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教学参考_精神文明论文

“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教学参考_精神文明论文

《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参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重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没有精神文明。我们要用全面、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

分析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不能离开时代的大背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环境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已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一理论的学习、宣传和运用,带来了全党思想上的解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思想保证。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又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负面影响不少。

第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共享人类科技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国际敌对势力把高新技术作为实现“西化”、“分化”战略的重要载体,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精神文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四,国际形势的两极格局已经打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东欧和苏联的变化对我们的意识形态带来较大的冲击,一些人的社会主义信念动摇,对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

我们只有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的现实,不是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孤立的工作去看它的成绩和问题,而是把它放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看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总是经历一个由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适应的就是成绩,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坚持;不适应的就是问题,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以解决。我们要胸怀全局,站得高,看得远,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坚持不懈地重视和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二、怎样理解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什么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呢?

首先,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部分组成。从根本上说,任何社会成员的生活都无一例外地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里所说的社会生产应该包括两种生产,一种是物质生产,一种是精神生产。任何一个先进发达的社会,都必须自觉地同时致力于这两种生产,以满足社会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来看,社会主义不仅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加先进的物质文明,而且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精神生产,创造出资本主义所不能创造的精神文明成就。这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没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能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了全面实现,取得了完全成功。

其次,党的性质也要求我们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集中精力,一心一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要实现这个目标,不能仅仅依靠物质财富的增长,还必须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不断发扬革命精神。我们党是执政党,领导全体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有责任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样有责任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

第三,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迈向二十一世纪,要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不仅有物质上的要求,还有精神上的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没有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而没有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就没有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经济发展的方向就会偏移、目标就难以实现。这就决定我们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些地方提出“以道德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这完全背离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宗旨,这只能使我们付出双重的沉重的代价:社会风气败坏,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穷同样不是社会主义。

第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们要在今后15年内,要初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需要我们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决不能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现在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讲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就不要提倡无私奉献了;讲个人物质利益,就不要集体主义了,等等。其实,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完全一致的,二者都以社会主义作为根本前提,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在精神道德方面比一般市场经济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总之,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我们要从这样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并列为教学的重点。

三、为什么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除了上述的理由外还有国内外客观形势的需要。

首先,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方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改善了,同时也出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即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的:“一手硬、一手软”。比如,有的人以为物质文明建设好了,精神文明建设就会“水涨船高”;有的人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先抓物质文明建设后抓精神文明建设;还有的人干脆主张物质文明建设必须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在这些模糊和错误观点的影响下,加上执法不严、管理不力等方面的因素,当前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泛滥,挥霍公款、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比较严重,卖淫、赌搏、吸毒等丑恶现象死灰复燃,占卜算卦等迷信活动不断蔓延,毒害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

其次,这是由于世界范围各种文化力量的相互激荡和影响,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遇到严重的考验。西方有人预言,二十世纪兴起的社会主义,将在二十世纪内灭亡。处于世纪之交,社会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思想的较量将更加激烈,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也将趁机而起,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将采取更多的渠道渗透进来,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也将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就会在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统一和强大,坚持对我们推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经常利用人权、民族、宗教、经贸等问题挑动事端,制造麻烦,不断干涉我国内政,妄图遏制中国,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是,能不能在大是大非和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能不能在“酒绿灯红”的诱惑和腐朽思想文化的面前保持高度警惕,能不能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面前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能不能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时代,努力成为“四有”新人?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取决于在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能不能着眼于大局,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能不能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四、为什么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塑造人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和改革开放时代的特点,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1982年7月,他进一步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此后,邓小平同志又多次重申了这个观点:“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指出:要“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明确地把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规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为什么要以“四有”为目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呢?首先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状况,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而且取决于人民的基本素质;一个国家的腾飞,不仅表现在经济发达水平上,而且也表现在人民素质的提高上。因此,人的素质的优劣、高低,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财力、物力来源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质量的高低以及对劳动力开发利用的程度。从根本上说,当今世界各国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才能提高社会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使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发展,使整个社会不断进步,从而真正实现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和保证作用。

其次,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重要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核心部分。邓小平同志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问题。只有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干下去,一直干到下世界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不只是一两代人不动摇,而且要几代人都不动摇。这不仅仅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能不能按照“四有”标准,造就出千百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和希望。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我们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理解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根本任务和目标的思想,培养出更多的“四有”新人,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连续性,为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根本保证。

再次,理想和纪律是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之本。在“四有”中,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理想与纪律。他说:“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党的历史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过去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取得胜利呢?为什么我们在物质环境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吸引和凝聚千千万万的人加入革命队伍,并且使众多的共产党员为人民利益贡献一切直至生命而毫无怨言呢?这是因为我们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心。理想是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有理想才能有热情,才能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我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激励和鼓舞着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屈不挠地努力奋斗。这个伟大的理想,是我们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目标的根本动力。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我国是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靠纪律把全体人民组织起来。没有纪律,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能取得成功。我们要努力提高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让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实践社会主义的道德,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遵守社会纪律,从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五、怎样理解培养“四有”新人,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目标?

江泽民同志说:“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一时利益。走可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一时利益。走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节制人口的好风气。我们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再也不能只有“现在时”,没有“将来时”,不能为了一时一地的利益,丢掉全局和长远利益。应当看到,能否从现在起就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子孙后代的问题,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领域。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他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论述中,可以看到对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实现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当今世界人们已把“以人为中心”提到发展观高度,提出了社会发展要“以人为中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人民是从事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课题”。培育“四有”新人,不仅与“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相一致,而且更具有“中国特色”。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并举,共同进步,促进社会整个文明发展,为实现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邓小平同志把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把它放到更广阔的社会进步、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来看,实际上它提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或者说核心问题。因为社会是人的社会,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人,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在邓小平的“四有”新人中,把“有理想”放在第一位,并一再强调这一理想“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他说:“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我们从邓小平同志关于“四有”新人的许多论述中,可以看到他是把培育“四有”新人看作一个战略问题,作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培育“四有”新人可成为中国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我们应该用战略眼光,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从事培育“四有”新人的伟大事业。

标签:;  ;  ;  ;  ;  ;  ;  ;  ;  ;  ;  

“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教学参考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