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谢丹妮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谢丹妮

谢丹妮 山东省平度市凤台街道办事处战家疃小学 266700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科学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平等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与同学生们相处,一起畅游科学知识的海洋,一起学习科学专业知识,从而去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科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创设情境,挖掘创新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特有的魅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周围社区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视觉上和精神上去充分享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学生大胆地从自然中、从生活中去索取素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又减轻了课业压力,愉悦了心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创新环境,挖掘创新

有利于创造的风气,不仅会促进求知欲滋长旺盛,激发探索异常解决办法的强烈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科学教学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搞好校园环境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并感受到整个校园都渗透着浓浓的科技创新氛围。例如,在教室长廊上挂中外科学家画像和名言,利用黑板报等定期摘录科学家的名言,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摘录在自己的日记本扉页上,可激发起他们献身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科学教学开展有关科技知识小讲座、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撰写科普小文章、组织科技制作比赛等等,消除学生对创造发明的神秘感,使之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

三、提高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

四、运用电化教学、发挥学生想象

苏联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美的形象性特点,一般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因此它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而是用形象思维方法。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在科学教学中, 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科学欣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有时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但是我们不要看不起小学生捏泥人,小学生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造。 而科学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科学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科学知识和技能 ,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而兴趣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科学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加强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 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电化教学,把它作为引起学生科学兴趣,激发科学求知欲望,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激发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即直接推动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的创造行为起着导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创造动机源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学生的内部需要而引发的动机,如学生认识到创新活动的意义或对之有兴趣而积极参与创造性活动,外在动机在学校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学生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或奖励而进行创造性活动。成就动机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有创造动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积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出快乐,要让学生从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一次实验成功,完成一件作品、参加一次比赛、取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中获得满足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与表扬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更新学生观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创造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适宜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条件是要实现和保障学生的心理环境。”因此,我们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听众,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努力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总之,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合理利用,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论文作者:谢丹妮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谢丹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