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使用的十大“心理效应”_心理学效应论文

终身使用的十大“心理效应”_心理学效应论文

终生受用的十大“心理学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终生论文,心理学论文,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是“正面暗示”发挥了神奇的魔力。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如果是长期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人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超限效应

有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布道。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布道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如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就会出现。

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过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再也不会为他来这里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比如,用奖励的办法督促学习,会使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所以只有增进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进而才能让我们去主动学习。

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被称为“南风效应”。

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需要自觉向上,需要和煦的南风。

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我们说的“木桶效应”。

它的含义:解决问题就在于抓住关键矛盾,一个人能成功也在于合理地处置自己的短板。有些同学成绩突出,但是偏科也比较严重,比如数理化能力超群,文史则浅薄粗陋,长此以往对于其整体发展十分不利。文理兼通,才能触类旁通,历史上的理学大家其实都很注重文学修养,甚至从中获得灵感。

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由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免不了有困惑或者不满,如果能够充分地表达出来,那对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从而感到轻松、舒畅,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更多的自信和兴趣。

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别人喜欢自己能“不断增加”而不是“越来越少”。

平时,有些人在评价别人时,总喜欢先肯定他的优点,然后再来个“但是”,不用说,后边都是缺点,可能这个缺点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和优点比起来微不足道,但是这种“先褒后贬”的效果是极糟糕的,无形中等于否定了前面的一切美言。所以在评价别人时,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先说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这样才更能打动别人。

蝴蝶效应

据说,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启发我们,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促进其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其一生。

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事需要,美国不得不组织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专家对他们进行战前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的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他们在战斗中服从指挥、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生活中,有些家长会指责孩子是“笨蛋”“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就默认了这些评价,成了“笨蛋”“蠢货”。所以,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的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贴正面的标签非常有意义。

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在求别人帮助时,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门槛效应”。

比如,不断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你就会不断得到奖赏,生活才更加富有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十大心理学效应,你最欣赏哪一条呢?不妨谈谈自己的感想。也许,你还知道一些有趣又有意义的心理效应,写给我,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标签:;  ;  

终身使用的十大“心理效应”_心理学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