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管理的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班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常规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生活常规管理
1.稳定幼儿情绪,给幼儿无微不至的爱
新学期开学是小班工作最为辛苦,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以往孩子们被送进在教室后,有的家长站在教室门口外迟迟不肯离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求家长把孩子送进教室后就可以离开,以免影响幼儿的情绪。而在班级里多多少少会有那么几个适应能力很强的孩子,他们能够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对于那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幼儿,我们教师要像妈妈一样体贴耐心的陪伴他,鼓励他。
2.重视幼儿生活常规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有待发展。因此,盥洗、大小便、进餐、午睡等环节就成为小班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生活常规形成的关键。而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是靠练习形成的,我们会在盥洗间的门口贴上指示标记,让幼儿看着标记进出。
3.树立榜样鼓励孩子,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对小班幼儿生活管理还应体现在教师态度和语气上。对幼儿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并充分肯定。午餐时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帮助不会独立进食的幼儿。在平时时常肯定他们的表现,比如:吃饭吃得真干净、被子叠得真棒、上课认真听讲了等等,并给他们贴上小红花,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
4.做好家园配合,打好班级管理基础
教师应及时与家长做好交流沟通的工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内容,及时的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进步,认真处理孩子生活方面如“尿裤子”“身体不适”等情况,对家长提出有关教育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饭前洗手饭后漱口,自己穿脱衣并且摆放整齐的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习惯。
二、教育常规管理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育活动常规的培养显得特别的重要,它是幼儿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孩子们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意识,才能保证教育活动更好的开展,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1.运用比喻的修辞开展活动,促进常规管理
小班幼儿相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思维能力较弱,理解能力往往很片面很直接,因此,具体形象的东西能够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符合小班年龄特点。尤其是在美术活动中,常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如引导幼儿按要求拿放蜡笔时,我通过活动将蜡笔比喻成蜡笔宝宝,告诉幼儿盒子里蜡笔宝宝在睡觉,瞧他们还戴着帽子,所以拿出蜡笔娃娃时,要用点劲,并让幼儿反复练习拿放习惯。由于蜡笔颜色较多,一开始我只提供了四种颜色,待到幼儿逐渐养成习惯后将八种颜色全部投放进去。
小班下学期接触到了泥工,我也是采用了相同的手法,我告诉幼儿橡皮泥宝宝睡在盒子里,请他们出来时,要轻轻打开它们的棉被(盖子),要一个一个地请,不能全部倒出来。做的时候也不可以把颜色不一样的橡皮泥宝宝混在一起,不然它们会不高兴的。做好后,要检查宝宝有没有睡好,再把他们的被子盖好。小班幼儿年龄小,许多孩子在家中也被称之为宝宝,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幼儿很快就学会了正确取放橡皮泥。这样做使孩子们更好的掌握了常规习惯。
2.在活动中采用情境游戏化教学,促进常规管理
小班平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尽量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特别是语言活动,如果一味的讲一个故事或者学一首儿歌就显得枯燥乏味,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坐不住,常规秩序就会被破坏了。如在讲动物故事的过程中,以“动物朋友请我们一起去做游戏”的形式开始,然后最后采用“送动物朋友回家”的情境式结束。
区域游戏也是小班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引导幼儿养成什么玩具该放在什么地方的习惯,如“送玩具宝宝回家”。每次活动都会请幼儿反复游戏,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积木找家”的游戏也是通过看积木的不同标记,引导幼儿了解标记的启示作用,知道积木也有家,相同的积木要住在一起,引导幼儿分类收拾玩具,使幼儿能够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另外,利用班级活动时间,开展一些穿脱衣服、叠被子、放茶杯比赛,来巩固幼儿的常规技能。通过“多嘴的八哥”此类故事,告诉幼儿上课回答问题时要举手发言,不能随便插嘴,知道多嘴多舌会影响到别的小朋友。对那些比较内向和胆怯的孩子,鼓励他们讲错不要紧,还是勇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