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电化教育馆 0330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新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设计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设计教学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能把教学时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巧妙的开头,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故事是学生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身难忘,故事中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能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而有的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践表明,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当然,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有的教师上课不用粉笔,所有的知识都展示在大屏幕上,翻页后学生就看不见了。而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如果得到一个临时的、局部的印象,怎能对知识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所以,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时应当恰当、适时适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五、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达到高效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应该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1.整合教学目标。普通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维度。
2.分析教学对象。 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3.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结合当地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条件等方面来确定。
4.设计学习任务。信息技术新课程中也强调要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5.组建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所有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资源。
6.创设学习情境。
7.制定学习策略。从整体上来讲,学习策略分为三类:(1)主动性策略;(2)协作式策略;(3)情景性策略。
8.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9.构建互动课堂。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10.开展教学评价。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志刚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信息技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4。
[2]张金明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新课程,山西新闻出版集团,2016,7。
论文作者:贾爱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思维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