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714200
摘要:近几年关于智慧海绵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话题不断被提起,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很多人共同的目标;而绿地系统则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对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海绵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如何从建设绿地系统的角度出发,做到真正的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城市绿化。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绿地建设
1.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
1.1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周围环境变得恶劣,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特别是2012年以来各大城市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促使人们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据测算资料,每1hm2树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6t,产生氧气12t,可吸收二氧化硫300kg;滞尘量可达0.9t,蓄水1500m3,蒸腾水分4500~7500t。成片树林在调节气温方面,夏季比空旷地低3~5℃,冬季高2~4℃,降低噪音26~43分贝,削弱风速40%~60%;空气中的含菌量减少29%~65%。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1.2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
随着我国城镇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消除疲劳。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1.3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等到2020年,这个比率将达到16%,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老龄化社会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退休制度、劳保制度、社会福利政策、医疗保健及保险业,以及居住环境等。城市人口老龄化社会对园林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公园、绿地的分布、服务半径,到园内的布局、设施,都要求能适合老年人散步、健身、娱乐、休闲和交往的需要,以创造一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环境。
1.4城市发展的需求
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和文明标志。城市绿化能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工作和生活环境,创造新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规划的布局质量,保护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吸引投资,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2.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明确的目的,整体规划和功能定位缺乏合理性
(1)一味求大。由于对城市绿地缺乏明确功能定位,对城市地理特点、文化特色以及人口类型等综合背景缺乏合理分析,不能展现出应有地域特色,一味寻找辽阔的视觉效果,较多地采用了大草坪、大色块、大铺装,层次感不明显缺乏亲切宜人的自然感。
(2)注重硬质铺装和亭台楼阁的建设,忽略绿化建设。缺乏园林植物造景意识,对城市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考虑不够,在少得十分可怜的可绿化空间里,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而是加上许多不必要的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物,无法营造宁静惬意的绿地氛围。
2.2生态观和人本理念体现不足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生态建设为中心,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必须贯彻城乡统筹、整体绿化、协调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或陷入误区。
(1)人本理念不落实。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目的,除为人类创造自然优美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之外,还要为人们更好地亲近自然创造条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乡土植物应用不够,地方特色不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分布不均衡
绿化带之间的距离如果过大,这种空气效应就会影响逐渐的减弱或丧失,经过研究表明,局部性效益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环境质量,这是市中心对植被所产生的强烈的生态效益抵消的结果,在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中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绿地均匀度,同样有利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游憩,对于防灾、避灾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人们对此早已达成一种共识,城市绿地均匀分布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合理分布城市绿化带,才是提高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主要方法。
2.4园林绿化施工队伍参差不齐
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园林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技术含量低,再加上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园林施工行业,不结合实际、机械地照搬图纸,导致工程质量不高,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建设水平。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精良的施工。
3.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3.1提高对园林绿化的认识,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资力度
城市园林绿化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环境质量,首先应加强对园林绿化工作的政策引导,为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加大资金投入,正确处理绿化与环境投资与效益的关系,把间接效益与直接效益挂钩,在保证环境与园林绿化质量的前提下,牢固树立长期工作的思想,常抓不懈,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
3.2科学选择城市绿化建设所需的植物
在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重视景观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但是城市绿化建设就是要发挥生态效益以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因而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中对建设中所需的植物科学的进行选择就很有必要。
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城市绿化建设的生态效应,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时,应当根据所在地区自然情况选择抗病虫灾害能力强的植物,在选择植物时还要注意草科、灌木、乔木结合种植,以利于植物群落的形成,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绿化建设生态效益的目的。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时,对于污染区需要进行特别的设计,首先要针对当地的主要污染物质来源对应的植物以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以二氧化硫污染物为例,在很多相关的研究资料中显示旱柳、桑树、加杨、皂角、刺槐等植物对改善二氧化硫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大气氯污染地区的城市绿化建设可以选择夹竹桃、波斯菊、大叶黄杨、小叶榕等植物。而旱柳、榆树等植物对于净化大气氟污染则非常有效。
3.3打造城市特有的绿化自然生态
在我国以往的城市绿化建设中人为绿化总是整个绿化工程中的主体,千篇一律,没有体现城市自有的文化特色。在进行绿化建设中,一些杂草、落叶总是清理的干干净净,这样的做法虽然在整体上提高了绿化的整洁度,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本身的新陈代谢和能量循环可以帮助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是城市绿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而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应依据自身的文化特点,适度的保留一些杂草落叶可以更加有效的发挥绿化的功效,同时还要强化城市绿化的相关管理机制,对植物入侵危害等其他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予以把控。
3.4实用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兼顾平衡,丰富城市绿化建设
单一的绿化种植既无法体现城市绿化的艺术性美感,同时又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平衡,因此,必须从丰富城市绿化景观建设入手,在强化基本绿化功能的同时,使城市绿化发挥最完美的生态功能。
3.5强化管理,促进城市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应对群众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应政策,将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思想与模式引入绿化建设实践中,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绿的园林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同时要大力加强园林绿化的法制力度,使各项事业行之有效。
4.结语
为打造智慧海绵城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品质,我们应该及时纠正当前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使城市园林建设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技术化及特色化。只有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才能良性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菊芬.园林绿化工程质量谈[J].城乡建设,2015(9).
[2]王能斌.当前园林绿化存在的几个问题[J].咸宁学院学报,2014(10).
论文作者:周挺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城市论文; 城市绿化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植物论文; 绿地论文; 目的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