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事革命条件下的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新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思想政治论文,军队论文,新军事论文,新趋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军事革命的深远影响,使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主体,政治干部必须关注新趋向,并依据“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选好发展着力点,谋求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一、战争与和平界限日益模糊,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摒弃和平建设思想
近几年来,一连串的现代局部战争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高技术兵器的神威。由于高技术兵器的眩目表演,人对战争胜负的决定地位似乎有些黯淡。传统上,人们更习惯于从人与武器的对立中把握人对战争胜负的作用。新军事革命增加了武器装备的智能成分,在武器装备的人性化发展上加快了步伐,这使得人与武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日益走向辩证的统一,它们的高度融合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形态由实战阶段向战备阶段前移,甚至向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阶段“滑动”,历时短暂的战斗(战争)实施成了长长的战争之蔓最后开出的小花。1982年,以色列消灭叙利亚贝卡谷地的庞大萨姆—6导弹群仅用6分钟,为了短短6分钟的胜利,从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针对叙军的萨姆—6导弹潜心研练准备了长达10年。最近几场局部战争,美国频频得手,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美国积极顺应了新军事革命的必然趋势,在平时就为打赢现代战争做了最为充分的准备,美军往往训练伤亡大于战争伤亡的事实,就是其充分战争准备的一个体现。
新军事革命大大缩短了现代战争的时间和进程。第四次中东战争打了18天,美军两次空袭利比亚共13天,美军入侵格林纳达7天,海湾战争42天,伊拉克战争不到一个月。战争双方交战过程则时间更短,长者几天,短的几分钟。有时甚至连交战都谈不上,因为整个战斗过程始终只有一方在开火。美军成功空袭利比亚后,第6舰队司令凯尔索就不无得意:“对于我们的攻击,卡扎菲上校竟不能出动一架飞机迎战,这是我没想到的。”现代战争中的政治工作,本身带有客观的高难度:空间更加广阔、对象更加复杂、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样。这些因素加上战争进程的短促,大大制约了思想政治建设效能的发挥,既有的工作体系,甚至观念、方法如果同战争实际脱节,就可能措手不及,战时适应性转变困难重重。
新军事革命推动着军事思想疾速前行,美军已把未来战争样式推进到非战争军事行动,有人则进一步提出了非军事战争行动的思想。无论是非战争军事行动还是非军事战争行动,都与军事、战争密不可分。至此,军队建设时间流程中的和平时期已不复存在。我国一贯奉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公开承诺不率先使用核武器,这从战略上进一步放大了战争概念,使和平即战争的轮廓悄悄呈现在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宏阔背景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只有适应军事实践的变化才能始终同变化了的实践保持一致。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地位是由其在战争胜负中的极端得要性决定的。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主体,政工干部必须认识到和平战争化这一特点,牢固树立起政治工作无平时的思想,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大“两个提供”的研究实践力度,从大政治诸多部门,从敌我友他各个方向,从具体实践的各个环节深入探索前进之路,坚持下苦功保证战争每分钟。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以不打仗的思想做打仗的准备,就会使从难、从严、从细、从实践练兵流于形式,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二、“白领”人员比例逐步上升,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应该转换重点作用对象
军事革命促进了军队的智能化发展,在指挥员与战斗员、战斗员与武器装备之间插入了自动化系统,军队成员的组成模式随之发生演变。如果把参与指挥人员比作“白领”,战斗员比作“蓝领”,自动化系统比作“钢领”,那么众多的“白领”、较少的“蓝领”、大批的“钢领”势必成为军队的主导模式。根据《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1985财年国防报告》,在美军指挥机关中,计算机硬件维护和操作人员约占40%,程序人员约占30%,作战运筹分析和自动化指挥管理人员约占30%。1968年至1985年的18年中,文职人员与现役军人的比例,陆军由0.29:1上升为0.43:1,海军由0.52:1上升为0.57:1,空军由0.36:1上升为0.39:1,而国防部各局的文职人员增加了17%。在这些文职人员中,“蓝领”人员仅占35%,“白领”人员比例高达65%。再看同年法军人员构成。兵力71.7万,其中总部机关、装备人事支援、院校训练、科研与试验人员合计25.11万,约占总兵力的35%。职业军人31.8万中,有8.85万在以上这些部门工作,占27.8%。应征义务兵25.6万中,有5.13万配备在上述部门,占20%。文职人员的比例更大,总数14.2万中,11.13万在这些部门,比例高达77.6%。如除去作战部队中的指挥、科研、计划管理人员,直接操作武器的人就更少。美法两个发达国家军队成份结构,基本体现了未来军队的模式。正如西方一位著名军事评论家所言:硕士、博士、专家、学者导演战争,已成为现代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军事革命促使军队指挥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指挥体制的网络化、一体化使“白领”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以及“白领”与一线士兵的联系陡然猛增,服务“白领”成为“两个提供”的重头戏。新军事革命过程可一般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超视距精确打击;中期阶段——信息控制战;完成阶段——机器人战争。随着新军事革命进程的发展,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白领”需求量越来越大。不断提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又越来越多地取代了“蓝领”的工作,使其数量不断萎缩。到了机器人战争阶段,一线战斗岗位将实现真人士兵“0”编制,政治工作重心随之大幅度上移,这种上移对我军政治工作发展来说,会是革命性的,它可能使思想政治建设大面积地放弃一线战场。而机器人战争阶段已经到来,《简氏防务周刊》评论美国“掠夺者”无人飞机在也门炸死“基地”要犯的行动时指出,“这标志着机器人战争时代的开始”。
“白领”成为现代战争主角后,在作用国防和军队建设,影响战争进程、决定战争结局中的重要地位相当突出。相对而言,“白领”们综合素质高,思维敏捷,对事物和现象认识较深刻,思想观念形成后难以改变;“白领”掌握较多的情报信息,有的在平时或战时直接参与各级决策的制定;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内部开放性,增加了情报信息在“白领”层的共享程度。这些特点增加了一人变质,殃及全局的可能性。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他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保证他们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意义重大。思想政治建设的客体是人,工作对象发生了新变化,重心有了偏移,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改变重下轻上,重兵轻官的传统做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开拓创新,以变应变。如果看不到这种变化,或虽有觉察而无行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就可能抱残守缺,刻舟求剑,陷工作于被动,严重影响政治工作的效益。
三、军事斗争力量多元化,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需要加大军外建设力度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人民更直接地参与军事斗争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与军人相区别的平民百姓正由传统的军事斗争补充力量,转变为军事斗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战争的概念也因此获得了新的时代诠释。在最近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胜负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将新闻媒体誉为隐在战局背后的另一只巨手,挥舞这只巨手的正是那些文质彬彬、书生气十足的记者。毛泽东当年称赞丁玲:“纤笔一枝谁与共,三千毛瑟精兵”。
而现在,记者的一枝纤笔,可能同军事打击一样,对推动战争进程发挥等量齐观的作用。根据美国在海湾战争后披露的消息,布什总统在地面战进行了100小时后突然作出停止行动的决定,就是因为受到战地新闻发布官在电视上发表的关于战争进程的看法的影响而做出的,这一决定戏剧性地缩短了从战略决策到结束作战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新闻媒体的力量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不得不承认,新闻媒体同军事打击一样,成为现代战争的鼎足力量。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蓬勃发展,网络平台遭到了现代战争刀剑的无情开垦,正在逐步形成新的战争领地。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实时传播性等特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平民战士,他们以计算机为武器,信息为弹药,键盘为扳机,随时随地都可以投入战斗。现在,网络战争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据美国国家审计署2001年的一份名为《信息安全:对于国防部的计算机进攻构成越来越大的危险》的报告称:全世界有120多个国家的政府在开发进攻性战略信息战武器。在不久的将来,网络战争的成熟很可能赋予全民皆兵理念新的内涵。现代战争中,敌对双方努力组织联盟力量,进行对抗和斗争的特点更加鲜明,联盟的需要远远超出了战争本身取胜的需要,而带上了非常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一特点是与现代战争越来越多地受到政治力量的制约相一致的。海湾战争以来的现代战争,无一不是以美国为首借重联盟力量实施的。在每一场战争爆发前,争取联盟的行动早已开始,有时,争取联盟的时间、精力投入甚至超过了战争本身。与此同时,尽管伊拉克、南联盟等国家力量相对弱小,但也没有放弃争取联盟的努力,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即使争取不到军事联盟力量,也要争取更广泛的政治联盟力量,至少增强中立力量。现代战争的实践警示人们,无论从政治还是从军事视角上看,联盟都是一支必须刻意争取的重要斗争力量。要打赢现代战争,无条件地不结盟是不足取、不明智的,那只会增加败数。总之,现代军事斗争力量的多元化,要求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高度重视军营以外的客体对象,加大军队外部建设的投入和力度,主动引导广大政工干部适应新变化,如此,才有可能求得工作效益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