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创业板市场简介及其启示_创业板论文

国外创业板市场简介及其启示_创业板论文

境外创业板市场简介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境外论文,创业板论文,启示论文,简介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规则设计是主要参照了美国NASDAQ和香港的创业板市场,所以我们在此简单介绍这两个市场的主要情况。

一、美国的NASDAQ市场

1、历史与现状

NASDAQ即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股票市场。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形交易市场。

NASDAQ由全国市场和小型资本市场两部分组成,前者的对象是世界范围的大型企业和经过小型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的企业;后者的对象是高成长的中小企业,其中高科技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

如今,NASDAQ已成为继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被人们称为“21世纪的证券市场”。NASDAQ发行的外国公司股票数量已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的总和,成为外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主要场所。

1998年,NASDAQ与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合并, 成立NASDAQ —AMEX市场集团,该集团同年与香港证券交易所达成信息共享合作协议,目前,还在进行与德国股票交易所及日本有关方面的合作,以寻求更大范围的商业机会。

2、市场运作方式

NASDAQ的竞争力在于它具有独特的市场特征:电子交易系统和做市商制度。

NASDAQ采用高效的电子交易系统,在全球各地共装置了20多万台计算机销售终端,向世界各个角落的交易商、基金经理和经纪人传送5000多种证券的全面报价和最新交易信息。

做市商制度是NASDAQ市场的核心,也是其不同于其它交易所的主要区别所在。做市商不间断地主持买、卖两方面的市场,发布有效的买、卖两种报价,买卖双方无须等对方出现,只要有做市商出面承担另一方的责任,交易便算完成。每个做市商手头都承担所须资金,以随时应付任何买卖。按照规定,凡在NASDAQ市场上市的公司股票,最少要有两家以上的做市商为其报价,平均而言,NASDAQ市场,每一种证券有12家做市商,有的往往达40—50家。

通过使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竞争激烈的做市商制度,NASDAQ市场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有效性和公开性。

3、上市程序及条件

在NASDAQ市场上市程序正常情况下需4—8个月,有全新挂牌上市(IPO)和买壳上市两种。 上市要求(就美国市场而言)基本可分为两种情况,即对发展型公司和营运型公司有不同的要求。如前者净有型资产低为600万,而对后者要求是1800万, 但对前者监管方面的要求比后者要高一些。

4、市场的高科技特征和国际性

NASDAQ在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培育了美国一大批高科技巨人,如微软、英特尔、苹果、戴尔、网景、亚马逊等。据统计,美国高科技行业的上市公司中的绝大部分是NASDAQ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中软件行业的93.6%、半导体行业的84.8%、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行业的84.5%和通讯设备业的81.7%是在NASDAQ上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企业成为NASDAQ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企业。1997年底,市值排在前10位的大公司都是高科技公司。

NASDAQ市场吸引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公司,共有375 家海外公司在NASDAQ市场上市,亚洲占15%,其中中国香港有23家,中国内地有5 家以买壳上市的方式在NASDAQ上市。目前,NASDAQ还在努力吸引亚洲的高科技公司,1998年有20个东亚公司在NASDAQ上市,其中有11家科技公司。

5、市场规模和绩效

至今,NASDAQ的上市公司共有5400多家。行业分布如下表:

至今,NASDAQ的上市公司共有5400多家。行业分布如下表:

类 别 数 量

金 融

1038

科 技923

制 造857

零 售598

通 讯385

化 工347

医 药347

建筑和矿业 257

交通运输

125

其 它536

到1998年底,上市公司总市值26000多亿美元,平均市值5亿多美元,平均股价28.14美元,市盈率93.2。1998年成交量2000多亿股, 成交金额近6万亿美元。除了交易值和市值之外,NASDAQ在上市公司数量、 成交量、市场表现、流动比率、机构持股比率等方面都超过了纽约证券交易所。1990—1997年间,NASDAQ的交易额增长了891%, 远高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336%,伦敦证券交易所的266%。

1998年NASDAQ和AMEX的合并只是全球交易平台建立的第一步,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并购及国际联盟,NASDAQAMEX将继续扩展全球连接的投资者,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供给上市公司更高的公开性以及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融资途径。

二、香港创业板市场

1、一年的发展

到2000年11月15日,香港创业板市场正式开始运作有了一年的历史。1999年11月15日,香港创业板正式开通交易。首日登场的天时软件和浩伦农业表现良好,在买盘的推动下,曾分别登上7.7港元和2.75港元,较发行价翻了一番以上。香港创业板开市,标志着香港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香港创业板推出一年来,起伏不能说不大。初阶段由于全球科技股特别是网络股大涨,上市公司的股价普遍上扬;到了2000年3月份, 随着香港几大财团“触网”,网络股达到了最高潮,TOM.COM 超额认购近700倍,而新意网的筹资达到35亿多港元,创业板指数也于3月7 日达到了历史高位:1045点。但随着NASDAQ指数的大跌,创业板指数及公司股价迅速走低,网络股也与其它科技股严重分化,截止到6月2日,创业板指数跌到了514点。

在此后的时间里,由于市场仍然缺乏利好消息,外围因素持续不稳,创业板指数越走越低。虽然期间上市公司的类型趋向多元化,来自内地的优质企业也在增多,如下半年上市的以北大青鸟和上海复旦为代表的内地高校科技股;还有以同仁堂和中国生物制药为代表的生化医药股,但由于这些公司盘子不大,即使盈利情况良好,也难以提升大市走势,到了11月12日,创业板指数已经跌至346点,跌幅达60%以上。

香港创业板开市一年来,虽然饱受NASDAQ指数下跌压力冲击,显得有些“生不逢时”,但其上市审核、监管机构的工作依然得到公众的良好评价。

2、香港联交所颁布的《创业板上市规则》中的主要条件

(1)基本上市资格

●公司须于下列其中一个地方注册成立:中国内地、香港、百慕达及开曼群岛。

●公司必须有主营业务,换句话说,把不相关的业务捆在一起的公司不适合上市。

●公司在上市前的24个月必须在基本相同的拥有权及管理层管理下运作。

●公司必须委任保荐人,以协助它的上市申请、审阅所有有关的文件及确保公司作出适当的披露。

(2)基本信息披露要求

●其上市前两年的活跃业务纪录;

●其上市后两个完整财政年度的业务目标,清楚说明公司在每项主要业务活动中的业务方向及目标。

(3)财务方面的要求

●没有最低盈利要求。

●公司可自行决定是否作出盈利预测。

●申报会计师须提供公司上市前至少两年的财务报告。

(4)公司管治的要求

●委任董事,而该等董事具备适宜担任一家上市公司董事的个性、经验及诚信,并能证明其具备足够的才干胜任该职务;

●委任至少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聘任一名全职合资格会计师来监督财务、会计及内部监控的事宜;

●指定一名执行董事为监察主任,以促使公司及其董事遵守创业板上市规则;

●成立审核委员会,审查年度、季度及半年度财务报告及内部监控程序。

(5)首次招股的规则

●最低公众持股量为至少港币3000万元及构成公司已发行股本的25%(但是若公司欲发售少于其已发行股本的25%的股份,则最低公众持股量为20%,而该百分比须提升至最高25%来满足额外的公众需求)。

●公司可自行决定采用何种招股机制。

●公司在招股时可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包销。

●公司必须有足够的公众股东,作为一般的准则,公司在上市时其由公众持有的股份须由至少100名人士持有。

三、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对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启示

海外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概括起来,自19世纪初到现在,海外创业板市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三个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的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迅速发展阶段。在萌芽阶段,由于通讯手段落后,因此,交易所分布广,数量多。但是,随着通讯手段的提高,众多的交易所开始集中,交易所的规模变大。因此,那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小公司则选择柜台交易市场与少数几个幸存下来的地方性交易所上市交易。在起步阶段,美国NASDAQ市场成立。 由于微软、 英特尔等高科技公司在NASDAQ市场上市后迅速发展,因此NASDAQ市场知名度提高,其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在迅速发展阶段,美国的NASDAQ市场于1994年交易量首次超过了纽约交易所,到1999年,NASDAQ市场按交易金额排名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

海外创业板市场既有美国成功的案例,也有欧洲创业板市场失败的典型。对欧洲创业板市场失败的原因,传统的解释是:与美国相比,欧洲创业板市场的监管过于严格,上市条件太高;欧洲缺乏足够的成长型公司,以至于创业板市场没有足够的上市资源等。此外,欧洲创业板市场的失败还有两个更深层的原因。第一,欧洲的创业板市场缺乏竞争。美国NASDAQ市场迅速成长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有自己独立的管理体系,并且与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激烈的竞争。在欧洲,创业板市场大多是由现有的证券交易开设的。由于害怕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争夺上市资源与市场份额,交易所一般不愿意让第二板市场太过于兴旺。第二,法律及其他障碍使得大的机构投资者难以对小公司的股票进行投资,结果是创业板市场成了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

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对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启示可以概括为:

第一,创业板市场要采取独立的设立方式

研究表明,目前海外成功的创业板市场都是独立于主板市场设立的市场。而失败了的,或者发展缓慢的,则大多为证券交易所开设的创业板市场,其中以附属递进式的设立模式失败率最高。所以,中国创业板市场应该采取独立设立方式,防止创业板市场变成不受重视的“二等市场”。

第二,创业板市场在定位上应该与主板市场相互补充、相互竞争,以促进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协调发展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合理定位应该在有所偏重的情况下,与主板市场有部分重叠,以有利于竞争。在创业板市场由小变大的公司不一定要转移到主板市场,可继续留到创业板市场。实际上,美国NASDAQ市场的成功主要利益于几百家发展壮大以后继续留到创业板,而不是转移到相应的主板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高科技公司。

第三,中国创业板市场要严格监管

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上市门槛有所降低,导致市场风险增大。因此,要保证创业板市场顺利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一方面,应要求上市公司增加信息披露的广度与频度;另一方面,应要求上市公司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尽可能通过设立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并担任主席的审计、薪酬、提名等委员会向独立董事授权,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监督作用。此外,一些特殊的监管机制,如设立主要股东持股禁售期、引入保荐人制度等对创业板市场的成功进一步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第四,采取灵活的交易制度

由于委托指令驱动与做市商报价驱动两种交易制度都有非常明显的优缺点,因此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设计应该充分利用两种制度的优点,尽量避免其缺点。中国设立创业板市场初期不会有流动性问题,因此可延续主板市场的委托指令驱动交易方式。但是,随着上市企业的增多,对部分交易不活跃、流动性差的股票,在合适时间应考虑引入做市商报价驱动交易制度,以增加流动性。

标签:;  ;  ;  ;  ;  

国外创业板市场简介及其启示_创业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