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说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的说论文,学科论文,社会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题作为一个新兴的考验教师专业素质水准的方式,正在教学领域中逐渐推广开来。说题起始于几年前的数学学科,是一项为了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解答等思维能力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由于它创新了练习方式,改变了学生盲目、重复、无效练习的状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但目前有关历史与社会学科说题可借鉴的材料很少,总体上属于探索阶段。
笔者通过在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的尝试,谈谈对“说题”的基本认识,供同行讨论、指正。
一、明确认识说题内涵
“题”即习题、试题、题目,“说”就是口头阐述说明。说题的主体分教师与学生。说题,就是教师在认真做题的基础上,对习题的背景来源、审题分析、解答思路和答案依据以及此类型解题规律等思维过程进行阐述的一项教科研活动。
(1)背景来源。习题的背景来源包括命题的指导思想和习题特点,是命题意图的体现和对材料来源的说明。属于习题特点的归纳,主要考察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的理解水平。
(2)审题分析。指对习题问题(提问)分解、题材要点的概括和关键词的寻找。属于习题题材的分析,体现的是教师的阅读能力。
(3)解答思路。指对习题理答方法的解释说明,体现的是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说题的核心地位。
(4)答案依据。包括组织答案和答案的来源(自创还是识记),它综合体现了教师的写作水平和学科专业水平。
二、确切把握说题结构
说题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说题框架和程序。说题结构是在说题实践的不断总结、改良和反思中逐步形成的,源于说题,反过来指导说题,是影响说题质量的重要因素。
习题类型不同,说题结构相异。下面结合历史与社会例试题,谈谈笔者是如何具体把握说题结构的。
(一)例试题(材料分析题)
【关注中国改革发展】十八大报告对改革开放提出的新要求指出,30多年来,我们的快速发展是由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制度改革,突进的改革方式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十八大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离京考察首站选择深圳,并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习近平在仪式现场表示,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的方针。
【问题】在邓小平南行讲话20周年之际,刚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离京考察为什么要首站选择深圳,并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
(二)说题步骤
第一步,说知识考点。主要阐述习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即什么内容(时间、地点、人物、观点、事件、地理事物、问题、措施、影响等)。如本例试题考点,就要有以下说明:“它包含了《历史与社会》考点——‘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b)、《思想品德》考点——‘运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c)两考点的综合知识。”
第二步,说命题立意。即考查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是记忆,还是理解?抑或运用?如果考理解能力,最好说明是什么类别的理解能力,即属于归类、概括、判断、推理、比较、解释中的何者。如本例试题应说:“它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深圳的发展’‘对邓小平的评价’和‘南行讲话的影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让学生分析材料和问题,从中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三步,说选材特点。即习题的内容与形式。如本例试题应说:“试题的选材特点是以中共十八大的报告为切入口,联系时政热点并作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以多种视角了解国情,通过联想把握时代特征。”
第四步,说解题思路。即说题时教师应说清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指导学生如何作答——注意根据分值,分点分层作答,还要说明如何根据材料寻找采分点,养成相应的答题习惯,学会抓关键词、联系课本等。如本例试题应说:“要解本例试题,就需指导学生抓住‘改革开放’‘深圳’和‘邓小平南行’等关键词,明白答题关键:紧紧围绕改革开放,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深圳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是对外开放的窗口;首站选择深圳,并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是新一代党中央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表示。”
第五步,说学生理答。即说学生答题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已知知识,试题本身的难度,答案的结构层次和答案依据等。如本例试题应说:“答案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深圳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创造了深圳速度;第二层次,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因为新时期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而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并在深圳做实验。这样就避免学生在解题时可能机械地回答改革开放的意义,或离开背景材料泛泛地谈总书记等不当做法。”
第六步,说拓展价值。即说清试题的拓展、迁移价值;或说改换试题的相应条件,形成新的变式试题;或说找出同类试题,总结推广解题规律等。如本例试题应说:“它属于材料分析题,第一应分解问题,理清问题的层次;第二要解读材料,回忆考点内容;第三应联系问题内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联想;第四是分层组织答案要点;第五用学科语言表述答案。”
三、潜心探索说题策略
说题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带有明显的教研特点,旨在通过互相交流达成共同提高的目的。为此,说题要取得良好效果,讲究说题策略十分必要。
策略一:探究说题的材料内容
说题的材料内容主要由“习题的背景来源、审题分析、解答思路和答案依据”等四方面的要素构成,要有效地探究说题的材料内容,一要准确把握题目的背景来源,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审题,估测命题意图;二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构建解题思路、组织答案。如例试题的“背景来源”是“学习十八大的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这一总体布局,联系时政热点,引导学生以多种视角了解国情,关心政治”,从中得出“命题意图”:“试题遵循理论(热点)联系实际的原理,加强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引导。在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着重考察所学基础知识的运用,突出了能力考察的目标立意。”
策略二:优化材料内容的呈现结构
材料内容的呈现,结构上应分先后主次,以使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达成优化的目的。如本例试题说题时,先要说两条目的知识考点,然后说命题的立意和选材特点,重点说解题思路和学生理答情况,最后说拓展价值。这样的呈现结构,有条有理,主次分明。
策略三:创新说题的格式结构
说题虽有常规的格式结构,但可根据不同场景产生变式。如对学生就某习题进行说题,或者在试卷讲评课中说题,着重是学法指导,应说“习题的层次要点、解题的思路方法、答案的组织表述、习题的延伸推广”等;而在教研活动时单独说题,面对的是同行,就应对命题质量进行探讨,此时的说题格式结构,应是“题目背景、题目来源、题目解法、题目的知识联系或变式、解题后的得与失”等。
有时,先说“解题时的思维方式”,进而“总结出解答此类题目的经验性规律”,也是不错的说题方法。如说本例试题,可以总结出解答此类时政材料题必须遵循的三个步骤:一是仔细审题,弄清题意,审题既要审材料,又要审设问;二是科学合理地组织答案;三是认真检查,使语句通顺。
总之,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确认了说题内涵,把握了说题基本结构,就完全可以大胆创新,有根有据地说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想,将说题质量提升到新的更高层面上。
标签:历史与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