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市政建设中高等级新建道路占比逐渐下降,而原有的现状道路由于投入使用多年,特别是老城区的低等级道路,越来越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对旧路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道路元素使得道路功能越来越丰富,让城市更加美观、人性化和出行便捷。本文作者通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旧路升级改造的思路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城市低等级道路;升级改造
本文就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清湖村五条低等级道路的升级改造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项目概述及现状道路存在的问题
项目所处位置为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道清湖村内部道路,由于村内人口密度大,导致现状道路上通行的交通量较大。本工程共包含五条道路,道路总长1.8Km。五条道路除牌坊路为双向四车道和清湖中路-菜田街道路为单车道外,其他道路都为双向两车道。
现状路机动车道路面都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除清湖牌坊路有人行道外其他四条道路无人行道。通过现场踏勘,了解到机动车道路况较好,路面无破损、基本不存在裂缝破损,路面板块完整、规则,同时现场调查发现,雨天路面由于路面雨水口较少部份位置存在积水。路面存在雨水、污水、给水、电力、通讯等管线井盖,由于建设时间不一导致部分井盖规格和样式杂乱。现状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铺装为小片磁砖,根据现场勘查的情况来看,人行道也存在以下几点共有的问题:
1、人行道凹凸不平,平整性差,影响行人舒适安全通行。
2、人行道铺装存在破损,颜色暗淡,景观效果差。
3、经过多次开挖恢复,人行道铺装不统一,多样式。
4、现状路两侧无侧平石,且多出破损。部分高差较处设置了台阶,美观性较差。
5、道路现状指路标识样式不统一,覆盖不全面,部分路段没有导向标识,地面标线及导向箭头磨损不清晰。
6、车止石缺失、破损,安全性较差。
二、改造思路及主要内容
本项目改造以“新标准、新起点、新视角、新改观”为改造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提升,推动城市的美化运动,塑造有特色的城市名片。针对现状道路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本次设计的具体改造内容按专业来分具体如下:
1、道路工程
(1)道路平面线形按现状道路中线拟合,平曲线及交叉口转弯半径核实是否满足规范和有条件进行优化;纵断面基本按现状道路坡度设置,在纵坡小3%时设置加大横坡或锯齿边沟排水;车行道有富余的情况下按规范缩减车道宽度,增设人行道,宽度较窄时对两边建筑的台阶进行清理,减少对道路的占用(清湖中路-菜田街道路两侧建筑物基本都非法占用现状道路,由村委出面协调清理)。
(2)机动车道路由于现状路面板完好,基本无病害,本次方案直接在现状路面上铣刨拉毛增加一层橡胶应力吸收层后再加铺两层沥青面层(4+5cm),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AC-13C;下面层采用中粒式沥青AC-20,在道路标高不平处可以适当在规范范围内调整厚度作为调平层。
(3)拆除现状道路的侧石,根据道路中线坐标调整设置新的侧石,侧石采用长度为1米且更为美观耐用的花岗岩材质;通过施工时采用的措施本项目不新设置平石,方便了路面与现状井盖的衔接。
(3)破除现状人行道铺装,根据加铺后的机动车道路面标高调整人行道基层标高后铺设新的人行道面层;通过调整横坡衔接两侧商铺出入;人行道采用60X30cm的灰色高强混凝土面砖,增设导盲砖及无障碍通道,同时设置直径较大较矮小的大理石止车石。
2、交通工程及交通疏解
(1)交通标线采用附着力和耐磨性更强耐候性更好的双组份涂料标线,斑马线采用彩色立体标线,由于道路交叉口基本没有信号控制,本次设计时增加机动车让行的标识、标牌设置。机动车道外边线上增设高亮度反光凸起路标,增加夜间行车识别度。由于现状道路为村路,无指路及限速标志等,本次设计时按广州市地方标准设置较为醒目的指路标志和限速标志牌。
(2)由于现状道路都比较窄,道路的施工会影响车辆行驶。在施工前做好交通疏解设计,通过区域路网交通疏导引导车辆绕行,同时现状路面井盖提升及修复时按点、线疏解,最后选择凌晨交通量小的时候全路段封闭一次完成沥青加铺工作。
3、管线工程
由于路面加铺抬高了路面标高,需要提升现状人行道及机动车道路面上的井盖,本项目施工时统一采用装饰井盖。同时对于路面井盖类型杂乱标识不清的进行更换,现状已有的雨水口提升,无雨水口的位置新设置雨水口,小规模开挖设置雨水支管排放到现状雨水管或渠箱。
4、绿化工程
由于现状道路两侧基本无绿化或者有绿化但多年未进行修正,植物杂乱。本次设计对原树木及地被清理后,在人行道上新增设行道树,树种采用本地易活美观的品种;行道树下设置树池篦子,提高人行道的利用率以及美观性。
三、结论
本次道路升级改造,通过较少的资金投入,改善了原道路的出行效率,丰富了道路的使用功能,使道路的美观有了很大的提升。经过本项目的实施,总结了以下工作经验:
(1)沥青加铺时因道路宽度较宽需要分幅加铺时,由于接缝处往往堆料较多,压路机为了保证道路的平整就会加大碾压强度,结果导致施工完成之后虽然道路平整满足要求,但视觉上路面中间会存在一条明显的不平整的界线。对此采取的对应措施为:铺设完成一幅沥青后,在纵向接缝处进行切边后再加铺另一幅沥青,同时接缝的位置最好根据道路断面设置在有画标线处(如道路中心线),使得路面显得更为平顺。
(2)由于两侧商铺的标高参差不齐,增加了旧路改造的难度。本项目部分路段加铺沥青后人行道路面高于建筑物室内高度,同时现状人行道本来就比较窄,实施时取消了该部分人行道,直接采用沥青路面衔接建筑物,通知在建筑物门口加密雨水口,防止雨水倒灌入建筑物。
(3)由于道路等级低,交叉口路沿石转弯半径都比较小,施工时一般将正常段侧石切短后砌筑,导致了接缝宽度较宽,增设的填缝剂又不耐用,容易剥落,影响道路的美观及耐用性。本项目侧石采购时根据弧度采用定制侧石,使得交叉口侧石平顺衔接,更为美观。
(4)低等级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一般都没有统一规划,建设时间不统一规范。导致了道路边线不齐,使得施工时大型碾压机械无法完全碾压,路面无法压实。本项目实施时,待大型碾压机碾压完成后,边角落位置采用先用工具将沥青加热升温再人工夯实的方式,保证施工质量。
(5)由于部分路段取消了单侧人行道,施工时在无人行道一侧的机动车道边线上设置振荡标线,和反光凸起路标,防止机动车越线行驶,保障行人安全。
(6)加铺界线处需要铣刨最小沥青厚度的深度并设置一定长度的衔接段,保证平顺衔接。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紧密结合现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加强质量管理,使得项目按质按量的完成,通过本工程的建设,项目管理人员进一步积累了工作经验,为今后承建其他类式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磊.论市政道路旧路改造的施工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2.08;
[2]李作为.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2.08;
论文作者:邹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道路论文; 现状论文; 路面论文; 人行道论文; 沥青论文; 井盖论文; 机动车道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