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四动”论文_郑涛

数学教学中的“四动”论文_郑涛

(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中心小学 名山 625100)

素质教育就是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的教育,它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让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养成被动接受和依赖老师的习惯,而是要求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自主地参加整个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养成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实际和多年数学教学的反思,我认为数学教学应该这样做: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做到“四动”(动手、动眼、动脑、动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理解并获得数学知识;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发现数学的神奇奥秘,感受数学美的真谛。

在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可以在学生和教师操作过程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并选择数学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我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学科特点,大胆尝试将教材中的例题重组,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突破一个又一个难点,由表及里,获得数学知识,然后利用数学知识帮助同学、老师、亲人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和成功的喜悦。于是,我在备课时就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对教学内容作适当修改、重组,使之贴近学生生活;精心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准备一些便于操作的学习用具,我也准备好教具。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创设好的情景引入活动(讲故事、做游戏、复习已学知识等),必要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入探究新知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出示情景图,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并整理数学信息,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数学问题、教师引导选择本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针对疑难问题先自学,再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讲清楚活动过程、提出活动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小组,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去,及时了解学习状况,并适当地给予方法的指导。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状况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操作、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活动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过程)。积极有效地进行跟进式评价,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控制好讨论时间,进行有效讨论。组织学生展示、对评,教师将全班范围内具有共性的问题和重点内容进行分配,每当一组展示完,再由其他小组补充、建议和质疑。在学生充分展示之后,教师对学生有疑虑、争议的困难问题,或表达不准确,或达不到深度的地方,进行恰当点拨。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做出准确的答复;对重难点进行恰当的点拨、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方法。针对展示情况随机点评。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用不同的颜色画出它的一组底和高,带上一把小剪刀,我也准备了一个。课堂上,我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要求学生自己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再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没有长方形的面积大,统计猜测结果,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接着,我把平行四边形放入对应的方格图中,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次进行比较,使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动手操作,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可以同桌商量),通过交流,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长方形(对用不同方法的学生加以赞扬),我也把拼成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接着要求学生动眼睛、动脑筋、动口说,认真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相等的量,并在小组内交流、记录下来,再在班上交流讨论,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然后让学生自主交流,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让学生利用公式帮助身边的同学、亲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动”中愉快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能力,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自己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做,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学习习惯,教材中处处含有探究的内容,生活情景的再现——它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去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论文作者:郑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数学教学中的“四动”论文_郑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