯彻毅力和持久耐心,我经常告诫我自己要成为第二种人。”
“我觉得王国维三句话给我特别大影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讲人生奋斗必须经过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们会有感觉,我自己通过这种探索和努力,终于发现自己想要的事情就在我身边。还有一个名人说:最美好的财富人生是个人敢于行动的魄力。我自己座右铭就是用一生能活出三生的精彩。”
(成卓系中国老龄爱心护理基金发起创始人,中基国际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