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_先进文化论文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_先进文化论文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正确认识论文,先进论文,关系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1)23-0008-05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和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灵魂和支柱,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先进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每一个社会都有其赖以支撑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也有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1]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看出,它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又影响深远的价值观;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规律,是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由制度层面向价值层面转化的集中反映;它是人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追求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要求,将从深层次上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研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尤其是近期《光明日报》连续发表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参考学界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反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追求,又要体现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同时还要反映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性,最大限度地表达社会主体对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文明和谐、民主法治”,[2]涵盖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核心价值观。其中,“以人为本”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基本思想,反映了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终极价值追求,而且这一价值观也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文明和谐”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民主法治”的价值观是世界各文化大都崇尚的价值,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反映着时代和人类发展进步的要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在经济转型的矛盾凸显期,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又是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改革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化的,需要我们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凝练、概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之间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理念的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灵魂和支柱,影响着社会个体或群体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它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的新形象。这种新就在于它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多种形式实现着人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追求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展现着人们在追求理想信念过程中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内容,先进文化建设以各种形式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着的各种先进价值理念。概括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着先进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先进文化通过文化理念的不断革新并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各种形式实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在现阶段,建设先进文化的关键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推动文化价值观念创新,实现先进文化发展质的飞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众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球化时代是文化竞争的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大国和强国,不仅需要有形的硬实力作为基础,更需要无形的软实力——文化来作支撑。因此,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先进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实现先进文化质的飞跃,是适应全球化时代文化竞争的战略选择。

1.软实力的竞争使文化创新成为制胜之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软实力的内容包括:“国域(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处理国家关系时的亲和力、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和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的控制能力以及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3]其中,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文化从不同的维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软实力的竞争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通过文化创新来推动文化发展的质的飞跃。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文化价值观的创新是提升软实力的根本。中国文化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前进的,中国的软实力也是在文化创新中逐渐提升的。近代历史上,中国文化有两次大的转向,第一次转向是由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引起的。新文化运动中,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以“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眼光对许多问题进行讨论,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认识,在当时社会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促进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使中国文化真正与世界接轨,融入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促成了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向。当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正面临着第二次重要转向,面临着由盲目崇拜西方到中国文化本位的转向,由文化精神性到文化产业性的转向,由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转向。因此,我们依然要坚持“文化创新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根本”的观念,在保持原有文化基本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文化价值观的创新,最终成功实现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转向,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所以,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行文化创新,从根本上激发中国文化的竞争活力。

2.文明的共生要求增强我国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文化的多样性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表现,是世界各国的地域文化形式维持其存在的主要表现。”[4]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现状。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文化多样化在给我国先进文化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冲击。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各种文化在交流中充分显示自己独有的价值和魅力。我们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学习和吸收了各国的优秀文化,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同时向外宣传和推广了自己的文化。但是多种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和影响,也给我国的文化建设带来了冲击。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宣扬普世价值的西方文化的渗透,使人们误以为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很优越,从而因中国一时的落后产生民族自卑感,进而演化为民族虚无主义,完全否定本民族的文化,丧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最终走向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和文化的歧路。这样的一种事实不利于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更不利于民族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增强。

置身多种文明共同发展的环境,面对西方文化强势冲击的挑战,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变革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先进文化被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形成文化认同,增强我国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特质与根植于民族文化并为人民大众所认可和接受的属性。“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能够最大程度地凝聚中国各民族、各阶层的力量,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5]文化价值观的创新是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关键。世界上每一种文明的深处都包含着价值观的内核,人们在这种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形成了判断真伪、善恶、美丑、正当与否等的价值观念,并指引着自身行为活动的方向,成为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因此,要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就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适应时代发展,不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领域价值观的创新。

3.文明的跨界交流使维护国家文化主权成为迫切任务

全球化的时代,各民族文化之间跨界交流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全球性与民族性的矛盾和冲突,给一些国家的文化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正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对国家文化安全形成的威胁。西方国家在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扩张的过程中,一些人在其影响下尊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开始扭曲变形,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变得淡薄,否定历史的民族虚无主义抬头。这将对我国的文化安全形成巨大的冲击,导致民族文化陷于混乱、民族精神支柱坍塌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化。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各国文化跨界交流的过程中,中国始终面临着西方文化霸权的巨大压力,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

全球化背景下,要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关键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文化创新。“文化生存是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文化的生存状态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智慧和文明成果,而且还蕴含着它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全部价值与合理性之所在。”[6]而文化创新是应对文化安全危机,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因此,在全球化时代,在各民族文化跨界交流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动文化创新,已成为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核心和迫切任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和我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既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这些都对我国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世界形势的新发展,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动文化创新,实现先进文化发展质的飞跃,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需要。

1.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需要

“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兴衰成败。”[7]全球化浪潮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冲突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如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西方民主化浪潮的冲击和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影响,都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另外,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共识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其作为意识形态话语的魅力也相对淡化。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为深化改革凝聚新的共识,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成为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推动文化价值观的创新,是巩固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关键。文化是意识形态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它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民族认同,其内核是价值观;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中,意识形态是文化价值观中专属于特定阶级、阶层和集团并在社会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它包含于特定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之中,是文化价值观的核心部分。在社会主义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高度统一于其享有的主体——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冲突和社会转型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形成的挑战,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创新先进文化的价值观念。

2.引导社会转型健康发展的保证

先进文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以经济市场化推进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剧烈的社会变革过程。这个时期包含着观念的转化,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的变迁。中国社会转型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之间的同质整合关系遭到破坏和社会处于变动无序与多元重组的状态。旧格局被打破,新的秩序没有确立的过程中,社会组织的离散和价值迷失造成了认同、参与、信仰、整合等方面的危机。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使社会从无序状态恢复到有序状态,就需要能够使人们认识社会发展方向,焕发创造潜能,整合各种社会矛盾的文化的出现。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确立了未来社会的价值方向,能够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备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功效。

先进文化虽然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但它不能超越具体时代条件的限制,必须随着社会转型的继续进行和各种新问题的出现,不断调整自身的标准和功能。要保证先进文化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就必须推动文化创新。只有推动先进文化价值观的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人们的价值迷失找到新的方向,才能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航向。只有不断推动文化价值观创新,才能从人们的意识层面保证社会价值规范继续发挥作用,才能在国内格局变换和秩序重建的过程中保证中国社会的平稳进步。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特定的国情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推进文化价值观的创新,明确未来社会前进的方向,是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从文化的深层探寻和谐社会发展的内源动力。现代化是与全球化相伴随而出现的社会变革。西方国家以工业化为依托的现代化是早发内源的,它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前提,即各国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的出现、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启蒙思想的大众化等。这一系列的前提条件中,尤其重要的是启蒙思想的发展,它为西方国家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内源动力。西方国家的这种转变正是在自由民主、公平竞争以及平等交易的思想启蒙下得以实现的。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外源的,它是在外在的压力刺激下发生的。受内源驱动的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以后,将自身的发展作为一种外源动力作用于落后的中国,迫使中国有了现代化的过程。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成为和谐社会提出的现实背景。可以说,文化力量作为内源动力推动的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价值矛盾与冲突是和谐社会理想提出的现实背景。因此,适应时代发展,体现现代化要求的文化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深层的作用,文化创新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社会的改革和建设,需要以文化的改革和创新为精神支撑。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推动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经济活动以特定国民心理积淀、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为文化背景,通过改变经济活动主体的精神状态、思维习惯、行为方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创新是巩固和发展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创新文化价值观念,培育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内源动力和心理保障。

总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在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动文化创新,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高我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竞争的能力,有助于坚定全国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助于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柱。

标签:;  ;  ;  ;  ;  ;  ;  ;  ;  ;  ;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