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建筑测量工作中,要积极践行统筹性较好的监督机制,合理性完善质量控制机制,并且充分发挥全站仪的设备优势,确保能提高质量管控的整体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了全站仪的内涵和原理,并集中阐释了全站仪在建筑测量质量控制中的使用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全站仪;建筑测量;质量控制;使用
一、全站仪概述
(一)内涵
全站仪也被称为全站型电子测距仪器,全站仪融合了光学、机电等参数,能有效对水平角、垂直角等进行集中测定和分析。相较于光学经纬仪器,全站仪的自动化程度以及集成化程度更加突出,能被应用在较为复杂的测量项目中,并且提升操作的精确度,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全站仪内部的光路运行较为简单,主要是光栅度盘和编码度盘等结构,借助串口的方式就能落实相应的功能。
(二)原理
全站仪在运行过程中,要借助光学和电气功能完成基础性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工作,其整体测量原理较为简单,基于此,其数据总线集成效果更加突出。
电子测角技术。所谓电子测角技术,就是借助电气设备对角度进行测量和处理,整合光栅的运行效率,能有效满足实际要求。正是因为光栅间隙相同且大小尺寸较为相似,能有效利用光的衍射完成测量工作。
相位和脉冲测量技术,在技术运行过程中,要借助全站仪发射相应的正弦信号,有效完善参数分析结构,并且维护计量距离。其中,脉冲测量技术主要是借助相应的计算,就能对物体接收信号的能力和反弹信号的水平予以统筹管控和监督,确保脉冲测量效果符合预期[1]。
(三)使用注意
在全站仪应用的过程中,相关技术部门要积极践行统筹性管理机制,合理性完善管理流程和管控标准,确保全站仪能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应用,外部环境温度以及仪器自身温度较高都会对其测量准确性造成影响,甚至会制约整体测量准确性,需要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重视。另外,在测量工作结束后,技术人员要妥善保管全站仪设备,保证测量工作和相应工作都能轻拿轻放,避免设备内部的零部件受到较大的振动出现异常。
二、全站仪在建筑测量质量控制中的使用
(一)复查基础性数据
在建筑测量工作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质量控制的基本效果,相关人员要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基础数据进行有效校对,确保数据管理工作和运行效果符合实际工程项目需求,基于此,相关部门利用全站仪对基础原始数据进行复核。在应用全站仪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处理工作和复核项目都能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
要设定基础性控制点 和 ,并且,将 设定为测站点,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全站仪设备,而将 视为目标点,合理性完善棱镜处理工作,确保应用项目更加完整[2]。
要设定全站仪,相关人员要结合角度测量模式进行统筹分析,有效整合照准方式,并且将方向值设定为零度。
相关测量人员要对水平夹角进行集中测定,并且在多次测定后计算平均值,有效提升管理效果和管控水平。尤其是在大型建筑项目或者是高层建筑测量工作中,相关部门要针对具体误差进行系统化测定,减少误差问题,为建筑质量的优化奠定基础。
(二)完善平面控制
在全站仪坐标管理工作中,相关技术部门要积极践行统筹性较好的监督机制,合理性完善平面控制网管理工作,有效对建筑物进行系统化定位处理,真正发挥了全站仪的实际价值和优势。最重要的是,在测量建筑工作开展后,就能整合平面项目,结合施工图纸对各个目标点进行计算和分析,有效判定相应的坐标位置,全站仪能有效制成相应的网格形式,为城市控制网的优化奠定基础[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 设置为全站仪,将 设置为棱镜,能有效整合管理流程和管控机制,对全站仪中的相关参数进行统筹分析和计量,在输入相关测站点坐标项目后,就能对目标高度以及仪器高度等进行统筹监督,合理性完善视点坐标管理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后要全面启动全站仪中坐标的放样形式,完善待测样点的坐标分析效果,保证水平角度参数的同时,合理性移动棱镜,将误差参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测量质量控制的基本水平。
(三)完善高程测定
在建筑工程项目测量工作中,高程测定也非常关键,相关技术人员要对质量控制结构予以分析。在使用全站仪的过程中,借助相应的设备处理能有效提升高程精确度,按照标准化流程完成基本操作。
要将全站仪设置在标准测量点的附近,保证信号接收工作和传递工作能有序开展,并且,要启动测量距离模式,确保操作准备工作能满足实际要求。最重要的是,在测量点和标准点之间要设置两根带棱镜的测杆结构,合理性整合管理流程和控制标准[4]。
要保证全站仪相应仪器和测量点之间水平距离、斜距以及高度差都能被控制在标准参数范围内,有效优化高程控制效果。
要结合位置的基本情况,架设相应的水平仪,维护测量项目的精确性,也能提升测量速率,为后续高程监督管理和控制奠定基础。
利用全站仪的自动化操作功能不仅仅能够减少人为操作产生的误差,也能有效减少操作过程产生的人力损耗和物力、财力浪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为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四)能有效观测沉降参数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质量是最关键的因素,之所以要建立有效的建筑工程测量质量控制机制,就是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奠定基础。因此,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整体质量,相关技术部门要对施工体系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提升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工程体系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基于此,要借助全站仪进行集中测定和分析[5]。
要在地基周围设置相应的监测点,一般要设施3个,能有效对相关参数进行集中处理和分析。并且,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保证监测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要保证监测点位中能有两个透视基准点,有效对其坐标和高程参数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且完善基础性数据的记录工作,以备后续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要在其中一个基准点位置设置相应的全站仪,对具体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而在另一个基准点设置后视点,以保证测定工作树立完成。
相关人员要对定期对基准点进行测定,有效提高测定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并且为后续建筑工程项目沉降量以及偏移量测定提供直观的数值对比,及时针对具体问题建立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和安全效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项目测量中要合理性应用全站仪,以保证质量控制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为后续监督管理工作和项目运行提供保障。相关人员要关注全站仪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优势,充分践行完整的设备运行管理机制,提高测量质量的同时,定期落实检修工作,为建筑测量质量控制项目的全面优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成国.全站仪在建筑测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46):227.
[2] 柏勇刚.刍议全站仪在建筑测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8):1149-1149,1031.
[3] 赵华宁.全站仪在建筑测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33):194-194.
[4] 王力.浅谈全站仪在建筑测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1):171-171.
[5] 辛立国.全站仪在建筑测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四川水泥,2014(12):547-547.
[6] 李阳,吕程.分析全站仪测量技术及其在建筑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1321-1321.
论文作者:陈勇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测量论文; 全站仪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工作论文; 合理性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