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信息中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中心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信息资源论文,文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浩如烟海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如何实施科学高效的协同保障,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构建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信息中心
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源远流长,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且分布在隶属于不同系统的收藏和研究机构中。目前我国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无论是纵向的系统内共建共享模式还是横向的地区性跨系统共建共享模式,都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性跨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同保障信息中心。这个中心的成员应包括公共、高校、科研、党校四大系统,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三大类别的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指公共系统中的国家图书馆、各省及地市级图书馆;高校系统中将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作为馆藏重点的图书馆及研究机构(如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科研系统中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共中央编译局文献信息部等研究机构,党校系统中的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及“全国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建设和参与单位等。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体系结构如图1。
2 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信息中心的功能和运作模式
图1
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信息中心由参加协同保障的各单位联合建设,是在整合各单位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开放系统。它需要解决各馆之间不同系统和产品的接口与协议问题,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网络接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接口,使各馆的咨询系统具备“互操作性”。协同保障信息中心要向读者提供友好的界面、快速的链接和可供读者选择的各项服务。例如:各种浏览查询方式,包括学科浏览、资源类型浏览、主题浏览等;多种检索方式,包括简单检索、高级检索、跨库检索和二次检索;各种相关的链接,包括内部检索结果的链接、内部相关数据的链接、外部其他相关专题特色数据库的链接、公共检索引擎的链接等;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包括专家咨询、文献传递、定制服务等。为明确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信息中心的功能和运作模式,笔者将其内部系统细化为信息资源子模块、信息处理子模块和公共服务子模块。
2.1 信息资源子模块
2.1.1 协调采购
协调采购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直接的体现。这不仅可以扩大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浏览范围,而且可以优化各协作单位的馆藏布局和协同保障系统整体的文献资源配置。由于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系统所涉及的成员单位地域范围较广,传统文献采购的绝对分工是不现实的,特色数据库的协调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外文文献资料的共建共享将成为协调采购的核心内容。协同保障系统应成立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协调采购管理机构,根据各协作单位的服务对象、馆藏基础、经费多少、人员结构等多方面因素,从文献类型、载体、学科等各方面统一规划其采购范围和特色。对于高价格、高利用率的检索型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可以由协同保障系统购买后设立镜像站点,提供给所有协作单位共同使用。各协作单位要根据自身所承担的任务,保证相关学科文献的重点收藏,充分体现优势与特色。为了避免交叉主题文献信息的重复收藏,各单位在确定采购计划时应登陆协同保障信息服务中心网站进行查重,并上报协调采购管理机构。另外,各协作单位之间的互调余缺也是协调采购的一个方面。各协作单位应定期对自身馆藏进行优化筛选,对于那些复本过多或无人问津的文献,可以调拨给未入藏或尚有需要的其他协作单位。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局部及整体资源的配置,使双方乃至于整个系统的建设受益。
2.1.2 专题数据库建设
具有学科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涉及范围广、历史沿革长,数字化工程将十分浩大,所以需要有选择、有侧重地分步骤进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分类,依托协作单位现有的数据库管理平台和自建的数字资源,分工建设各主题数据库。如:全国党校数字图书馆工程首批建设的15个数据库中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科学发展观研究”等数据库建设项目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有些图书馆由于历史或其他原因,藏书体系已具有了一定的特色,如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作为纪念性的专业图书馆,对与毛泽东有关的报刊书籍收藏得比较全面;天津图书馆把毛泽东、朱德的著作,博古译著的早期版本,周恩来的早期著作等革命文献资料作为特色资源收藏。在分配协作主题时一定要充分调查这样的情况,尽可能地考虑各协作单位的地域和馆藏特征,使分主题数据库资源的全面性和可获得性得到保障。
2.2 信息处理子模块
2.2.1 文献信息检索系统
统一的文献信息检索系统是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建立联合目录数据库和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的协同保障,才能实现协作单位之间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首先,协同保障管理机构应根据合作协议制定统一的分类和编目标准,规定各主题文献信息的标引深度、复分细化程度及文献著录详简级次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实现协作单位编目数据的共享,从而建立多语种、多资料类型的联合目录数据库。其次,以统一平台、分头建设的方式创建协同保障虚拟信息中心的公共目录查询系统,通过统一的检索界面和网络化的书目信息系统,为信息用户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公共查询,帮助其了解所需文献信息的属性和状态。完善的文献信息检索系统,可以为信息用户提供全面丰富的二次文献信息,最终在书目信息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文献信息全文的共建共享。
2.2.2 专业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人们在互联网上最常用的检索工具之一。目前流行的多为综合性的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Yahoo、Sohu等,它们不仅能够提供多学科、多专业的web信息,而且支持图片、音乐等特殊信息的查询。由于这种综合性搜索引擎涉及的学科范围和信息类型都比较广泛,所以对于单一学科信息的检全率和检准率就难以得到保证了。因此,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马克思主义信息资源专业搜索引擎的建设是最有效的手段。海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是搜索引擎建设的前提条件。对于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来说,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来源主要有:已有的数字化产品、在网络上存在的信息资源和从传统载体文献转化而来的数字资源。协同保障管理机构应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定期访问国内外的相关网站、论坛,搜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网络信息,如理论成果、各家观点等,从而将信息分门别类的进行标引,形成系列产品。与此同时,还要加紧传统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馆藏特色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以上工作能够有力地支持专题数据库建设,并为专业搜索引擎的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2.2.3 文献传递网络
网络环境的发展为信息服务中方便、快捷地进行文献传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随着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信息中心的建立,我们一定要完善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馆际互借的文献传递网络,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原文传递、书刊复印、经费结算等业务流程,以提高文献资源的共享效率。用户进入协同保障信息中心主页面,可直接在相关的专题数据库中检索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通过下载或打印得到所需文献的全文。以这种途径没有找到的文献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协同保障信息中心索取全文或使用在线参考咨询系统寻求问题的答案。对于那些缺乏上网条件的用户来说,利用传统的馆际互借和提供所需文献的复印件等方法获取马克思主义文献原文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只有网络化文献传递与传统的馆际互借服务相结合,才能全方位地满足用户对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马克思主义信息资源的文献传递可以在节约经费的基础上弥补各协作单位的信息资源不足,更可以使国家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3 公共服务子模块
2.3.1 数字参考咨询
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和扩大的基础上,协同保障信息中心应尽快建立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协同保障管理机构应着力选拔一批业务能力强、敬业精神高的参考咨询员,并邀请和聘用国内外资深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为协同保障信息中心的参考咨询工作提供专家答疑服务。在咨询服务过程中,对于简单的、常规性的、理论性的咨询提问,可以通过设立咨询数据库或案例库的方式来解决。这类问题的解答由参考咨询系统自动完成,或为用户提供其所提问题的答案,或将用户引向相近问题的解答。这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使参考咨询员从重复而简单的咨询问题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解答更高层次的咨询提问。对于高层次的、研究性的咨询提问,先由咨询系统根据问题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并自动归类,然后由参考咨询人员核查归类的准确性,反馈给研究相关专题的咨询专家,遇有复杂问题,要由不同研究领域的咨询专家共同解答。最后,由参考咨询人员对专家给出的答案进行分析综合,完成对用户的咨询解答,并根据咨询提问与解答对原有的咨询数据库或案例库进行扩充维护。
2.3.2 个性化信息服务
所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实现一个由用户驱动的个性化集成定制系统。它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个性化选择为界面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其目的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特征,通过用户定制、系统推荐和推送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高效率的信息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对系统界面、资源集合、检索工具与技术、系统服务等的高度定制来创建个性化界面以及对网络资源与服务的便捷链接,协同保障信息中心的个性化服务系统应具有数字资源定制、交互界面定制、检索结果E-mail推送、检索历史保存、最新信息通告、个人账户管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功能,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用户拥有自己的Mylibrary系统。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其目的是使更多的信息用户得到更大的利益,真正实现共享。这就需要我们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合理布局资源,积极宣传协同保障信息中心的新成果,使马克思主义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信息中心成为以读者为中心,集网上信息检索、信息传递、信息咨询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导航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发展作出贡献。
收稿日期:2008-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