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报的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报论文,网络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2X(2000)04-0096-03
近几年来,学报界,特别是高等院校学报中讨论最多的是如何针对高校学报办刊的封闭性、盲目性、低效性等弊病进行改革,提出了许多观点、思路、措施,譬如“集约经营,联合办刊,集中专业,分科出版”,向社会开放办刊,缩短办刊周期,让办刊条件差的学报停刊等等[1]。这些观点中有的是一叶障目;有的似乎能改变高校学报的现状,而且也有成功实践,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因为这些讨论的观点是仅限于纸张介质的传统印刷型学报层面上的改革,没有结合到现今新技术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背景的改革。高校学报改革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如何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办有特色、高质量的学术刊物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功能,为学报走向国际,促进国际学术交流赢得国际地位。如果学报的改革能很好地结合网络技术,将会容易达到以上目的。
一、互联网的优点与功能
Internet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1)传播跨越了时空障碍,范围得到了极大的延伸;(2)传播的信息量巨大,表现形式丰富多彩;(3)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具有互动性。有专家认为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如果传统的产业或事业部门不能适应并迁移到网络上,必将被淘汰。在Internet上各种信息应有尽有,从天文到地理,从社会到文化,以至教育、科学等各个领域,只要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在网上总能找到相关的信息。它使得众多的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经济工作者等方面人士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着信息获取的手段和通信手段。网络的功能主要有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由于WWW采用了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通过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不仅可以传输文本文件,还可以传输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读者可以通过浏览器(Browser)浏览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精彩信息,文件传输协议功能(FTP),电子邮件(E-mail),地鼠信息查询系统(Gopher),文件搜寻系统(Archie),电子布告栏(BBS),网络新闻组(NetNews),网络会议(NetMeeting)等等。网络的强大功能足以支持学报编辑日常的运转,使编辑工作变得轻松,如可以用E-mail在全国范围征集到高质量适合本刊发表的优秀学术论文;文章修改的往返,编辑部与审稿专家、作者与编者、作者与读者、编者与读者都可以在网上互动,进行学术交流,期刊亦可在网上销售[2](P195-257)。
二、学报上网的现状
学报上网成为网络出版物,其所涉及的软硬件技术渐已成熟,我国已经建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电信163、169、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科技网(CSTNET)等连接国际的网络,我国现有WWW站点数约15 153个;各高等院校大都已设有网站。我国已有上网计算机350万台,上网用户890万人以上;上网用户中84%是有大专及大专以上的高学历群,这是一群渴求知识、渴求在“网上寻宝”的人们。中国期刊网已收录了近5 000种学术期刊,高校学报占其中的1/4;我国还有许多网站收录学术期刊的文章[3,4]。
但是,现在网络存在着版权纠纷、盗版严重、信息不够真实等问题,管理网络的立法滞后于网络的发展,学报上网开展的服务内容呆板,电子商务基本没有开展,印刷刊物没有在网上销售;上网内容就是纸印刷品的简单重复,点击率低、访问人数少。要改革现状就必须从上网的模式方面改革。
三、学报上网的途径与方式
学报网上出版的方式可以是在线出版,或依托本校网站直接把纸质印刷内容做成网页(例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依托校园网的网址:WWW.fosu.edu.cn/xuebao/xuebao.htm),或者参加著名的学术期刊网站,如:中国期刊网(WWW.Chinajournal.net.cn)、万方数据(WWW.Chinainfo.gov.cn)。笔者更倾向于最后一种方式,即参加权威性学术网站;虽然在线出版可以充分体现网络优越性有自主版权,但人力物力投入巨大,专业程度要求高;依托本校网站则较费工费时,如仅是印刷版的简单重复,则难以吸引作者。未来学报的出版将可能的模式纸质传统印刷型学报依附网络而存在,特别是依存于垂直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就像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等;学报编辑部把已编辑出版的纸质印刷内容经二次编辑,二次编辑就是注重知识的再创新,例如,把某一领域的论著组合起来组织专家综合或交叉写出再创新的论文,学报可以成为这些垂直门户网站的网络内容提供商,或者为这些网站组织专题提供网络内容。学报作为信息的组织者是有优势的,因为学报有学科专业人才、编辑专业人才、电脑、网络人才。学报编辑部有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的资源优势,重新定位,比如:根据其了解专业领域的专家情况的技术优势和匿名审稿的制度优势,演化为向主出版渠道(如期刊网)、其他委托单位及作者提供专业领域的稿件或成果的评审服务,以及根据掌握论文出版规范的技术优势,向作者提供论文写作的咨询指导服务和协助作者开展个人网络出版,以及向主出版渠道提供文稿加工服务。“中国期刊网”和万方的“数字化期刊”的定位则演变垂直式的门户站点,为各刊提供收录和传播渠道,为读者提供文献查找的目录和索引服务。这种分工方式类似于目前印刷版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出版的分工,只不过均转移到因特网上了。学报也应逐步完善各种软硬件设施,人才的培养,使编辑具备网络化编辑的素质,逐步创造条件,增强实力,设立自己独立的网站。
四、学报网络化编辑的素质
网络化编辑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职业,它对各方面素质的要求更高。学报网络化编辑的素质要求与传统的学报编辑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除了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专业素质之外,网络化编辑更突出使用计算机、应用网络的技能,熟悉网络的软硬件,能熟练使用各种Page制作软件,设计Web网页、Web站点,网络管理的技术;通晓多媒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超文本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图像动画处理技术、HTML及Java语言[5,6];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熟悉电子商务在这个虚拟的空间的运作模式,对网络应用的前景有前瞻性的预测;二次编辑需要网络化编辑求真、创新,有组织专题论坛的能力;能把握网络出版的法规和道德。总之,网络化编辑需要的是创新能力。
五、讨论
在全世界网络最发达的美国正进入第三阶段,而我国正处于第二阶段(主流消费者进入,属于大规模建设期)。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商亚马逊(Amazon.com)的创办人贝索斯认为:“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因而学报应闻声而动,尽早跻身这个领域,占领一席之地;现在网络发展不仅是横向发展,而且是纵向发展,即更专业、更专门化。
学报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一环,不能用功利主义的观点否定了学报在创新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学报应坚持导向功能,引导知识创新者的科学研究方向;学报应坚持发表新颖性、科学性、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培育新学科、新学说的诞生;学报应利用组织功能和优化功能帮助知识创新者完善和提高其创新成果;学报应肩负科技推广和转化、知识传播和存储的作用[7]。
学报一直提倡走向国际,只是苦于ISI,EI,CA,SA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的门坎太高,一般学报难以被收录;有了网络使得众多期刊的传播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物质的信息属性缩短了资源的不平衡性。
在我国现有网络还不够发达,网络时常塞车,上网费用高的情况下,传统的印刷学报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更有必要在网上销售印刷品学报。
我国有12亿人口,其中有1 000万网络用户,网络在中国是最蓬勃发展的事业,在互联网上各种信息的需求远未充分开发出来,学报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结合网络这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学报的事业就会更加辉煌。
[收稿日期]2000-06-30
标签:移动互联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