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主体、教学模式、实训模式、信息化教学几个方面对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加强,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同类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借鉴作用。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高职院校;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在钢结构工程发展突飞猛进的现阶段,十分需要大批应用型的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人才,为了满足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在不断地培养相关人才,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是培养钢结构施工人才的一门核心课程,虽然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深入,但是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的钢结构施工人才。
一、当前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课堂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对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不了解,没有形成具有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能契合本课程的特点;第二,仍采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的讲授方法,教师没有起到以学生为主的引导作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第三,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或思想上的不重视,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教学普遍不被重视,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带学生到生产或施工现场参观一次就等于完成了实践教学,所用理论知识和技术不能真正应用于实践,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四,教学技术水平不能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项目化教学的优势
根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对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主学习,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在完成项目任务后,能看到自己的成果,会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传统教学法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项目化教学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技能和知识完成分配的项目任务,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法以课堂为中心,项目化教学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在具体的项目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项目小组成员能齐心协力,发挥团队精神、迎难而上、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四)项目化教学有利于职业教育课程大纲和内容的设置
为了满足国家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紧迫性,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必须具有实用性、技术性等特点,项目化教学能使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围绕项目而组织应用,促进完善课程内容设置,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内容
“项目化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交由学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达到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师生获得共同进步。
(一)转换教学主体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参与度非常低,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项目化教学可以全面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前教师通过教学资源平台提前分发预习资料(施工图、教案、视频、课件、动画、习题等),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对在线资料的学习,了解课程学习内容和课程目标,对预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记录,上课时带着问题到课堂提问,课中做到学生问、老师答,做到因材施教,彻底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课后,教师根据课中情况,下达复习和拓展任务,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在实训过程中,每个项目的执行都要一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手操作,教师做必要的指导,认真完成项目任务。
(二)加强项目化教学模式
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是一门典型的可以实现项目化教学的课程[1],其内容包含钢结构工程施工图识读、钢结构工程的安装、钢结构工程的验收、钢结构工程案例、钢结构工程施工实训,每一个内容都适合采用项目化教学进行,传统的教学都是通过PPT格式的课件进行讲授,项目化教学不够深入,学生参与度低,知识吸收率低。
教师应该不断加强项目化教学模式,把课程内容进行分解,根据知识特点设置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独立完成相关任务,教师通过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应用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因材施教、解决问题,项目化教学在转换教学主体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能让学生投入到项目中去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加强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
(三)强化实训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是讲与练、理实一体化的融合,实训是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一种学习途径,为了真正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贯彻落实实践教学,建设专业化、系统化的实训基地,在校内校外双管齐下,为学生创造一个科学合理并且真实可靠的实践环境。校内建成能切合钢结构工程施工实际特点的实训基地,像用于钢结构安装、钢结构模型制作等,而对于校外的实践,校方可以多与当地有关企业联系、合作,学生可以获得实际的操作机会,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实训的强化能够帮助学生锻炼专业技能,深入了解以后的就业方向,教师也能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完善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标[2-4]。
(四)加强互联网+教学
建立互联网平台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最佳手段,非常有利于实现项目化教学的目标,可以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呈现在互联网平台上,使学习环境信息化、系统化、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立体化,使得项目内容更加博眼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全面完成项目的学习任务[3]。
四、结语
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项目为载体,从教学主体转化、教学模式加强、实训加强、信息化教学加强等方面对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为同类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慧.项目教学法在钢结构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8):175-176.
作者简介:李芬红(1974-),女,甘肃陇西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学学士,主要从事钢结构施工,教学与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李芬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项目论文; 学生论文; 钢结构论文; 课程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