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教育论文

人文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教育论文

人文主义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人文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主义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11)06-171-04

人文主义教育是建立在人文主义思想基础上的教育方式,它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素养、潜能以及对受教育者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道德高尚、有理想人格的人。尽管人文主义教育经历了早期人文主义教育、古典人文主义教育、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当代人文主义教育四个阶段,但其目标一直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完美人性的形成以及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1],这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倡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有某种共通性。本文将试图从人文主义教育的视角,就提高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借鉴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是有着独特心理、情感需求、认知不同和个性差异的人,是处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不断变化的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观念,才能适应“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需要。所谓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以人文精神作为教育的思想基础,关注人的生命和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概括而言,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包括以人为本理念、人文教育理念和审美生存理念。

(一)借鉴以人为本理念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政治轻思想的观念

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带着强烈的政治气息,“以政治为本”的观念凸显。从教育的目标来说,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政治本位忽视了思想本位。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内容来看,过分强调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宣讲,教材、考试大纲、考试方法与标准的整齐划一,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划定了许多框框,从而忽视了个体思想的差异。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教学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没有针对学生思想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因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人文主义教育应当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鲜明的价值关怀,提倡向人性回归,其核心是“以人为本”。[2]“以人为本”即理解人,尊重人;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人为本”包括三层涵义:一是充分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启发人的自觉性;二是关注人的需要,关心人的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三是开发人的价值和潜能,激发人的创造性。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004年中共中央16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因此,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逐渐形成了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新方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应确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和思想的完美结合,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确保大学生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二)借鉴人文教育理念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科技轻人文的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思想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和恐怖活动等,这些问题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中,人文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人文知识贫乏、道德意识缺失、理想信念淡漠、社会责任感低下、心理素质差、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

人文精神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这种精神即是一种自由精神,它为人的理性自治提供了正当性辩护,承认人依赖于自然和历史,但又有能力支配自然,创造历史。为此,他们赋予人文学科如艺术、文学、历史、伦理学、政治学以特殊的荣耀,因为他们相信,必须借助于这些人文学科才能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有自己的人文基础,应当坚持以人文教育为先导,源于人文,又高于人文。脱离人文根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将是空中楼阁。加强人文教育,可以形成大学生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基因,达到培根所说的那种境界:“历史使人联想,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自然科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修辞学、逻辑学使人善辩。”[3]加强人文教育,主要是引导大学生有选择地借鉴并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使大学生在政治思想方向的选择上打下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使爱国、诚实、求实、创新、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成为大学生的自然选择,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

(三)借鉴审美生存理念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宏观轻微观的观念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一些偏差:以直接经济效益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功利性过强,社会提倡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就追求什么;多以政治要求取代其他方面的教育等等。出现这些偏差的原因很多,其中没有用审美生存的视角看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原因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使人成其为人。”[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要摒除功利性色彩,体现其价值崇高性和存在审美性,如果只是作为培养工具而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人文主义教育基于对人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和对人的价值关怀,它强调人的情感、审美以及对无限与永恒的体验。从十九世纪康德的“真善美是人的最美的生存方式”、席勒的“人格和谐就是美的生存”,到二十世纪海德格尔的“诗意的栖居”、福柯的生存美学,无不表明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审美生存境界的坚守和追求。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滂湃的现时代,人的贪欲日益彰显,激烈的竞争使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呼唤人的精神家园的回归,寻找心灵诗意的栖居,倡导审美的生存成了人对外部挤压的抗衡,成了人拯救自身的期盼。人文主义教育非常重视艺术对人的精神的洗礼和熏陶。歌德认为:“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5]加强审美教育,使当代大学生学会审美生存,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二、借鉴人文主义教育的内容,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含有人文主义教育内容,但长期以来的“泛政治化”倾向,使人文精神受到了遮蔽。如今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上来,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认识和对待,加强对大学生人文主义教育。

(一)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宽度

人文知识教育包括哲学、历史、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艺术、文学等方面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广博的学识、高尚的道德修养、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的人等。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当代社会主义道德法律为主要内容,它涉及上述各门人文学科知识。因此必须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才能丰富和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人文知识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感受人类情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感悟社会的动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通过哲学的探讨,可以激发对真理的渴求,形成严密的思维逻辑;通过学习伦理学、法学等可以提高道德法律水平;通过艺术熏陶,可以提升审美素质;通过各门社会科学的学习,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其文化积淀,提高文化品位。可见,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渗透性和艺术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使大学生牢固掌握人文基础知识,把握人文知识的发展动向,并运用人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通过人文教育使大学生把优秀文化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格,融入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外化为自己的行动;其次,有选择地引进国外优秀人文作品,可以使大学生了解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开阔视野,兼收并蓄,提高文化鉴别力和创造力;再次,加强历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通晓世界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其四,通过哲学教育,可以使大学生通晓古今中外的哲学流派,培养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通过文学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激励其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使其潜移默化地形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二)重视人文精神培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

人文主义教育除了人文知识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人文精神教育。如果说人文知识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基础,那么,也可以说人文精神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灵魂。人文精神,并非纯粹的人文学科的教育,而是沟通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尤其注重发掘科学与人文教育价值,既教育学生正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教育学生在掌握科学的同时,正确对待科学。可见,所谓“人文精神”,是指渗透于各门学科知识中的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追求人性完美的思想境界。用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大学生,不仅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题中之义,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要发挥人文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作用,必须澄清理论上的误区。教育只有坚持以人格塑造为自己的职能,才是坚持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才能彰显教育的人文价值,消除工具理性对教育的歪曲和误导。当代社会日新月异,社会交往不断扩大,多元文化激烈碰撞,必然引起人们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必须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培养面向世界竞争的人才。只有开展“以人为本”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在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内含人文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根据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用于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养,使大学生既有健康人格,又有创新精神,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三、借鉴人文主义教育的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人文主义教育方法主要有“体验”、“理解”和“对话”,[6]这易于被学生接受。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教学方式多以单向灌输和说教为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借鉴人文主义教育的方法,使教育的内容可感可知可践,真正做到“三贴近”,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此,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在教育主体上,由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转变

人文主义教育观主张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主体。在教育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传统的以师为本,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前提下,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教学中,教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引导学生自己学。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和哲学问题、个人问题和研究的问题等。[7]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内在需要与动机是学习的基础。人文主义教育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8]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调动他们自觉学习、自觉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满足他们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让学生主体觉得易于理解和接纳,可以满足他们成长性需要。要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致力于自我完善,更加渴望学习,乐于创造,接受新观点。可见,坚持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

当代大学生是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好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他们见多识广,有思想,有敬畏感,有正义感。但同时,又很自我,很实际,有个性,娱乐化。因而,尊重选择,平等对待和加强交流,是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在教育方式上,由注入式教育向启发式教育转变

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特别注重正面教育,经过周密的计划、组织和安排,运用单向的灌输方法,向受教育者公开灌输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这种正面的、显性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特色,但其缺乏灵活性,教育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对人文主义教育的研究,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实现由注入式向启发式教学转变,既要注重系统的理论学习,使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传统教育方法的强迫性、封闭性和呆板单一性,增强教育的自觉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公开的、正面的教育方法当然十分重要,学校教师应当直接明确地传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点,不能模棱两可或取中立态度,要态度坦诚、立场分明,但只有这种直接的方式还是远远不够的。其时间的集中性和观点的鲜明性容易给大学生一种强迫的感觉,进而使大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逆反心理,形成一种意识障碍,从而制约了大学生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内化。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应当更具有自然性和隐蔽性,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在教育渠道上,由从单一渠道向全方位多渠道转变

人文主义教育观提倡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渗透,反对单纯由学校承担教育责任。在人文主义教育看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光是学校的责任,家长、社会都有责任,不光是政治课教师的责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及管理者都有责任。因此,必须发挥各方面的合力,多渠道、多方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担,即使有学校其他部门和家庭的共同参与,也往往缺乏协调性而难以形成合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仅被看作是政治课老师或辅导员的事。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仅仅是知识的灌输,不太注意文化环境的熏陶,没有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因而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毛泽东曾经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9]这就要求我们内外开放,齐抓共管,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网络,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使大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中,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受到国际上一些势力“西化”和“分化”的图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人文主义教育时应注意:一方面,人文主义教育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人文主义教育的内容,加强对人文教育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人文主义教育要充分彰显人的社会性。马克思将人的本质称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文教育不能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因此,在开展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能力。

标签:;  ;  ;  ;  ;  ;  ;  

人文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