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中型国有企业亏损调查_国企论文

江苏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情况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省论文,大中型企业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是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财政状况改善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真正走出困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不足1/3,另外2/3仍然处在明亏或潜亏之中,有少数企业已停产半停产。这种情况已引起中央领导和中外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中共江苏省委党校联合组成的“国有企业亏损问题调查组”,于1993年9月22日至10月20日对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泰州市和吴江市进行了调查。江苏省是国家财政上缴大省,国有企业占有一定比重,且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南京市是特大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1/3;无锡市属于大中城市,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都占有一定比重,泰州市属于县级城市,工业经济占全市经济90%以上,国有企业又占一定比重;吴江市属于县乡型经济,也有一些国有企业。选择江苏省和上述四市进行调查,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可以较准确地把握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亏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

江苏是经济大省,其经济总量占全国的8%,工业企业和国有企业又占较大比重,国有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93年以来,国有企业亏损呈迅速增长之势。到8月底,全省1900多户预算内国有企业中,亏损户达674户,占企业总数的36.86%,亏损额9.18亿元,比1992年同期增长92.5%。除明亏企业外,还有严重的潜亏问题。1992年底对1900多户预算内工交企业清理,潜亏企业686户,潜亏面达36%。按照新的财会制度计算,目前实际亏损企业占全部国有企业的2/3以上。为进一步把握江苏和全国企业亏损的状况,现将江苏国有企业与全国国有企业亏损情况列表比较:

(注:1993年全国为1~7月数据,江苏为1~8月数据)

从表中可以看到:第一,江苏国有企业亏损同全国国有企业亏损一样,经历了由1991年至1992年亏损面减少亏损额降低到1993年亏损面扩大亏损增加的趋势;第二,在1992年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江苏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减少速度快于全国,而在1993年全国经济治理时期,江苏国有企业亏损面的增加又大大快于全国,亏损额增加的幅度更大。这种现象表明:第一,江苏省作为一个两头在外、以加工工业为主的省份,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反映比较敏感;第二,在江苏省国有企业中,老企业较多,轻纺工业企业较多。

就不同类型的城市来看,国有企业亏损情况也有差别。南京城市工业占有较大比重,国有大中企业比重较高,企业亏损面较大,亏损额增加较猛,估计到1993年底比上年增亏110%以上。泰州国有中小企业占较大比重,1993年以来,企业亏损面增加快,亏损额增加多。这两种类型的城市工业比重大,对国家宏观政策反映敏感。吴江市属县乡经济,乡镇企业发展基础好,国有企业所占全部工交企业比重小,市府拿出较多精力支持国有企业,其国有企业亏损面较小,亏损额也很少。见下表。

(注:以上为1993年1~8月数字。)

从行业来看,与1992年同期相比,增亏幅度较大的行业依次有:医药、军工、电力、机械、电仪、化工、编织和轻工等。从亏损额来看,主要集中在化工、轻工和纺织,三行业亏损总额占全省亏损总额2/3。这三个行业所以增亏幅度不高而亏损额较大,是由于这些行业亏损面一直较大,亏损额一直较多。其中纺织行业最为突出,江苏全省已经出现6大市全行业亏损。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骨干和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国有企业面广量大的亏损,已经使国有企业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一是企业债务沉重,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许多企业面临停工或破产;二是正常的技术改造停步,使国有企业失去后劲;三是许多亏损企业不能正常支付职工工资和医药等费用,人心不稳,危及社会安定。特别是严重制约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危及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二、国有企业严重亏损的成因

国有企业亏损是一个较长时期以来一直存在、一直努力解决而又未能得到真正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所以难以解决,就在于产生亏损的原因具有根深蒂固性、历史性和复杂性。之所以企业亏损状况又不断波动,是由于每个时期亏损的原因又有其现实性和特殊性。

企业所以陷入当前亏损的困境,除了体制上的一般性原因外,还有现实存在的特殊原因:

第一,宏观环境骤变。从调查中发现,国有企业亏损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速度紧密相关,从1991年到1993年8月,国有企业亏损经过了几个波动阶段:1991年全国经济发展低速、宏观紧控,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都达到至高点;1992年宏观放松、经济速度加快,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随之下降,加上各方的努力工作,至1993年春季,亏损面和亏损额降到较低水平;1993年年中开始,国家宏观金融控制,经济速度下降,国有企叶亏损额随之上长。由此可见,我国国有企业速度效益型格局仍未改变。相当一部分企业反映,在当前情况下,造成企业亏损的直接原因是流动资金不足、市场容量缩小。适当投放资金,适当提高增长速度,是多数亏损企业的强烈要求。

第二,技术改造决策失误或技改资金后继不足。提高企业效益,就需要技术改造。然而,由于体制和管理等原因,一些国有企业技改决策失误,花巨额外汇购进的设备或闲置无用或基本无用而外汇本息又要偿还,特别是汇率调整后用本币偿还本息更成倍高于原值成本。还有的企业技改项目合理,但由于后继资金不足,项目迟迟不能投产,本息又要不断偿还,因而造成亏损。由上述原因引发的亏损恰恰多是亏损较严重的企业。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已成为导致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医疗费用的单位负担制和富余人员的内部消化。江苏省许多老企业离退休与在职职工的比例已达到或超过1:1,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在医疗费用已成为企业不承受随的重负,有的占去企业大部或全部利润;许多企业存在超编问题,富余人员达1/5~1/3,由于没有分流的正常渠道,只能在企业内部消化,影响企业的效率。

第四,利润转移。由于国家财税政策调整或企业管理不善的原因,造成企业利润转移而直接形成亏损。利润转移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利转税。被调查的一市,1992年乡以上工业税利比是6:4,之后税比例增加,有些行业已达到8:2,税收挤占名义效益较多。(2)利转息。国有企业投资拨改贷后,企业投资不断增加,其中一市1992年乡以上工业利息支出比1991年增加31%,相当于同期实现利润的72%。实际上形成利息增成本、吃利润。(3)利转资。1992年和1993年上半年,企业职工工资增长30%以上,工资占成本比重达20%以上。(4)利转外。无锡市1992年以来乡以上工业企业三角债总额达127亿元,其中外地企业净欠22亿元,这部分利息也要由企业支出。(5)利转商。相当一部分亏损企业被迫采取代销、赊销,商业大量占用工业铺底资金,利息要由工业支出。(6)利转费。目前国有企业承担的各种政策性的和随机性的费用在不断增加,县以上工业企业各种费用支出累计占利润的2/5左右。

潜亏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隐患,它严重困扰企业的经营,造成国民收入虚假分配,掩盖了一系列矛盾。形成企业潜亏原因与一般亏损原因有别,主要有:

其一、政策不完善。表现在:(1)银行对企业放贷以企业帐面盈利为重要依据,只由于企业在银行多头开户,银行难以有效监督,亏损企业为取得信贷,搞虚盈实亏。(2)工效挂钩诱动。承包中,企业留利、职工收入与承包者利益都与企业盈亏相关,一些亏损企业为保承包者和职工的分配,制造虚假盈利。(3)行政压力。上级部门不断用行政手段扭亏,定指标限时间,企业为完成任务而报虚盈。

其二、财务制度不完善。企业财务核算采用全部成本计算法,当期生产费用进入产品成本,不能直接在当期损益中反映。在销售不畅产品积压时,生产成本中有相当部分体现在产成品、半成品上,末实现的价值形成虚增利润。这一现象近期更加突出。

其三、管理不严,监督不力。部分企业不能严格遵守财务制度,成本核算中随意性大,造成企业资金帐实不符。有关部门对企业财务监督检查中,侧重于偷漏挤占,对潜亏问题忽视,且处罚不力。由于管理不善、法制不严,一些企业或出售商品不能按时收款、或上当受骗,造成巨额坏帐。

三、国有企业亏损的症结剖析和政策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国有工业企业大面积亏损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现象,它是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扭转国有企业亏损需要企业外部和内部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它涉及到整个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模式的根本转变。

(一)国有企业亏损的深层次原因。

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盈亏状况与以下两方面的深层次问题相关联:

一是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关联。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特别是从江苏省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如上所述,1992年和1993年上半年,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有所下降,主要是靠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综合效益指标中,与速度及相关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较大,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资金利税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周转次数和产品销售率四项指标的改善,仅影响综合指数的提高。但是,当1993年6月加强经济宏观调控之后,总需求增长过快得到控制,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回落,靠速度增长的规模经济又大幅度下滑,企业扭亏增盈难度加大,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又有上升趋势。这种企业盈亏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关联的现象,说明我国的经济,特别是江苏省的经济是速度型经济,而不是效益型经济。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在于国家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即要从那种片面追求产值速度和盲目扩大投资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二是与经济体制、特别是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相关联。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盈亏状态的好坏直接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行为是否适应市场需要。凡是盈利企业,它必定有一个或几个产品适应市场需要,能占领市场,或者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条件变化,及时开发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泰州春兰空调机厂在短短五六年时间里,从全国同行业第19位跃居榜首,就是生动的一例。凡是亏损严重的企业,它的产品必然是大量积压,三项资金占用比重上升,产品没有竞争力,没有市场。这一方面说明企业生产必须面向市场,但从根本上说,企业必须转换经营机制,真正进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就涉及到企业改革,关键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明确企业法人所有权,理顺企业产权关系。国有企业产权不明,企业经营者就没有真正的法人所有权,这不可能独立地承担企业法人应承担的亏损责任,国有企业的亏损就成为必然。另外,从国有企业亏损现状看,行业亏损程度与市场饱和度正相关,生产过剩的行业基本是其行业亏损或大面积亏损的行业;在一个行业中,凡是某类产品市场饱和,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就大面积亏损。企业经营者没有法人所怕有权,就不能灵活自主地及时地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企业亏损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国有企业亏损的症结在于体制上的弊病。其他引起亏损的直接原因如国有企业负担过重、管理不善、资金紧张等等,都与旧体制的弊病有关。由此可见,国有企业扭亏增盈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旧的发展模式也是旧体制的产物,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归根到底也是靠深化改革。

引致国有企业亏损的深层矛盾需要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又有许多难点。

首先,明确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至少有这样几大难点:其一,企业产权明确后,企业必须按效益原则办事,一般国有企业中过剩的劳动力必然游离出来,有些企业离开政府保护必定要破产,劳动力也要走上社会,引发社会问题,这一问题怎样处置?其二,国有资产法人化后,政企必然分开,谁来代表国家行使企业经营管理权?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怎样保证?现存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怎么办,干什么?

其次,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长线产业中相当部分企业必然转产或破产,目前亏损严重的企业许多正是需要破产、以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企业。企业破产后,职工怎样安排?可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亏损在实践中必然遇到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失业这个难题。

(二)江苏省扭亏增盈的措施。

在中央政府指导下,江苏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制订了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行政的、经济的、管理的、技术的等多个方面,其中反映出两个共同的特点:其一,力求本标兼治;其二,分类指导,对症下药。

1、分类指导,综合治理。南京、泰州、无锡等市均将亏损企业划分为三类,即扭亏有望企业、减亏企业、特困企业,然后分别采取经济手段以及必要的扶持政策和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扭亏为盈。

南京市采取“一厂一策”的办法,对1993年上半年出现亏损或往年亏损、预计经过努力在年内能扭亏为盈的23家企业,以及因执行“两则”而出现的亏损企业采取深化内部改革、查实资产、挤干“水份”、注入资金等措施;对扭亏难度大、但在1994年内预计可能实现减亏的47家企业,采取加大企业内部改革力度,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特殊政策,使企业走出困境;对领导班子素质差、管理混乱、长期经营亏损、无适销对路的产品而扭亏无望的30家企业,主要采取解体、兼并、转让、拍卖、行政划转、破产等6种形式。

2、强化企业市场观念,促进企业营销。这方面泰州市较为典型。泰州市以抓市场营销为突破口,来推动企业的机制转换和观念更新。该市要求全市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都要建立经销公司,自觉走向市场。到目前,全市78家重点企业已全部成立了经销公司,并对销售人员实行承包。该市还要求所有独立核算企业1993年底前都要成立经销公司。

3、加快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泰州市政府积极引导亏损企业按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走专业化分工、社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路子,积极为优势拳头产品配套。南京大件起重运输总公司为南京市特困企业之一。为扭亏增盈,企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兴办了汽车修理厂、印刷厂、粮行、建材销售等多种行业,全公司共领有105个营业执照。1992年,该公司多种经营收入已占营业收入的20.6%。

4、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一些亏损的小企业,被盈利大户企业兼并或形成企业集团,在企业内部采取多种经营责任制,走上以贸带工、以工促贸、工贸结合的道路,取得较显著的效果。但是这种做法切忌乱点鸳鸯谱,也有些一般盈利企业,因政府部门指令兼并亏损企业而导致共同亏损的。

5、完善企业内部改革与管理。许多亏损企业通过扩大基层单位的生产经营权限,实行内部承包、内部经营责任制,改进考核指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强化对干部的聘任考评等办法来硬化企业的内部约束。

南京天环实业公司1992年废除了几十年一贯制约的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了由计件(时)工资、岗位工资、基础工资、补贴等相结合的企业自己的工资制度;用工改革着力于定岗、定责、定工资份额,而不强行定员、裁员;科室由原先的12个部门精简为8个部门;用人标准上力求德才兼备、扬长避短、用人之长,不求全责备。

6、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资金投入。南京市1993年14家企业兼并了16家企业,盘活资产3519万元,消化亏损企业9个,妥善安置职工5100余人,并使被兼并企业的13万平方米土地发挥了应有的资源价值,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亏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但由于信誉较差和金融部门实行扶优限劣、保证重点的方针,亏损企业所需的资金往往不能及时得到落实。针对这一情况,泰州市政府1992年筹措1600万元,建立了扭亏增盈基金,专门用于企业为扭亏增盈进行的短平快技术改造和填平补齐项目,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7、摸拟“三资”企业机制。南京市到1993年7月底,全市182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已有42家进行模拟“三资”企业试点,即国有企业通过引进外资,实行中外合资,以不同的产权嫁接,实行“三资”企业经营方式。

南京肉联厂模拟“三资”企业经营机制,在领导体制上实行了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管委会由企业主管部门领导、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和企业党政工负责人共7人组成,管委会是企业最高决策权力机构,实行党政“一肩挑”的领导体制,从而减少了决策的层次,提高了决策率。

8、硬化承包约束。吴江市在硬化承包约束方面推广了三种形式:一是产、供、销一休化综合承包,其特点是“承包单元”可以直接进入市场,便于快速决策,总厂(厂部)只考核利润、产品质量、物质消耗等主要指标和进行必要的人、财、物管理和监督。二是风险抵押承包,其特点是承包人必须既包盈又包亏,亏了用风险金抵押,对承包人增加了承包的风险程度。三是厂内“特区”形式,这种形式的关键在一个“特”字,在责、权、利方面都要与一般的承包有较大区别,赋予承包方在生产经营、内部分配、用人用工方面更大的自主权,从而有效地调动承包方的积极性。

9、推进资产划转试点。南京市将部分企业经营格局从局部或全部由一产业转向另一产业。全国著名的化工企业扬子石化公司采取“稳定一线,放开二线,搞活三线”的办法,将公司内的生活后勤、生产辅助部门划出,成立了10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集体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了由单纯的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的转变。

10、划小核算单位,开拓多方面扭亏的路子。无锡市印染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企业,1992年累计潜亏5057万元,1993年以来,该厂把全厂一分为五,形成五个独立法人企业,其中新办的丽新印染厂和万源印染厂采用“国有资产个人承包经营”的方法,力求在搞活困难企业方面闯出一条新路。

(三)对企业扭亏增盈的政策建议。

从总体上说,我们认为解决国有企业扭亏增盈问题,实质上就是解决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最根本的要有赖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以及在转变过程中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我们的具体建议是:

第一,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方面。

一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企业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一定要从速度型转变为主要效益型,坚决把工作重点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提高经济效益订依靠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少投入、多产出来获得。我们非常赞赏无锡市的做法,取消产值指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考核指标。

二是要继承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坚决走内涵为主扩大生产的发展道路。在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产品30年一贯制,只有产品创新,才能获得较高附加值,才能使经济高速高效发展。江苏省国有大中型企业老企业较多,历史上贡献很大,但历史的包袱沉重,设备陈旧,技术老化,设备更新改造率低,更应重视抓企业技术进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产品创新。

要进一步落实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决策权,加强技术改造的宏观调控,抓好在建设项目的施工建成、投产、达产工作。

三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向企业管理要效益。加强企叶管理,重点是加强基础工作,特别要强化成本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和班组建设。要克服目前存在的各种严重的浪费和决策失误。这不仅对那些经营性亏损企业属对症下药,对所有企业也都有现实意义。

第二,在经济体制模式转变方面。

一是加快推进协调配套地全面改革进程。特别要加快推进与国有企业扭亏增盈直接相关的两大主要环节的改革,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深化企业改革,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的改革则是企业扭亏增盈的一项最有力的措施。

二是加快理顺产权关系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对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的改革思路,就是组建以公司法人制度为主要形式的新型企业制度。符合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应加快进行公司法人制度的改造。公司法人制度首要特征是产权关系清晰,产权清晰是使产权进入市场、实行产权交易的前提。国有企业亏损没有能够成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动力,没有能推动资产的流动和重置,问题就是企业产权不清晰。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也就是产业结构的存量调整),必然要依据市场经济法则,实行优胜劣汰,国有亏损企业要通过市场进行产业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其过程实质就是企业的产权交易。可以说,企业的各类型的产权交易是振兴国有亏损企业的核心一环。然而要进行企业的产权交易,首先必须明确企业产权,清楚地界定国家和企业之间的产权边界,使国家的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国有企业在拥有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基础上,成为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暂时还不具备公司制改造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要继承贯彻《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落实企业14项自主权,并要和产权改革结合起来。企业要积极有步骤地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用量,为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创造条件。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理顺企业内部关系,继续深化企业大项制度改革。对富余人员实行厂内待业、厂内退休、留职停薪等各种办法;在岗工人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竞争择优上岗;厂内干部实行聘任制,干部能上能下;分配上根据一二三线不同岗位和劳动成果,收入拉开档次,健全企业激励机制。

企业制度创新要根据具体条件实行多种组织形式。江苏省各市针对不同企业特点,试行的“国有民营”、“公有私营”、引进乡镇企业机制、模拟三资企业等组织形式,对扭亏增盈起到显著效果,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推广。

三是加紧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第一,社会保障体系是企业产权交易顺利进行的突破口。在企业产权交易和重组中,失业人员的安置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建立了失业保障制度,过剩劳动力有了安置,失业劳动者有生活和转业技术培训的归处,企业的必要破产,产业结构的优化,国有亏损企业的振兴才有可能。第二,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使老企业放下沉重的包袱,参与平等的竞争。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应首先建立大病统筹,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筹集资金,逐步总结经验,积累资金,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第三,继续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在目前各地养老统筹的基础上,继续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

四是重点好几项配套改革。即要抓紧对企业扭亏增盈直接相关的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的配套改革。上述配套改革必须严格以产业政策为依据,在投资的选择上、税率的调整上、资金的投向上,都应当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标签:;  ;  ;  ;  ;  ;  ;  ;  

江苏省大中型国有企业亏损调查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