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肾交替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健脾补肾交替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一、健脾补肾交替使用治疗肝肾综合征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赖俐伶,刘华宝,李梅,胡文艳,陆小丽,曹文富[1](2021)在《健脾补肾法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况证治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肝硬化失代偿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特征,常可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肝性脑病等[1-2]。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与感染、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密切相关,也可影响终末期肝病存活率[3]。然而,现代医学仅强调三大营养物质的补充,忽略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本身存在的胃肠道功能减退、腹水等因素,导致实际摄入及(或)吸收的量远远不及需求量。中医重视治病求本,整体观念为主要特点之一,使治病时可通过调节与之相关的脏腑,调动、利用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

Chinese Association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2021)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临床症候群,以慢性肝病急性失代偿、多脏器功能衰竭及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属中医学"急黄""瘟黄"等范畴。ACLF基本病机为"湿热毒邪互结交蒸于脾胃,熏蒸肝胆,肝胆疏泄失司,胆汁不循常道外溢";病位在肝胆,连及脾肾;病机多属"正虚邪实"。本专家共识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流行病学现状、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及分型论治、中西医结合预防调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编写,突出了中西医结合的诊治原则。在"病因病机"方面强调了中西医结合对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的认识,创新性提出了疾病不同进展阶段的中西医病机演变及虚实变化,形成了"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病机的新认识。在治疗方面,本共识推荐根据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分期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发病阶段的特点,根据主要病机、主症遣方用药,同时根据次症、兼夹症进行辨证加减,细化和优化了诊疗方案,突出体现了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疾病的理念。

王蕾,杨毅华[3](2021)在《全方位随访管理对肝肾综合征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发生在重症肝病如肝硬化合并腹水、急性肝衰竭和酒精性肝炎患者中以肾功能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1]。患者多数表现为肝肾功能不同程度的下降、自发性的少尿及氮质血症,同时常合并有稀释性的低钠血症,对于这类患者一般采用常规西医治疗[2],如补充白蛋白、利尿及保肝等,但通常肝肾功能恢复较慢,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且治疗周期较长,增加医疗费用。中医药治疗在肝肾综合征患者中有明显的优势,

Chinese Association of Integrative Medicine;[4](2021)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临床症候群,以慢性肝病急性失代偿、多脏器功能衰竭及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慢加急性肝衰竭属于中医"急黄""瘟黄"等范畴,《诸病源候论·黄疸诸侯·急黄候》中记载"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其基本病机为"湿热毒邪互结交蒸于脾胃,熏蒸肝胆,肝胆疏泄失司,胆汁不循常道外溢"。在发病过程中可出现"鼓胀""血证"及"肝厥"等,病位在肝胆,连及脾肾,病机上多属于"正虚邪实"。

符燕青[5](2021)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使用中药复方柔肝化纤颗粒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肝肾阴虚型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内服外敷法对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肝肾功能、腹水及发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穴位敷贴方法对促进腹水消退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者住院部接受治疗的60例符合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肝肾阴虚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柔肝化纤颗粒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疗程为12周,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治疗前后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肝功能(ALT、AST、ALB、TBiL)、肾功能(BUN、SCr)、凝血功能(PT)、腹水B超深度、24尿量、体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1)总体疗效上:治疗组治疗后总体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治疗后总体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2)肝功能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AST、ALT、TBiL、ALB指标较前改善(P<0.05),治疗组肝功能AST、ALT、TBiL、ALB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肾功能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BUN、SCr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肾功能BUN、SCr指标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凝血功能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PT指标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上疗效相当。(5)腹水消退方面:经治疗后,两组患者24小时尿量、体质量及腹水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小时尿量较前明显增多,体质量较前下降,腹水分级较前下降,治疗后治疗组患者24小时尿量、体质量、腹水分级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前下降(P<0.05),治疗后的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低(P<0.01),两组有显着性差异。(7)安全性疗效: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三大常规、心电图、肾功能均未见异常,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柔肝化纤颗粒联合穴位敷贴内服外治法能明显促进腹水消退,改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肝、肾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凝血功能。(2)柔肝化纤颗粒联合穴位敷贴的内服外敷法可以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穴位敷贴外治法操作简单,辅助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有一定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3)在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柔肝化纤颗粒联合穴位敷贴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张艳培[6](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的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探索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发表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进行分析,分析文献中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药物规律、并对数据挖掘出的核心药物组合进行网络药理分析,探索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上治疗肝硬化腹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从2009年1月-2019年1月公开发表的中医、中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通过EXCEL2016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中药药物处方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Modeler 15.0、IBM SPSS Statistics 21分析药物频次、关联规则、药物聚类分析等;依据药物频次、关联规则筛选出核心药物组合,通过中草药系统药理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通过疾病基因相关数据库筛选肝硬化腹水相关靶点,运用string构建药物-疾病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图(PPI)网络,通过Cytoscape3.6.0插件Cyto NCA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已经筛取的核心靶点进行分析,探究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网络转导通路。结果:1.共纳入486篇文献,533首处方,有中药211味,频次共6466次。药物出现频次大于200次的药物有8种,占出现总频次的35.52%,高于100次的有17种,共出现频次为3657次,占出现总频次的54.72%。2.处方中出现最多的是补虚药1758次,共有37味中药,占总数27.19%,其次利水渗湿药1391次,有中药23味,占总数21.51%,第三活血化瘀药1054次,有中药22味,占总数16.30%,3类中药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主要类别。3.所用药物药性四气中以平1559次(24.11%)、温1355次(20.96%)、微寒1336次(20.66%)、寒1098次(16.98%)为主,四种药性共82.71%;五味中以甘3428(33.54%)。苦2591次(25.35%)、辛2121次(20.75%)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3493次、肝经2728次、肺2606次、肾经2029次、胃经2027次为主。4.经聚类分析共得出6组常用药物组合,分别为第1组:茯苓、白术、泽泻、猪苓、桂枝;第2组:黄芪、大腹皮、丹参、鳖甲、车前子、泽兰、茵陈、白茅根、益母草;第3组:柴胡、当归、甘草、党参、白芍、陈皮、郁金、川芎、莪术;第4组:赤芍、桃仁;第5组:厚朴、大黄;第6组:附子、山药、炙甘草。5.运用关联规则筛选出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黄芪、白术、泽泻。6.核心药物活性成分包括含有槲皮素、山奈酚等50种。7.GO分析结果有510条,KEGG结果包含101条通路,提示核心药物治疗肝硬化腹水涉及的通路有癌症的途径、TNF信号通路、乙型肝炎、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1.经对533首处方的药味、药性、归经分析得出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时选取的中药药性以温、平、寒、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肺经、胃经、肾经为主。2.经数据挖掘533首处方得出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时选取的中药频次最多为茯苓、白术、黄芪、泽泻等药;而关联规则提示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常选取黄芪、白术、茯苓、泽泻4药之间互相配伍。3.经聚类分析可得出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可选用的核心处方或药物组合6组,其中包含3个处方及3个药物组合,第1首处方为五苓散原方,第3首处方为柴胡疏肝散加减,6组聚类可供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加减选择。4.经关联规则选出的黄芪、茯苓、白术、泽泻核心药物组合,经网络药理探讨其治疗肝硬化腹水时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槲皮素、山奈酚等成分经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BD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治疗腹水等作用。5.网络药理提示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是不同中药不同成分在互相协作的复杂的网络信号转导通路下作用的。

何雪玲[7](2021)在《基于肾主生殖理论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肾主生殖,肾虚被普遍认为是复发性流产的主要病因病机。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中医治疗含有肾虚病机的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用药经验借鉴。方法:一、查阅古今文献,分析肾主生殖的理论基础。二、利用电脑在CNKI中检索关键词“肾虚”+“复发性流产”得出相关文献,设立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得到最终文献,提取文献名称、文献出处、出版年份、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或导师、方剂名称、证型、药物组成以及治疗时间等内容输入EXCEL表格,建立肾虚型复发性流产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处理好的数据库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加入分析池,运用数据挖掘模块中的统计分析(使用其中的药物频次分析、药物四气分析、药物五味分析、药物归经分析)、关联分析(设置置信度为0.90,支持度为0.30)和聚类分析(对出现频次前20名的药物进行分析,设置距离类型为欧氏距离,聚类方法为类平均法,以横向聚类图展示,以距离>7为界)等功能对所导入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结果:一、1.肾藏精的生理功能决定了肾对人体生殖活动具有主宰作用。2.肾通过与肝脾心肺、气血、冲任、胞宫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对生殖活动的调控。二、1.文献一般情况:经检索共得到143篇相关文献,经逐篇阅读后筛选出9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含期刊论文51篇,学位论文41篇。发表年份从2009年至2020年,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至2020年相关文献数量较多,每年文献数量在10篇以上,2020年文献数量最多,有18篇。共提取出99个方,109味药。2.证型情况:以肾虚血瘀证研究最多,其次是肾虚证,接下来是脾肾两虚证、肾虚肝郁证、阴虚血热证。3.用药情况:统计分析得出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五的药物由高到低依次是菟丝子、续断、桑寄生、当归、丹参,药物功效频次排名前五的由高到低依次是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止崩漏、续折伤,药气频次排名前四的由高到低依次是平、微温、温、微寒,药味频次排名前三的由高到低依次是甘、苦、辛,药物归经频次排名前三的由高到低依次是入肝经、肾经、脾经。聚类分析得出两类核心药物,第一类核心药物是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第二类核心药物是当归、丹参、白芍、甘草、杜仲、白术、党参、熟地黄、黄芪、枸杞子、黄芩、苎麻根、川芎、茯苓、山药、山茱萸。药物组合关联度分析得出44条结果符合置信度≥0.90、支持度≥0.30,这44个药物组合的提升度均>1,其中前9个组合的置信度达到1,分别是白术+菟丝子,杜仲+菟丝子,阿胶、续断+菟丝子,白术、续断+菟丝子,甘草、续断+菟丝子,阿胶、桑寄生+菟丝子,白术、桑寄生+菟丝子,阿胶、桑寄生、续断+菟丝子。新方组合: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白术、丹参、当归、白芍、阿胶、甘草。结论:中医治疗含肾虚病机的复发性流产的研究有逐年增加趋势,常见证型有肾虚血瘀证、肾虚证、脾肾两虚证、肾虚肝郁证、阴虚血热证,病位在肾、肝、脾。复发性流产的治法以补肾安胎为主,辅以益气养血、健脾、疏肝。药物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药。药气以平、微温、温、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肾、脾为主。在保胎过程中常以寿胎丸为基础方进行辩证加减。新方组合: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当归、丹参、白芍、白术、甘草,或可作为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基础方。

王玉娇[8](2021)在《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经验总结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并归纳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提供中医指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及名中医工作站由马鸿斌主任医师诊治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病案,共200诊次,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高频单药、药对、核心组合、新药物组合等,形成较为完整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结果:1.描述性分析:本研究中使用药物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前十位为茯苓、炙甘草、生地黄、白术、黄芪、党参、当归、甘草、盐泽泻、桂枝;其中高频药物中以补虚药最多,清热药次之。以温、寒、平、甘、苦、辛为主,多归于脾、肝、心、肺、肾、胃经。2.按照关联规则行组方规律分析:得出频次较高的药对有生地黄-茯苓、黄芪-茯苓、当归-茯苓等;根据熵聚类分析及临床实践,得出比较有价值的3个新药物组合:连翘-苦杏仁-桑叶-荆芥-蝉蜕-僵蚕-天花粉;山萸肉-肉桂-牡丹皮-盐泽泻-黄芪;当归-川芎-鸡血藤-柴胡-白术。结论:1.马鸿斌主任医师擅长运用补肾清热利湿法治疗该病,倡导合理使用降压药及保护肾脏药物,强调顾护脾胃后天之本,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减缓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展,组方用药强调以补益为主,祛邪为辅。2.在基于临床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总结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以为更好地传承其学术思想并指导临床。

宋敬茹,孙明瑜[9](2020)在《肝肾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肝肾综合征是严重肝病后期的常见并发症,其病情重、预后差,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造成很大的负担。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西医治疗措施的疗效有限,联合中医治疗是一条理论可行、效果可期的道路。阐述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对肝肾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衷中参西,以求早日克服这一难题。

吕黄华[10](2020)在《壮肝逐瘀煎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正虚瘀结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壮肝逐瘀煎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正虚瘀结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壮肝逐瘀煎治疗,两组均用药12周。观察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ALT、AST、ALB、TBIL)、凝血功能(PT)、血常规(WBC、RBC、HGB、PLT)的变化,以及治疗前、治疗12周后肝脾超声及腹水分级的变化,评价壮肝逐瘀煎治疗正虚瘀结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总体疗效:总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症候积分较前相比均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肝功能:经治疗后,两组肝功能(ALT、AST、ALB、TBIL)较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肝功能上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凝血功能(PT):经治疗后,两组PT较前相比,时间均有缩短(P<0.05),治疗组PT缩短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血常规:经治疗后,两组WBC、HGB、PLT较前比较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BC较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6周时RB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时,RBC与治疗6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升高WBC、RBC、HGB、PLT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肝脾超声:经治疗后,两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底、脾脏长度均较治疗前回缩,门静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降低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度,加快门静脉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腹水分级:两组患者腹水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8)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在观察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壮肝逐瘀煎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正虚瘀结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能改善肝功能,同时改善凝血功能,有效缓解肝脏损伤程度。(2)壮肝逐瘀煎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改善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对腹水的消退有较好的作用。(3)壮肝逐瘀煎联合恩替卡韦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二、健脾补肾交替使用治疗肝肾综合征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脾补肾交替使用治疗肝肾综合征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健脾补肾法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况证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健脾补肾法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况
2 病案举隅

(2)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流行病学
5 发病机制和病因病机
6 中西医结合诊断与分型
    6.1 诊断标准
    6.2 分型分期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7.1 治疗原则
        7.1.1 西医治疗原则:
        7.1.2 中医治疗原则:
        (1)解毒凉血利湿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法则:
        (2)截断逆挽是抢救肝衰竭成功的关键手段:
        (3)顾护脾胃、扶正固本是提高肝衰竭疗效的基本法则:
    7.2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7.2.1 病情监护:
        7.2.2 支持治疗:
        7.2.3 病因治疗:
        7.2.4 保肝治疗:
        7.2.5 微生态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7.2.6 并发症的治疗
        (1)肝性脑病(神昏):
        (2)感染:
        (3)低钠血症及顽固性腹水(鼓胀):
        (4)急性肾损伤(acute renal injury, AKI)及肝肾综合征(关格):
        (5)出血:
        7.2.7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治疗:
        7.2.8 肝移植:
        7.2.9 中医辨证治疗:
        (1)毒热瘀结证:
        (2)湿热蕴结证:
        (3)脾肾阳虚证:
        (4)肝肾阴虚证:
        7.2.10 其他疗法:
8 中西医结合护理调养
    8.1 日常调护
    8.2 生活饮食调护
    8.3 中医特色调护
9 展望

(3)全方位随访管理对肝肾综合征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 治疗及随访管理方法
        3.1 成立随访护理小组
        3.2 个性化随访计划
        3.3 全方位随访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及出院1月后遵医行为、自我保健、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2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及出院1月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3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及出院1月后24 h尿蛋白及血肌酐比较
讨 论

(4)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流行病学
5 发病机制和病因病机
6 中西医结合诊断与分型
    6.1 诊断标准
    6.2 分型分期
    6.3 中医辨证分型
7 中西医结合治疗
    7.1 治疗原则
        7.1.1 西医治疗原则
        7.1.2 中医治疗原则
        7.1.2. 1 解毒凉血利湿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法则
        7.1.2. 2 截断逆挽是抢救肝衰竭成功的关键手段
        7.1.2. 3 顾护脾胃、扶正固本是提高肝衰竭疗效的基本法则
    7.2 治疗方法
        7.2.1 病情监护
        7.2.2 支持治疗
        7.2.3 病因治疗
        7.2.4 保肝治疗
        7.2.5 微生态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7.2.6 并发症的治疗
        7.2.6. 1 肝性脑病(神昏)
        7.2.6. 2 感染
        7.2.6. 3 低钠血症及顽固性腹水(鼓胀)
        7.2.6. 4 急性肾损伤及肝肾综合征(关格)
        7.2.6. 5 出血
        7.2.7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治疗
        7.2.8 肝移植
        7.2.9 中医辨证治疗
        7.2.1 0 其他疗法
8 中西医结合护理调养
    8.1 日常调护
    8.2 生活饮食调护
    8.3 中医特色调护

(5)柔肝化纤颗粒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研究
        1.1 肝硬化腹水历史病名记载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治疗原则
        1.4 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研究
        2.1 乙肝肝硬化腹水概述及流行病学
        2.2 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
        2.3 乙肝肝硬化腹水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及处理
    2 临床研究
        2.1 分组情况
        2.2 治疗方法
        2.3 疗程
    3 观察指标
        3.1 疗效性指标
        3.2 安全性指标
        3.3 中医证候积分
        3.4 疗效评判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分析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治疗结果分析
        5.3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立论依据
        6.2 治法确立
        6.3 穴位敷贴治疗的作用
        6.4 穴位敷贴对肝硬化腹水的影响
        6.5 柔肝化纤颗粒方药分析及药理研究
        6.6 穴位敷贴方方药分析及药理研究
        6.7 选穴依据
        6.8 柔肝化纤颗粒合穴位敷贴的疗效分析
    7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或索引
综述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研究进展
    1 中医对肝硬化腹水认识
    2 肝硬化腹水中医治疗
        2.1 辨证分型
        2.2 中药复方治疗
        2.3 中医特色治疗
        2.4 中医综合治疗
    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的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1.1 肝硬化腹水的基本概念
        1.2 肝硬化腹水流行病学
        1.3 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
        1.4 肝硬化腹水分期、分类
        1.5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2 中医学对肝硬化腹水认识
        2.1 中医典籍对鼓胀的记载
        2.2 鼓胀的病因病机
        2.3 鼓胀的辨证分型
        2.4 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降低肝硬化腹水的复发率的影响
第二部分:资料和方法
    1 数据挖掘方法
        1.1 数据检索
        1.2 纳入标准
        1.3 剔除标准
        1.4 文献管理与建立数据库
        1.5 数据处理
    2 核心药物网络药理
        2.1 筛选药物主要活性成分
        2.2 药物、疾病靶点的获取
        2.3 核心药物筛选成分靶点关系图
        2.4 药物疾病靶点韦恩图
        2.5 药物—疾病PPI核心网络图
        2.6 核心靶点富集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入组情况
        3.2 核心处方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分布
        3.3 药物种类及药物频率
        3.4 药物关联规则
        3.5 高频药物主因子分析
        3.6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3.7 核心药物选择、成分筛选及靶点预测
        3.8 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的构建
        3.9 靶点交集韦恩图
        3.10 药物成分-疾病PPI及核心靶点的筛选
        3.11 KEEG富集分析结果
        3.12 GO富集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讨论
    1 数据分析及网络药理的意义
        1.1 药物药性、药味、归经与结果
        1.2 药物频次及种类
        1.3 药物之间关联规则
        1.4 药物频次前30 类药物
        1.5 药物频次前30 类药物的聚类分析
    2 核心药物的网络药理分析
        2.1 核心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分析
        2.2 GO-BP富集结果
        2.3 KEGG富集结果
        2.4 核心药物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分析
    3 不足与期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肝硬化腹水中西医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基于肾主生殖理论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名渊源
        1.2 病因病机
        1.3 对治疗的认识
    2 西医学对本病的病因认识和治疗
        2.1 免疫因素
        2.2 内分泌因素
        2.3 血栓因素
        2.4 生殖道感染
        2.5 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
        2.6 染色体异常
        2.7 环境因素
1 肾主生殖的理论基础
    1.1 肾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1.2 肾与肝心脾肺的联系,肝心脾肺与妊娠的联系
    1.3 肾与冲任的联系,冲任与妊娠的联系
    1.4 肾与胞宫的联系,胞宫与妊娠的联系
    1.5 肾与气血的联系,气血与妊娠的联系
    1.6 小结
2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肾虚型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
    2.1 研究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总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8)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经验总结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用药经验
    1 研究内容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分析软件
        1.6 统计学方法
    2 建立数据库
    3 结果
        3.1 药物频次、频率统计
        3.2 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3.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3.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4 讨论
        4.1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用药经验规律分析
        4.2 对高频药物分类的分析
        4.3 对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结果探讨
        4.4 对所得新药物组合的分析
    5 小结
第二部分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临证经验
    1.对高血压肾损害病名的认识
    2.对高血压肾损害病因病机的认识
    3.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高频单味药分析
    4.马鸿斌主任医师对HN的治疗理念和辨证论治
        4.1 马鸿斌主任医师对HN的治疗理念
        4.2 马鸿斌主任医师对HN的辨证论治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医学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认识及治疗
        1.对本病病名的认识
        2.病因病机
        3.治疗
        3.1 辨证论治
        3.3 专病专方
        3.4 传统方剂
        3.5 中药提取物
        3.6 其他治法
    综述二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进展
        1.高血压肾损害的概述
        2.发病机制
        2.1 遗传及基因
        2.2 免疫炎症
        2.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
        2.4 其他
        3.治疗
        4.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验案举隅
    1 验案一
    2 验案二
结论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一、论文发表
    二、获奖情况

(9)肝肾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RS在现代医学方面的相关进展
    1.1 HRS的发病机制
    1.2 HRS的分型
    1.3 HRS的治疗
        1.3.1 一般治疗
        1.3.2 肝移植
        1.3.3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1.3.4 肾脏替代治疗(KRT)
        1.3.5 人工肝支持治疗
        1.3.6 白蛋白透析系统
        1.3.7 药物治疗
        1.3.7. 1 特利加压素联合人血白蛋白
        1.3.7. 2 去甲肾上腺素
2 传统医学对HRS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用药
        2.2.1 单味药
        2.2.2 内治复方
        2.2.2. 1 治肝实脾
        2.2.2. 2 肝肾同治,脾肾同调
        2.2.2. 3 活血化瘀
        2.2.3 中药保留灌肠
        2.2.4 中药穴位贴敷
3 问题与展望

(10)壮肝逐瘀煎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正虚瘀结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1.1 中医对肝硬化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肝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肝硬化正虚瘀结证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乙肝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2.3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4.1 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2.4.2 安全性评价标准
    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纳入情况
        4.2 入组患者基线比较
        4.3 临床疗效比较
        4.3.1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4.3.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4.3.3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4.3.4 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PT)比较
        4.3.5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比较
        4.3.6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脾超声比较
        4.3.7 治疗后两组患者腹水分级比较
        4.3.8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情况
    5 讨论
        5.1 壮肝逐瘀煎治疗肝硬化的理论依据
        5.2 壮肝逐瘀煎药物组成及药物分析
        5.3 壮肝逐瘀煎在肝硬化的应用
        5.4 研究结果分析
    6 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健脾补肾交替使用治疗肝肾综合征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健脾补肾法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况证治探讨[J]. 赖俐伶,刘华宝,李梅,胡文艳,陆小丽,曹文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11)
  • [2]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 Chinese Association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北京中医药, 2021(09)
  • [3]全方位随访管理对肝肾综合征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J]. 王蕾,杨毅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09)
  • [4]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 Chinese Association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09)
  • [5]柔肝化纤颗粒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D]. 符燕青.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的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分析[D]. 张艳培.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基于肾主生殖理论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研究[D]. 何雪玲.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经验总结及用药规律研究[D]. 王玉娇.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肝肾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宋敬茹,孙明瑜.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11)
  • [10]壮肝逐瘀煎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正虚瘀结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观察[D]. 吕黄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健脾补肾交替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