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开始全面升级,并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职院校毕业生作为“制造强国”目标的践行者,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中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变得愈发重要。本文以机械加工专业实训课为载体,重点研究实训课堂中“师徒制”教学法的应用,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机械加工 中职教育 实训课程 师徒制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促使职业教育受到普遍的认同与重视。如何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高水平的技能工人,是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中职院校教师应密切注意教学方式与课堂管理的创新改革,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最终提高中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1 机械加工专业实训课程简介
1.1机械加工实训课程
机械加工专业实训课程是中职院校机电制造类各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和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课程之一。主要教学内容一般包括钳焊实训、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和数控加工等模块。它既包括了一般机械加工方法,也包括了数控加工现代制造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以动手操作为主,重点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突出了其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融合的特点。
1.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一些学生家长来说,中职院校就像托儿所,孩子不在社会上无所事事就好。家长作为学生的教育者,从源头上就没有给予学生合理的学习目标。没有目标,学生没有动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
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受社会认同度的影响,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比,优越性差,不被社会认同,导致他们自暴自弃,并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反正不如别人,学了还有什么用?”。他们长期生活在颓废、抑郁的情绪中,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学习不好不觉得没面子,考试不及格也无所谓,没有学习的压力。
学习方法不对,事倍功半。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在学习上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学习效率很低。学习不得要领。
以上因素相互影响,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不够理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其学习目标,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手段,鼓励他们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传统机械加工专业实训课教学方法研究
传统的机械加工专业实训课程一般是先集中上理论课,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再进车间进行实践操作。其缺点是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加上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抵触情绪,教学效果不高。上实践课时又将理论知识遗忘。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不同步,不能相辅相承,互相促进。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消退。
在进行实训课程的过程中,一般由一名教师讲解本课题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注意事项,然后在机床上操作演示。由于班级人数多,学生围绕在一台机床附近听讲,在嘈杂的车间环境下,外围学生看不清、听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 师徒制教学方式
针对我校机械实训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且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欠缺,缺乏学习主动性,但是动手能力强,对车床兴趣浓厚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师徒式教学模式。将企业里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带入了车工实训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
以我校数车实训课程为载体,试行师傅带徒弟制度。首先选出班级技能水平优秀的学生做师傅,每位师傅带数位能力稍差的学生作为徒弟。对每对师徒进行比赛、考核。并设置适当的激励与惩罚措施,培养不同小组、师傅之间的竞争意识。烘托各小组间的比赛气氛,提高学生训练激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目的。
图1 师徒制分组情况
师徒制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对学生进行师徒分组并开展相关知识的示范教学工作,这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沉浸在比赛的紧张气氛中,徒弟为了不拖后腿,在压力下会更加努力学习;师傅为了赢得比赛,作为小组的领导者,责任心更强。从而达到了以点带面,普遍提高的效果。
4 总结
经在我校数车实训车间实训课程中的实践验证,本文所设计的师徒制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达到“师徒互促”的效果。师徒制教学方案转变了教学理念,有效弥补了传统实训课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割裂的缺陷,使每对师徒的技术水平得到普遍的提升,提高了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马玉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实训论文; 师徒论文; 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机械加工论文; 中职论文; 院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