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分析论文_江崇柱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分析论文_江崇柱

七台河市矿务局总医院 154600

【摘 要】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行血管内栓塞术的患者资料68例。结果 76个动脉瘤,100%栓塞67个,90%栓塞8个,80%栓塞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后经过脱水降颅内压、脑脊液引流、扩张脑血管、3H治疗等对症治疗后好转;6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CTA或DSA检查显示3例动脉瘤复发,其余65例中有1例5个月后死亡;2例留下重度残疾;4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生活可自理;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病人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正确的手术技巧,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大大降低手术的风险。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其致残率、死亡率都很高。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1]。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是开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和栓塞治疗,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效果好。现在此技术已得到迅速广泛发展。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男31例,女37例,年龄35—65岁,平均48.6岁。入院后均经急诊颅脑CT扫描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头颅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确诊,共发现颅内动脉瘤76个,破裂动脉瘤57个,未破裂动脉瘤19个。按Humt-Hess分类法:Ⅰ级6例,Ⅱ级28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行常规检查后,采用控制血压、降颅内压、镇静、止血药物等对症处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循早期处理动脉瘤原则。术前常规予以尼莫同静脉持续给药,2-4mg/h,预防脑血管。患者取平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全身肝素化,右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6 F动脉鞘组,在黑导丝的引导下行脑血管造影术,并将鞘头置入椎动脉或颈内动脉,然后同轴插入微导管,将导管头置于椎动脉或大脑动脉瘤腔内的最佳位置,根据动脉瘤形状、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在示踪图的引导下送入弹簧圈进行栓塞,直到造影示动脉瘤腔逐渐消失,显示循环良好,拔除动脉鞘,按压穿刺口15分钟后用纱布加压弹力胶布固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术中发现颈内动脉狭窄影响上段血供等因素,需采用支架植入术,术中予以绿吡格雷75mg,在颈内动脉狭窄段置入合适的动脉支架后,打开支架,行脑血管造影,证实上段血运尚可,解脱支架,拔出微导管和指引导管,留置动脉鞘,3小时后再拔除。术后将病人置ICU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维持水电及酸碱平衡;常规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持续静脉滴注尼莫地平预防血管痉挛、3H治疗;如术后脑血管痉挛或脑缺血症状患者,应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适当延长抗凝时间;如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的患者要做腰穿或者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4-7天。

2结果

2.1本组68例病人,共76个动脉瘤,其中100%栓塞67个,90%栓塞8个,80%栓塞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后经过脱水降颅内压、脑脊液引流、扩张脑血管、3H治疗等对症治疗后好转。

2.2本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并定期行CTA或DSA检查显示3例动脉瘤复发,其余65例中有1例5个月后死亡;2例留下重度残疾;4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生活可自理;其余均恢复良好。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壁先天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层缺乏;而动脉壁后天性退变性说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此外,身体的感染病灶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感染性栓子脱落侵蚀脑动脉壁而形成感染性动脉瘤[1]。对于治疗方法,以往治疗大多数是以开颅手术夹闭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术方法的改进,介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风险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而言血管内栓塞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2]。然而在介入手术中,动脉瘤破裂、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有文献报道,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为2%-4.4%,主要与病人紧张、血压增高和微导管、微导丝过度进入动脉瘤腔等因素有关。因此,根据动脉瘤大小形态,选择恰当的弹簧圈有计划地进行栓塞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最后放置的弹簧圈直径和长度要恰当、柔软,在栓塞术中,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其处理方法有:①确认发生动脉瘤破裂,立即用鱼精蛋白按l:1中和肝素;②加深麻醉程度并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③如果弹簧圈突破动脉瘤所在区域,动脉瘤体内弹簧圈还较空虚,可以选择较长的弹簧圈,将弹簧圈前1/3左右通过破裂口推到动脉瘤外,再稍退微导管,将余下的弹簧圈填塞到动脉瘤内,然后继续将动脉瘤填塞致密;④如果弹簧圈在动脉瘤巾已填塞的较致密,而造影剂外溢的量又较少,可以密切观察,待3-5 min后重复造影,如果造影剂外溢停止,可考虑停止手术。不可以盲目继续填塞,否则造成动脉瘤瘤体大部破裂;⑤如果出血时微导管位置良好,动脉瘤内弹簧圈又很疏松,接续迅速填入弹簧圈即可阻止出血;⑥宽颈动脉瘤栓塞使用球囊辅助时,球囊也可以利用来处理动脉瘤破裂出血;⑦手术结束,患者立即行CT检查,如有形成占位的大血肿,立即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如果有急性脑室扩张,立即行脑积水外引流术。本组68例患者中,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其与微导管塑形不佳、输送微弹簧圈用力过大有关,术后经过脱水降颅内压、脑脊液引流、扩张脑血管、3H治疗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因此,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正确的手术操作方法,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能大大降低手术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8-281.

[2]王洋,白如林.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研究进展.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12(12):1294-1296.

论文作者:江崇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分析论文_江崇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