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许琼 谭玉婷 黄雅妹 谭建滔 梁可深

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许琼 谭玉婷 黄雅妹 谭建滔 梁可深

许琼 谭玉婷 黄雅妹 谭建滔 梁可深

(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5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抑郁自评量表-SDS)变化,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0%(P<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改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焦虑、抑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循证护理;冠状动脉造影术;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其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严重发生心肌梗塞危险生命安全。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指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导管置入冠状动脉开口,注入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血管解剖和血流状况[1]。冠状动脉造影术虽然微创、安全、痛苦少,但术后仍不可避免发生渗血、桡动脉痉挛等并发症,而且患者因疾病本身折磨和医疗环境不良刺激,检查期间易发生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心理。笔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围术期采用循证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50例冠心病患者,均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4~72岁,平均(61.83±8.57)岁;穿刺部位:左桡动脉3例,右桡动脉47例;文化水平:小学13例,初中17例,高中13例,大学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入组标准:①患者有心悸、胸痛、胸闷病史,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或急性心梗稳定期,陈旧性心梗近期心绞痛发作;②Allen's 试验阳性;③桡动脉穿刺点无异常;④预计非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②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③患者不愿参加本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方案和措施如下。

1.2.1循证问题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造影术操作步骤、心理、精神和自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结合本研究目的和科室护理经验,确立如下循证问题:①冠心病;②冠状动脉造影术;③心理;④并发症;⑤护理/护理干预。

1.2.2循证支持与评价 小组根据循证问题,结合本研究目的,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资源数据库查阅近三年的相关文献资料,查阅有关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干预措施、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并发症护理等,就其实用性、真实性、合理性等进行综合评估,结合科室经验和患者具体情况,筛选出最佳实证。

1.2.3循证应用 根据最佳护理证据,结合科室护理经验和患者个体情况和需求,制定如下个性化护理措施。①心理健康评估:冠心病造成的心悸、胸闷、胸痛和造影术检查等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工作、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进行个性化心理评估。②病情护理:术前充分了解病情,特别是有无过敏病史和碘过敏实验结果。完善术前准备和抢救设备、药品准备,检查桡动脉穿刺部位,做好术前病人信息核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中加强病情监测与预见性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术毕按压穿刺点10~15min,而后用无菌敷料、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严密观察穿刺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患者诉手部发麻, 手指颜色发紫, 提示压迫过紧, 影响静脉血液循环, 应及时调整, 如果穿刺局部有出血、渗血, 提示加压过松或位置不正确, 必须重新加压包扎。③健康教育:讲解冠心病的病因、诱发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等,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冠心病的认知能力和医疗依从性。解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疑虑。④心理护理:保持DSA房间环境温馨、舒适,使患者有宾至如归之感。详细讲解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意义、手术方法及术中配合要点等。鼓励、安慰患者,使其能保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亲切与之交流,倾听其不适主诉和担忧,鼓励、安慰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注重其内心感受,尊重其心理需求,鼓励患者发泄内心不良情绪。指导家属做好家庭支持,给予亲情关怀和鼓励,使其心理有亲情归属感和安全感。⑤并发症护理:积极预防桡动脉痉挛、渗血、血肿、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术后严密观察穿刺肢体,发现异常后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抑郁自评量表-SDS)变化,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SAS、SDS量表各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1~4级评分,焦虑、抑郁与分数呈反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早期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以往多选择股动脉穿刺造影,随着医疗器械和医学技术进步,桡动脉穿刺置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已逐步成为首先穿刺部位[2]。冠心病造影期间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不利于造影检查治疗。研究显示,造影术期间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重视躯体疾病的护理和心理、精神、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的护理干预,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是较为有效的护理方式,本质是将最新、最优科研成果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并考虑患者意愿和价值,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2]。观察组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影响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家庭、社会等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特别是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树立乐观的治疗理念,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EBN包含循证问题、循证支持与评价、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四个连续过程,比传统护理模式更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确保护理方案的目的性和有效性[3]。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并发症是临床护理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在病情护理上比常规护理更具优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循证护理加强术后穿刺肢体护理,提高患者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在DSA应用。

参考文献

[1] 洪先娣.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局部包扎改良的效果观察[J].2013,20(10B):36-37.

[2] 王艳丽,高素芹.循证护理在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2,34(6):930-931.

[3] 王敏.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3,26(9): 123-124.

论文作者:许琼 谭玉婷 黄雅妹 谭建滔 梁可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许琼 谭玉婷 黄雅妹 谭建滔 梁可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