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网络审计的实践与利弊分析_审计质量论文

金融网络审计的实践与利弊分析_审计质量论文

财务联网审计实践及优劣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论文,优劣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财务联网审计的实践与创新

中国石油2003年开始实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FMIS6.0财务信息系统应用而生,油田二级单位不再编制会计报表,只进行日常会计凭证处理工作,所有的经济业务都是通过财务网络完成。内部审计如何适应这一管理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目前我公司财务联网审计已成为油田的一个必审项目,同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1.扩展了财务收支审计的内涵

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侧重于财务数据审计,主要是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实行财务联网审计后,为了确保联网审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联网审计环境,包括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逐步从两个方面扩展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内涵,一是在联网审计中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既要检查执行流程和规章制度情况,更要从完善制度、制度设计的有效性上着眼,从治本上下功夫,减少低级、重复的错误。二是要定期对处理财务数据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确保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2.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式方法

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下,以就地审计为主,而联网审计下,受各种条件制约,联网审计还不能完全脱离被审计单位现场,联网审计采取网上查看和就地审计相结合的方式。

实行财务联网审计后,所有的经济业务都实时的反映在财务信息系统上,加之中国石油上市后,外部监管较严,违规违纪问题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借鉴内控体系测试相关抽样原则,对经济业务实行抽审,审计人员可以随时查看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处理情况,现场审计时间比过去减少一半,既抓住了重点,又提高了审计效率。

3.更加注重审计质量的过程控制.

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由于是事后审计,实施审计时间也就是现场审计时间,而联网审计下,随时都处于审计状态,审计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问题是如何落实的,都需要留下审计的痕迹,因此,在具体审计工作中,要求审计人员做好样本审查的记录工作,包括可能存在问题、测试步骤、落实情况,及时形成联网审计工作备忘录。

4.不断创新财务收支审计的组织方式

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对一个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是由审计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而在联网审计下,审计人员可以随时上网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查,在连续审计状态下,一名审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对一个单位进行联网审计,但为了保证联网审计质量,提高联网审计的客观性,对一个单位的联网审计至少应有三人控制,以减少重大漏审和错审现象。

二、财务联网审计的优势

联网审计是建立在油田公司财务集中核算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审计。审计部门依托财务信息系统和公司各单位实现联网,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实时、远程检查监督。具有事中审计、动态审计和过程审计的职能,可以有效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改变事后审计模式,使审计关口前移

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一般是定期 (如季度或半年)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往往是经济业务已经发生,违规违纪已为既成事实,属事后监督。实行财务联网审计,改变了事后审计的模式,审计人员随时上网监控各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及时通知被审计单位,以避免损失的扩大,实现了事中审计、跟踪控制,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行网上连续审计,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一般是进驻被审计单位后,才开始收集审计证据,实施具体审计,出于主客观原因,被审计单位往往不及时提供审计证据,造成审计工作不深入或推迟审计工作。财务联网审计通过远程的方式收集经济业务数据,采取多种渠道获取审计资料,有足够的时间掌握被审单位的详细财务数据,确定审计重点,审计任务均衡的分配在日常工作中,解决了审计力量分散、审计效率不高的现象,同时,进行连续的网上审计,不仅是国际内审倡导的审计方法,也有利于审计的衔接和综合分析,对提高审计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缩短了现场审计时间,降低了审计成本

石油企业一般横跨几个地区甚至几个省,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距离较远,加之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查阅资料、分析取证全部在审计现场,现场审计时间较长,审计成本高,被审计单位负担也重。而联网审计模式下,审计组除了必要的现场调查和现场沟通外,现场审计次数和时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缩短,审计成本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4.有利于改善审计管理,提升审计独立性

传统的财务收支往往是审计部门派驻审计小组到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审理人员和审计部门负责人不能接触到被审计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对职业判断有一定的影响,不利于过程控制和审计管理。联网审计中,由于数据的集中获得,审计人员集中在审计机构工作,便于审计机构对审计过程、审计进度的控制,复核人员也能够随时上网查阅审计资料,便于审理人员或审计部门负责人通过加强复核来保证审计质量。此外,在联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处于物理上的不同地点,从环境上有利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三、财务联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石油企业联网审计尚处在摸索和试点之中,加之联网审计本身的局限,联网审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财务联网审计的质量控制问题

一是联网审计不直接涉及具体业务人员、原始凭证等,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受到较大限制。二是联网审计模式下,传统审计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如询问法,观察法、盘点法在联网审计中不适用,不能核实被审计单位的帐实相符情况,如对固定资产、存货和货币资金的清查盘点等。三是受联网审计资料的限制,不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价。

(二)财务联网审计的风险问题

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

1.由于联网审计工作量大、加之现阶段网上不能查阅原始单据,信息收集不对称,在经济业务审查过程中存在漏审和错审的风险;

2.实行联网审计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实时的反映在财务信息系统上,作为过程控制,审计人员必须及时查看相关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但目前受审计资源的限制,如果审计人员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上网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相关问题,存在审计滞后的风险;

3.实行联网审计后,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都实时的传输到了审计人员的电脑终端,如果加密措施不到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网络黑客,窃取被审计单位的机密资料,存在经济业务泄密的风险。

4.目前国家和行业对财务联网审计还没有出台正式的规范和办法,联网审计的法律依据、相关审计规范还不健全,存在审计越位的风险。

(三)财务联网审计的技术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财务联网审计的技术问题突出表现在审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财务信息系统相比发展滞后,如目前中油推广的审计信息系统尚处在试运行阶段,对如何与财务信息系统接口,如何将财务信息系统的资料转入审计系统,如何开展财务联网审计都没有明确;适应财务联网审计的需要,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联网审计还是主要以手工审计为主,审计工作量大,且不好对比分析和综合利用联网审计积累的各类信息。

(四)财务联网审计的人员观念和素质问题

当前,联网审计理论研究尚不全面深入,实践也处于摸索阶段,存在着低估或夸大联网审计作用的错误认识,有些人认为实行财务联网审计后,审计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包打天下,不借鉴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好的办法和经验,不注重审计现场的访谈和核实;不研究财务联网审计如何与内控审计的结合。有些人思想观念陈旧,没有审计创新精神,不愿意接受联网审计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还是停留在过去财务收支事后审计的模式上,没有发挥出联网审计的优势。

审计人员素质还不能满足联网审计的需要,表现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技巧和职业判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心还有待加强。

四、财务联网审计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财务联网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1.注重联网审计的过程控制

联网审计的最大优势就是变过去的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就要加大联网审计的过程控制,主要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作好联网审计年度计划和方案,事先确定好年度联网审计重点单位、联网审计的内容、范围、审计时间、审计方式、审计人员安排等。针对现阶段原始单据网上无法查阅的问题,日常通过电话、传真、送达原始单据等方式及时或定期取证,努力提高样本查证及时率。作好联网审计日志,记录联网审计实施过程。

2.联网审计要与现场审计相结合

克服联网审计本身的局限,结合财务联网审计情况,要定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现场审计,主要是核实联网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问题和联网审计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资产的清查盘点等工作。同时,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确保联网审计在可控的状态下进行。

(二)规避财务联网审计风险的对策

1.全方位的开展联网审计,规避审计风险

在具体的联网审计过程中,既要连续的对网上数据进行审计和监控,也要定期到审计现场,深入核实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并定期对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进行清查盘点;既要对联网数据进行审计,也要对联网系统进行审计,鉴于目前中石油对财务信息系统内控测试已形成制度化,日常联网审计以对联网数据审计为主;既要审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也要评价内控系统的有效性。通过连续的、全方位的联网审计,努力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2.进一步完善网络审计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网络审计法规是保障网络审计正常发展的关键性措施,也是规避审计风险的法律依据。建议尽早出台网络审计规范,使审计部门在开展网络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如联网审计通知书、联网审计结果的下发方式和下发时点;对电子证据、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货币等网络经济工具的合法性及其使用规定等,都需要相关的审计规定加以明确,使得网络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3.建立健全财务联网审计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

对一个单位的联网审计实行多人控制的原则,即在分配审计任务时,对一个单位的审计不仅要确定主审,还要确定助审,建立联网审计审理制度,不断减少漏审、错审的风险。同时审计部门要定期对联网审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定期考核联网审计的质量、审计及时率,减少审计滞后的风险。

(三)解决财务联网审计技术的对策

将联网审计系统与审计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审计信息平台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对海量的网络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检索、查询、追踪、转化、抽取、比较、归类、合并、统计、打印和编制工作底稿,完成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异常经济业务,通过网络进行预警提示,从规避、减少公司经营风险上入手,为公司战略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审计的优势,对联网审计获取的多年度、多单位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利用,为管理层提供有用的审计信息。

(四)转变审计观念,提高人员素质

网络审计是一种新兴的审计模式,因此,首先要树立审计人员区别于传统审计的法制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既不能过分夸大联网审计的作用,完全割裂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关系,也不能不思进取,完全依赖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式方法;其次,网络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审计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业务培训和在职教育,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审计技能和水平。

标签:;  ;  ;  ;  ;  ;  

金融网络审计的实践与利弊分析_审计质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