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修订情况说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新标准论文,起点论文,教材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材修订的主要依据
(一)“课标”基本理念在教材中的落实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更加强调素质教育理念,并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依照这一要求,修订后的教材坚持并发扬了原教材的特色,仍以发生在四个主人公“玲玲”“大明”“Amy” “Sam”身边的事情为主线,在话题安排和活动设置上,突出了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和弘扬。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后的教材丰富了对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等)的介绍,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活动中,如三年级下册Module 2 Unit 1活动3中向学生展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舞狮的场景,Module 2 Unit 2活动1中向学生展现了汉族传统民间活动——踩高跷的画面。此外,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中外文化的对比,三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 1 “Happy Birthday!”中介绍了赠送和接受生日礼物时的礼节,让学生了解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在接受别人送的礼物时,一般都要当面打开并道谢,而在中国一般不会这样做,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修订后的“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修订版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如教材每个模块第一单元的第三个活动对主课文中的重点语言结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可供偏远及农村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教学要求。修订版教材还考虑到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保留了原教材中的补充阅读部分,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阅读。
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修订前后的“课标”都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和各学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因此,修订版教材也是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设计的。此外,修订版教材在活动设计上更加注重梯度和层次性,如在每个单元都新增了导入活动,内容多为韵句或小对话,或复现旧知识,或导入新知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重点语言结构做铺垫。又如三年级下册Module 5,将原教材中难度较大的关于询问时间和整点钟、半点钟的时间表达法替换为常用星期的表达,询问并谈论日常生活,更符合学生的语言和认知水平。
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修订前后的“课标”都提倡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根据这一原则,修订版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现行版教材每个模块都是由中外专家共同研究才形成定稿的,修订版教材继续沿用这种科学的编写模式。在修订过程中,首先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明确的模块主题;然后依据主题进行听读输入,启发式地带领学生展开说、写输出;最后根据真实的语境给学生创造任务,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如三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 2活动7,要求学生运用学习过的词汇和句型,询问其他同学的喜好,制作午餐菜单。
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修订后的“课标”对教学评价的建议,同时参照“课标”中提供的评价方法与案例,修订版教材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为教师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如三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 2 Activity 3 “Listen and match”和三年级下册Module 10 Unit 2 Activity 3“ Listen and draw √ or ×”分别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听到的句子指认正确的数字、颜色和衣物。再如三年级下册Module 7 Unit 2 Activity 3 “Think and draw.Then say”要求学生根据范例,简单描述自己所绘制的图片,考查学生观察、思考、语言组织及连贯表达的能力。这样的例子在修订后的教材中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修订后的“课标”指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修订后的教材配有录音带、课堂活动用书、教师用书、网络教材、教学辅助卡片(教师卡片和学生卡片)、挂图、贴纸集等形式多样的配套资源,为使用这套教材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修订后的课程目标在教材中的落实
修订后的“课标”对总目标的表述进行了调整,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新要求,修订版教材也分别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如“课标”考虑到各地教学资源和条件不同,将一级语言技能目标“听做”要求中让学生能“根据指令做手工”改为“根据指令做动作”,以降低难度。修订后的教材设置了很多相关的活动,如三年级上册Module 5 Unit 2 Activity 3 “Listen and do”和Module 6 Unit 2 Activity 5 “Play the game.Look and do”都是此类活动。
又如“课标”在原二级语言知识目标“词汇”要求“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的基础上,确定了小学阶段的423个核心词汇,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这423个词汇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在词汇方面,修订后的整套教材收录了这423个核心词汇,并对词汇总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在话题方面,依照“课标”要求,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有关“玩具”和“植物”的话题,新增了涉及“健康”的话题。如四年级下册Module 10 Unit 1 “Did you fall off your bike?”和Unit 2 “Sam had lots of chocolates”中通过对身体与健康这一话题的讨论,在教授新知的同时,对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和价值观的树立进行了正确引导。
“课标”对原二级情感态度目标的描述进行了扩充,如增加了“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的描述。修订版教材依据这一目标,在每册教材的最后新增了综合运用实践项目(Project)。如三年级下册Project “Dictionary”,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配图的单词小手册,并和大家分享,让学生理解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修订版教材还依据“课标”对学习策略目标的描述,在保留原教材以模块为话题内容单位的基础上,将题材、结构、功能和任务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遵循话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相关话题的延续性保证了语言学习的发展。同时,修订版教材提高了语言内容的复现率,采用螺旋式循环编排,通过知识的多次复现降低学生学习新语言项目的难度,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已有知识之间的关联,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原教材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修订版教材保留了原教材特色。如四年级下册Module 2介绍了英国著名景点(白金汉宫、大本钟、海德公园、塔桥等),五年级下册Module 3和六年级下册Module 1都对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饮料进行了介绍。此外,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合理的跨文化意识,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能力。
二、三年级下册教材具体修订内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