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与深圳经济特区的新使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特区论文,深圳论文,使命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加入WTO后,要求特区不能再特,因为世贸规则要求普惠制,而不是个别地区实行特惠制,中国对外开放也由窗口阶段进入全面深入阶段,深圳经济特区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历史使命,这对运行了20多年的深圳经济特区来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加入WTO也给深圳带来了机遇,这个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许多国家加入WTO之后经济没有发展反而倒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结合本国国情而盲目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未设计好方式、步骤,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设计好防范措施,尤其是一些重大举措事先未进行试点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中国不但加入世贸,而且将与东盟、香港等地建立自由贸易区,将来可能还要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使中国在深层次地融入国际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之中减少失误、加快速度,避免拉美、东南亚国家所出现的严重经济问题,应学习一些成功国家的做法,设立这方面的实验、示范地区,取得经验,指导全面。这样,历史又赋予深圳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即担当起中国与世界进行自由贸易的开路先锋,进行试点、施行,摸索经验,先走一步,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具有实验和示范性质的自由贸易的示范区,成为中国进入WTO的先行市。这是比前20年承担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更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它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外开放,而是要求按国际标准进行运作,率先与国际经济体系接轨。但深圳有条件担当这项重任,这是由深圳经济特区的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敢闯敢干的历史决定的。
中国加入WTO,对运行了20多年的深圳经济特区来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至于在中国签署加入WTO协议之后,深圳市市长在香港受到大批记者提问,中心问题是深圳下一步何去何从?因为世贸规则要求普惠制,而不是个别地区实行特惠制。但加入WTO也给深圳带来了机遇,这个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是深圳经济特区当前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深圳经济特区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历史使命,如不及时赋予新的使命,经济特区的作用将淡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深圳已从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美丽的现代化城市,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积累了不少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第一阶段历史使命集中体现:(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2)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3)带头加快体制创新、带头推进科技创新、带头增强服务全国促进香港繁荣的大局意识。
加入WTO以后,最大的变化是特区不特。根据WTO协定不能作出限制性或内外有别的优惠规定的事项,如要求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全部或者大部分出口、实现外汇平衡等,谁都不得作出规定。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特殊经济区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等。今后,新的法律、行政法规一经公布,有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与之抵触的,就要及时作出相应修改或者宣布废止;法律、行政法规一经作了修改,有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也要及时作出相应修改;没有规章制订权的地方政府和部门不得创设与WTO有关的政策措施。要体现非歧视原则,对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生产、经营、服务提供者要一视同仁;对国内外的生产、经营者也要一视同仁,不得规定歧视待遇。坚持市场开发原则,鼓励公开、公平、公正竞争。这些都直接冲击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存在的价值。
深圳在90年代一直努力向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方向发展,但遇到了上海、广州的挑战。上海已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这已是一个无法竞争的事实。广州市2001年首次提出了将大南沙建成广州“东京湾”的新思路。这一战略性构想引起了境内外的高度关注。广州市现有面积仅1443平方公里,比香港已开发面积仅多220平方公里,与内地诸多省会城市相比,更显得“小巧玲珑”,很难施展拳脚。作为华南中心城市的广州,工业门类齐全,既有加工业,也有钢铁、造船、汽车、石化等重工业项目,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重工业项目多设在市区附近,并未真正发挥临海的优势。年吞吐量达1.2亿吨的黄埔港,是中国第二大港,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超亿吨大港之一。但黄埔港属内河港,尽管吞吐量很大,港口条件却并不优越,大型船舶从伶仃洋需经珠江水道才能进港。正因为这个原因,深圳市的盐田港90年代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十大港口之一。而从广州市区向西至番禺,尚有很多自然岸线可供布局。广州增强经济增长的后劲,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港口群发展海洋经济。日本国内资源不发达,东京湾充分发挥海洋优势,将工厂建在海边,从外国引进原料,经加工后又就近装船输出国外,因此东京湾地区积聚了日本4成左右的经济总量。东京湾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值得广州借鉴,包括大南沙在内的广州南部完全可以成为未来的“东京湾”。南沙的开发将有利于优化广州城市空间布局,将南沙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是广州实现由沿江城市向现代化滨海新城转变的希望所在。而南沙地区的开发建设,可以使广州获得更大的空间来整合城市经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而广州也将利用南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将南沙新区建设成为珠三角对外沟通联系的交通枢纽以及推动珠三角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中心,从而进一步巩固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强广州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但将直接冲击深圳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地位。
在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深圳淋漓尽致地发挥着“窗口”和“试验场”的作用,始终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令世人瞩目。如今,中国踏进了WTO的门槛,特区将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按照WTO的规则和国内外对手同场竞技,“特区不特”,深圳该怎样增创新优势新特色,开展二次创业,成了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2.中国加入WTO将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
在中国加入WTO之前,世贸组织已经有了140多个成员国,那些已踏进WTO大门的国家,在“入关”后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其他国家的“入关”历程告诉我们,加入WTO,并不是一个国家经济富强的充分条件,但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必要条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发展肯定是有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挑战也增大了。市场开放的本身就是把“双刃剑”,如何避免在开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也是中国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也是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继续存在的价值,并且有可能发挥更大作用。
加入WTO,并不是一个国家经济富强的充分条件,但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必要条件。现在已经有140多个国家是WTO的成员,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实际上,国与国之间“入关”或加入WTO后的效果差异很大。有一些国家与地区在“入关”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或准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六七十年代的日本、韩国等。日本在“入关”的5年内,出口年增长率平均达到15.1%,远远高于5年内的进口年平均增长率12.7%。在韩国,在“入关”的5年内,出口年增长率平均达到38.3%,远远高于5年内的进口年平均增长率20.3%。然而,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入关”前后对外经济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出现转折性的变化,“入关”对对外经济贸易和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如五六十年代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入关”后或实行自由化改革后较短时期内进口大量增加、出口增长缓慢,导致了国际收支严重恶化,对国内产业带来严重冲击等问题,并且波及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不得不放慢对外贸易自由化的速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倒退,如80年代中期的智利、阿根廷和斯里兰卡。新世纪伊始,拉美地区经济即遇到严重困难:地区外贸出口萎缩,生产下降,失业率攀升,经济增速放缓。2001年,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拉美主要大国的经济都面临困境,阿根廷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更是严重打击了国内经济。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东南亚经济,从1999年开始快速复苏。但从2000年下半年起,因外部环境开始恶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逐渐减少。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公司倒闭或裁员,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形势严峻。
以上许多国家加入WTO之后经济没有发展反而倒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结合本国国情而盲目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未设计好方式、步骤,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设计好防范措施,尤其是一些重大举措事先未进行试点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对外开放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特点,不是仅仅对外打开大门,而是深层次地融入国际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之中。中国内地不但加入世贸,而且将与东盟、香港等地建立自由贸易区,将来可能还要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样,历史又赋予深圳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即担当起中国内地与世界进行自由贸易的开路先锋,进行试点、施行,摸索经验,先走一步,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具有实验和示范性质的自由贸易的示范区,成为中国进入WTO的先行市。这个自由贸易示范区有以下三大作用:
(1)为中国内地广大地区与世界各国进行自由贸易提供经验,使中国在深层次地融入国际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之中减少失误、加快速度,避免拉美、东南亚国家所出现的严重经济问题;
(2)为中国与东盟等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示范作用,中国与东盟等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谈判已经启动,10年内要建立自由贸易区。但自由贸易区对广大的中国内地地区是个新事物,要遵守的规则更多,其示范引导的任务更重,深圳靠近东南亚,与东南亚各国联系本来就比内地多,可以担当起示范任务;
(3)成为内地与香港自由贸易区的中介桥梁。内地与香港建立自由贸易区来的更快,深圳必然成为中介桥梁,发挥积极作用。因为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货币不同与税率落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建立自由贸易区技术层面上的障碍问题。最好按照经济发展程度上的两个级差建立一个过渡区域,这个过渡区域就是深圳经济特区,即深圳与香港之间实行程度更深的自由贸易,除了物流之外,还要实行资本、人力、服务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深圳与香港企业与居民经济交往的进一步自由,人民币与港币两种货币在深圳市自由流通,在对第三者的关税上,深圳按照香港的惯例执行。这样,广大内地可以以深圳为平台,实现与香港的自由贸易。
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具有实验和示范性质的自由贸易示范区,这是比前20年承担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更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它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外开放,而是要求按国际标准进行运作,率先与国际经济体系接轨。但深圳有条件担当这项重任,这是由深圳经济特区的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敢闯敢干的历史决定的。
设立自由贸易示范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加入WTO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过程中,是一种成功的经验。阿联酋是1996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WTO通过了阿联酋关于开放贸易和服务业的时间表。但由于阿联酋10年前就开始了准备本身工作,经济相对开放,因此对WTO的规定一点儿都不担心,相反却因加入WTO而获益菲浅,加入WTO贸易组织后大大促进了它的外贸出口。这个准备工作就是1985年阿联酋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个杰贝·阿里自由区,目的旨在为全国性的对外自由贸易提供经验和样板。杰贝·阿里自由区的吸引外资政策、关税政策、外汇管理体制都参照国际标准制定。杰贝·阿里自由区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已有1300余家外国公司在此开业,其中包括一些知名跨国公司如IBM、SONY等。
3.深圳经济特区区域经济格局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
要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自由贸易示范区,深圳经济特区急需进行区域经济格局调整。
深圳经济特区区域经济格局目前存在两大问题:
(1)空间太小,限制了发展。整个深圳市才2200km[2],一个县的面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有1万多km[2]面积,国内任何一个副省级城市都有5000km[2]以上面积。深圳的产业扩张已缺乏伸缩带。
(2)二线分隔,限制了与内地的交流和深圳市自身的内部交流。二线关在香港回归以后已基本失去作用,现在成了深圳与内地人财物交流的巨大障碍,成了深圳市自身的内部交流的巨大障碍,也为香港与内地人财物交流多增加了一个障碍。不撤去二线关,就谈不上建立自由贸易示范区。
调整深圳市区域经济格局,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扩大空间,将深圳市城市总面积扩大到5000~6000km[2],同时将特区范围扩大到整个城市,为营造自由贸易示范区提供必要的空间领域。深圳市已经具有很强的经济辐射能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深圳市外贸总额已排第一位,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排第二位,财政收入仅次于上海、北京排第三位,GDP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排第四位,但深圳市的城市区域只有以上各城市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这么大的经济能量,束缚在这么小的地域空间内,实在不利于深圳市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2)撤消原二线关,移至新的城市外围,货物简化出入关手续,适应自由贸易示范区要求。与内地人员交流自由畅通。市场经济要求自由流通,上海市早就撤消了浦东与浦西之间的三个隧道、两座大桥的往来收费关卡,实行浦东与浦西之间人财物自由流通。深圳市二线关在香港回归前是一道边防线,正好与经济特区范围一致,并不是经济特区要设立二线关,汕头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就根本不存在二线关。如果说以前建立二线关是为了维持香港的社会稳定,今天撤消二线关更是为了促进香港的经济发展。二线关的存在,也一直影响深圳市形成一个统一城市,关内仅400多km[2]面积,不到关外面积的四分之一,本来总面积就很小的深圳市,主要经济部分又高度密集在关内狭小区域内,关内关外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形成巨大的落差,在这种区域分割的情况下,不可能建立自由贸易示范区。
标签:wto论文; 自由贸易区论文; 深圳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广州深圳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城市中国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