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技术哲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哲学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技术哲学是关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哲学
技术的存在有三种形式:作为实物,有工具、机器、装置等;作为观念,有技能、技巧、经验、知识等;作为过程,有发明、设计、制造、使用等。把技术整体作为对象来研究也有三种角度:把技术整体作为认识现象来研究;作为社会现象来研究;作为历史现象来研究。与此相应,构成三门学科:技术哲学、技术社会学和技术历史学。技术哲学是研究人类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即关于技术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科学。
研究技术的一般规律的学科不只是技术哲学,还有其它学科。
十九世纪贝克曼学派建立的一般技术学,它是根据制造产品的方法、原材料和物质结构的变化分类,对技术进行逻辑研究,揭示技术的一般工艺学特征。一般技术学把技术作为自然系统,研究自然系统的自然性,而技术哲学则把技术作为与自然系统相联系的认识系统和社会系统,研究技术的认识论和社会性。
技术史也是对技术进行整体研究的学科。技术史研究技术的历史演化发展过程。它展现了技术在历史上经历的各个不同阶段和地域特点,它以技术在时空中的展开为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事实基础和逻辑依据。技术哲学则是技术历史在逻辑上的再现和理论上的重组。它以技术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等形式显示技术历史的规律性。所以,对技术历史的规律性的说明,有待于技术哲学理论原则的指导;对技术哲学的具体论证,又要以技术历史发展的事实材料、发明过程和具体案例为依据。技术哲学与技术史互相联系、互为前提。
与自然哲学、社会哲学、科学哲学、历史哲学一样,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技术哲学是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技术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科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是揭示人类改造自然、控制自然的一般规律,既要研究技术的本质和特征,技术发展的内部规律性;又要研究技术与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要研究技术应用、技术开发、技术进步、技术革命等技术发展的形式。因此,技术哲学把技术的内部逻辑、外部关系和技术方法论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总之,技术哲学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哲学。它以技术科学即以技术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从技术的历史现实中考察技术的概念、本质、任务、地位和作用,以及技术与人、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揭示技术发展的规律。
二、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一,技术的本质、特性、属性和定义,即技术的基本概念。为了弄清技术的本质,要研究技术与经验、理论的联系,技术与技能、技巧、技艺的关系,以及技术与科学的关系。还有技术要素、技术结构、技术类型、技术体系等基本概念,都属于技术哲学研究的内容。
第二,技术与环境的关系。技术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开放系统,存在于自然—社会大系统之中。技术作用于天然自然,使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引出关于人工自然的理论,其中包括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区别、联系和转化,人工自然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等。技术与社会诸因素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结成庞大网络。在其交叉点上有待研究的课题有:技术与生产、技术与经济、技术与政治、技术与艺术、技术与教育、技术与管理等。
第三,技术发展的机制和规律。技术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技术发展的规律性。研究的内容有:技术的逻辑结构,包括技术的矛盾、技术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技术原理及其演化等;技术运动的理论,把技术作为一个运动过程,需要阐明技术发展的各种形式的特点及其演变,如技术发明、技术改良、技术革新、技术进步、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技术应用等,特别是要强调研究技术革命的理论、技术评价的理论等。
第四,技术的功能。技术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手段和方法,对人类社会有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科学的多种作用。需要研究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技术功能转化的机制和途径。技术的应用要产生自然的和社会的效应,需要研究技术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内容有:技术及其进步的正、负作用,技术进步与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城乡关系、脑体劳动关系)的变革;技术进步与社会文明、技术社会和技术社会思潮。
第五,技术研究方法论。属于技术研究的一般问题有:技术活动的理论,技术过程的概念、结构、形态、模式等;技术研究及其分类,技术研究和科学研究,技术原理和科学原理;技术发明、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研制、技术的可能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可靠性研究等。属于技术研究方法论的一般问题有:技术方法论与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原则,技术研究方法类型,技术的规划、发明、设计、试验、评估、预测的方法论特征。有关创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即创造学、发明学的核心内容,是技术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基础。
第六,技术社会应用的理论。它带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性质。有技术决策理论、技术选择理论、技术转移理论、技术政策理论和技术战略理论。这类研究主要以技术发展的宏观控制为对象,对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
此外,还有技术哲学自身的理论,如技术哲学史、技术哲学理论体系、技术哲学流派及技术哲学家等,也是技术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三、技术哲学研究的发展和特点
技术作为历史的现象,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长。可以说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技术。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人在实践中创造技术、使用技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进化史。
技术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从个体的熟练的感觉性体力活动出发来看待技术,可以说技术就是技能、技艺、技巧,它表现为存在于人体的熟练地进行控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从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形成的一定的意志、意图,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构想和挑选一定的实现意图的方法和途径来看,技术是选择,是意志,它表现为人的思想、意志和目的;从人所把握的如何控制和操纵自然的方法、程序和知识来看,技术是知识体系,它表现为原理、原则、设计方法、工艺程序、操作规则、规范、指南等;从其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实物装置,比如工具、机器、设备等来看,技术是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它表现了技术是一种实体;从技术的动态、活动,如发明、设计、制作、施工、调试等技术形成的过程来看,技术是过程,它表现了技术系统运行的过程。但是,抛却具体技术形态,如果把它们进行系统综合概括,可以说,技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能动关系,是人类控制、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诸多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总和。
技术哲学从研究内容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研究具体技术物的产生和发展,着重讨论了技术的本质、技术设计、技术结构等问题。第二阶段主要研究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技术的价值等问题。第三阶段,人们开始深入研究技术与自然、技术与经济、技术与文化、技术与心理、技术评估等问题,探讨技术与相关的各个方面,真正达到了从整体上对技术的研究。总的说,对技术本质、技术发明以及技术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乃是整个技术哲学的基础。
技术哲学的研究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第一,技术哲学的建立是工程师、科学家、哲学家共同研究的结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也参与了工作,技术哲学成为社会各方面关心和研究的学科。第二,由于对技术的理解不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技术哲学理论也有所不同。从对技术理解上的差异,导致看问题的倾向、重心不同,形成了技术哲学的不同理论和观点。如存在着工程学观点(把技术发明解释为主观设想的物质体现);文化哲学观点(探讨技术在人的自我形象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技术对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的影响);社会批判主义观点(认为“技术化”的结果导致形成“技术国家”和“技术治国”);系统论观点(主要讨论技术与全球未来问题)。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技术本质、技术作用和技术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第三,技术哲学研究中始终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自然物——技术物——人的意识之间的关系,这实质上是将技术作为一个系统对其本身进行研究。第二条是自然发展——技术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把技术系统放到整个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中去考察,在更大范围研究技术与自然、技术与社会各方面的相互作用。这两个方向上的研究不断深入又相互促进和交叉,使其理论渗透到许多学科领域。第四,技术哲学的研究联系现实比较紧密。历史上凡是重要的技术发明和使用,都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技术哲学越来越注意回答因新技术的出现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很多技术哲学研究者本人就是技术专家,他们不崇拜固定的框架和封闭的体系,能紧密地联系实际开展研究工作。
四、积极开展我国关于技术哲学的研究
关于技术的哲学思考,探讨人类对自然进行控制和改造的思想,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前211年)就已经出现了。荀况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就是提倡人类去控制和改造自然。在近代,中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也曾提出了“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工为本”、“重技艺”等技术思想,强调了技术在致富、强国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把技术理论、技术观、技术哲学的研究推到了重要地位。
我国关于技术哲学的研究于60年代开始了起步阶段。在工业战线出现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我国开始了工程技术辩证法的研究。1960—1961年开展了机床内部矛盾运动规律的大讨论。对我国建造的一万二千吨水压机和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试制进行过哲学总结。这一时期还设想过关于工业技术辩证法的研究计划。
从70年代末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技术哲学步入了孕育阶段。这一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技术理论问题的研究。工程技术辩证法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开展。1979年8月举办了全国工程技术辩证法讲习会, 《工程技术科学的若干辩证内容》一书也于同年12月出版。中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陈昌曙著文提出应从整体上加强研究技术和技术发展规律,并以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中心,召开了首次“科学技术与四个现代化学术讨论会”。中国的学术界对技术理论(技术论、技术学、技术哲学)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探讨了技术哲学的意义、对象、性质、内容体系,以及基本概念、基本框架、基本理论等问题。在这一阶段中,国外关于技术哲学的研究情况及著作被陆续介绍到国内来,国内也发表了一系列这方面的论文。1985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技术论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技术论(技术哲学)专业组(筹)。
从8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了技术哲学的发展时期,其标志:一是一批关于技术理论的专著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性研究根蒂。如《科学技术论》(杨沛霆等)、《论技术》(陈昌曙等)、《科学技术学》(孟宪俊等)、《技术论》(陈念文等)、《技术学导论》(邓树增等)。二是对一些大型课题采取纵横交错、中外结合的方法深入进行专题研究,出版了一批专题性的专著,如《工程技术方法论研究》、《技术开发原理与方法》、《工程技术的结构及其发展研究》、《日本技术论研究》,并进行了一些领域的专业技术论研究,如化工技术论、农业技术论、医学技术论和军事技术论。关于综合性课题的研究,如技术社会学、技术伦理学、技术法学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对国外技术哲学也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如翻译出版了《技术哲学导论》、《技术与技术哲学》等。三是这阶段已明确确立技术哲学这一学科地位。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正式成立了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其杂志《自然辩证法研究》也标明是关于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的刊物。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门类,明确规定“科学技术哲学”是其分支学科,由著名科学技术哲学家黄顺基主编了以加强技术哲学的研究和论述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目标的《科学技术哲学教程》和《科学技术哲学引论》等专著。1990年11月柏林工业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在前联邦德国柏林联合召开了“技术史、技术政策和技术哲学”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中国和新加坡出版了《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论文集(赵祖华等)。从此,我国技术哲学走上了系统研究和深入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技术哲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有鲜明的特点:第一,我国的技术哲学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关于技术理论的科学。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在国外技术哲学的研究中早已有一定的影响,F·拉普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看到“劳动的人”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并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技术哲学大概是最接近一个确定的思想流派了,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已经奠定了基础”。他承认1973年瓦尔纳技术哲学会议“突出地表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日本的技术论研究中各派虽然长期争论,但都承认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我国技术哲学的研究者一开始就明确地申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技术发展的理论。第二,我国技术哲学的研究,紧密地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它突出地研究了我国建国以来技术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各个技术领域(如机械、采掘、建筑)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外部条件,为我国的技术开发、技术战略提出了多方面的理论论证。第三,我国技术哲学的研究,从起步就采用了综合性、交叉性、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注意在理论、历史、现状、未来、外国等各方面的全方位研究。在推进技术哲学研究的同时,开展技术社会学、技术社会史、技术文化史、技术法学、技术美学、技术军事学等学科的研究。这些突出特点,将使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于我国技术发展实际,在学习和借鉴国外技术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为真正创造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哲学而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