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泛指客观存在事物的外部形象,是指能引起人们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所谓教师的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在德、才、学、识、体、貌、性格等方面综合的独特风貌。教师的工作具有鲜明的示范性,由于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而学生的模仿又特别强,教师的言行、工作态度、情感、意志品质在学生面前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教师就是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榜样力量、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可以说学生的品学取决于教师的德才。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着学生的心理品质,以自己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培养着学生努力认真的学习精神,用自己坚强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顽强坚毅的性格,以自己优美的风度培养着学生的精神面貌,以自己广博深厚的学识培养着学生扎实的文化知识结构。因而,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研究挖掘教师形象价值的教育功能,对促进现代的教育教学是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的。尤其是像语文学科这样融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和情感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的具体教学操作过程,语文教师的综合形象更是需要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首先谈谈语文教师形象在育人方面的价值作用。
第一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在旧观念不断被淘汰更新的今天,教师首先以先进科学的理念育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师一方面传承人类的文化文明,一方面开创人类的文化文明,一手挽着历史的车轮,一手托着未来的太阳,永远站在人类文化的前沿,触摸着时代的脉搏。所以,教师作为学生拿到的一本最耐读最厚重的教材,无疑应该向学生呈现出最先进最科学的内容,它应该包括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完善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素质。使自己成为一本真正的好"书",教师在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完善着自己的人格个性,履行着社会职责要求,实现着个人化的自我价值时,以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带路人、朋友等角色呈现于学生面前,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了它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也才可能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此时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作用就无异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一个优秀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示范性和激发性。
第二 教育过程中以高尚的人格育人。人们往往将教书与育人并列起来,事实是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时教师的人格力量、魅力的育人功能又要通过外部形象来体现。"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尽管他有多丰富的知识也只能是教学的能手教育的矮子。教师个人的人格是在与教师、学生、社会的交往中所形成的反应特点,是在社会生活,教育活动中形成确立的。可以说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渊博的学术水平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前提,这些内在素质又以献身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干好工作,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不为势利而动,不为权势而屈,正直为人,正直为师;以高超的驾驭课堂技术,真情实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创造出和谐温馨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沐甘露,生动活泼地学习求知,增长才干;以开放的思想,开阔的胸襟,开朗的性格,开明处世的品质,愉快、乐观、奋发向上的心境外化为教师的形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这种形象价值所起的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灿烂阳光般的作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自身形象的价值,充分展示自身人格的魅力,才能促进双方的交流,击活互动,顺利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中师生共同发展,实现以人格育人的价值。
第三 教学过程中,以人文精神育人。课程的人性化、艺术化、科学化,课堂的人情化与教师形象的个性化,无不要求教师是一个有人道、有人性、有血有肉……一句话,是个有"人味"的人。时下,日趋激烈的竞争,一浪胜过一浪的下岗威胁,各种枯燥的机械的训练,许多教师的脸上失去了往日幸福自信的微笑,而挂之于焦虑和无奈,乃至于目无表情,面若冰霜,甚至操起失落了多年的"大棒"。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人文主义的丧失,对教学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为此,结合现代教育的现状,强调以人文精神育人。
教师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又总是以外在的形象作用于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形象设计和塑造不能趋于模式化,呆板化,而应在课堂课程设计和个人教学风格上体现出一种非趋同性的个性化、艺术化、人情化。在掌握理解学生身心发展需求时,使学生的合理化要求得到满足,教师的努力就会作为一种价值真理而被学生接受。因而,教师形象的特色意味着教育教学的理念、措施与众不同,成熟的教师应在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革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自己个性化的独特构思,将教师的心,教师的情,教师的爱和恨,教师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的爱心,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着人道、人性、人情,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个充满"人味"的人。
第四 在生活中展示形象价值,以德育人、以美育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学生受教育的渠道既来自课堂也来自日常生活,真善美是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要素,日常生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老师形象。所以,教师注重在生活中以德育人、以美育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观念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任何力量都取代不了的灿烂阳光。一个献身教育事业的人,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热爱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自己的这种道德修养和美学修养。在学生面前总以愉快、乐观、奋发向上的姿态去感染和塑造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永远保持年轻乐观的心境,伸手可以拥抱整个世界,敞开胸怀可以容纳整个宇宙的豪迈,教师的这种道德形象和审美形象就可以成为学生个体未来形象的一个目标,从而产生巨大的原动力和感染力,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向着高尚和美的方向发展。教师这种以德育人、以美育人的形象价值对学生个体的自我完善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教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形象的育人功能是这一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发挥它的作用,对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教学的效益、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的健康形象的育人功能固然重要,而如何塑造良好的健康的形象更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塑造了良好的健康的形象,才能体现它的育人功能。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语文教师形象塑造作一点探讨。
首先必须明确现代语文教师的形象特征。随着教育的纵深发展,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素质和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世纪里,语文教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应有的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外,还体现出如下特征:(1)用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感染学生。创新教育是新世纪教育的主题,"传道、授业、解惑"已是昨日黄花,语文教师在传承、传递人类文化文明的同时更是责无旁贷地开创未来的文化、文明,语文教学就该适应未来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本身必须给学生一个强烈创新意识的形象,站在时代的前列,用全新的教学思维、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开创教学的新篇章。(2)具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驾驭课堂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为语文教学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与机遇,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必须掌握并应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去推动语文教学朝着形象、快捷、高效的方向发展,成功和全面的树立一个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能力的培养者的形象。(3)以一个学养深厚的形象来博取学生的认同和接受,也就是要求从"公仆"型向"学者、专家"型的过度。新世纪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化,社会"网络"化,"红和专"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从高考改革出现综合科目可以看出,教育需要更多的是一专多能的教师,特别处在基础地位,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尤为突出,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备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常识以及处在时代前沿的科技知识的合理的知识结构无疑是一个现代语文教师的主要特征。(4)树立一个演员的形象,用表演的手段来完善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寓教于乐"这个古老命题尚未解决,而今学生们又喊出"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做舟"的声音,而一些悲观人士更认为前些年的语文教学是"带着镣铐跳舞",所以完善课堂,以求事半功倍,就要击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让双方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为此,要求课堂的组织者充分调动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提高"演技"水平,作一个快乐的营造者,乐趣的传递者,不仅如此,教师更应该是导演,真正做到让快乐从他们身上产生,使他们感到求知乐,乐求知。这样,语文课堂才可以摆脱单调沉闷,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活跃、丰富、开放。
针对现代语文教师的形象特征,拟从以下几方面塑造自身形象:
第一,树立为人师表观。"师表"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思是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是个传统命题,也是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汉代杨雄说"师者,人之楷模也",唐代韩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皆是"绝世议论",从古到今,呼唤教师"为人师表"的声音从未停止过,特别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已是社会对当代教师的迫切呼唤。所以,树立为人师表观十分重要,这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前提。当代教师应从两方面塑造自己良好的师表形象:其一 做到学生师表与社会师表的统一。教师做为一种特别的社会群体,从产生以来,始终作为民族素质提高,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特殊动力,它以直接的教授学生来传承、传递人类的文化文明,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做到学生学习的楷模表率,才能将所传之道,所养之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历史上许多品德高洁之士,如孔子、韩愈、陶行知等,他们以教育人、好为人师、敢为人师、能为人师的精神品质,培养出一批批的社会栋梁;同时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又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诚如顾炎武所言"师在天下则尊于天下,在一国则尊于一国,在一乡则尊于一乡",无疑,教师是社会文明的一面镜子,当今社会常常以"是一名教师"来作为为人处世的标准。时下仍然不改写的"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赞辞,更足以说明教师的社会表率作用了。其二 为人师表要求将师范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从本质意义上讲,为人师表丰富的内容与多彩的实践蕴涵着一种不断汲取时代精神营养的师范精神,这也是教师相对于整个社会群体所体现出的先进性,传统的师范精神始终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旗帜,而当今时代的发展则要求将这一精神融入到时代当中,以体现出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如人本精神,教师整个活动的前提是以人为根本的,通过尊重人、理解人、进而教育塑造人,致力于人的素质、民族素质与人类素质的提高,致力于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精神,传道授业解惑只是为人师的基础层次,当今时代则要求教师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形式启发学生,教他们举一反三,自悟创新,从而激发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原创力,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创新体系的建立;奉献精神,这是师范精神的核心,自孔子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自己追求的境界起,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已成为师范精神的集中体现,一代代名师无不以此作为教师品格的真谛来追求。
第二,综合素质观。"人的素质是人的政治思想的、道德的、科学文化的、身心的一系列基本品质的特征。"由于教师是一种较特殊的职业群体,其素质也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形体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和具有美感的风度仪表,教师繁重的工作首先就需要强健的体魄,并且"健美"健康才是美。这是教师形象美的前提,布鲁纳说:"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教师的仪表风度本身就是教育的内容,同时又是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高雅的情趣、自信的神态、优雅的举止、文明的语言无不是学生追求模仿的目标;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可以轻松地缩小师生差距,进行沟通。其二是文化素质,教育教学的专业性决定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当代对教师文化素质的要求是"广阔的知识面与精深专业知识"的结合。其三是德育素质。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道德以职业道德的形式表现,当代的教师不仅要以法治教、依法执教,更要以德治教、依德执教。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及要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教师法》、《教育观念与更新》等材料,更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高尚的师德,并将它付诸实践,做到以诚相待、以德化恶、以德化愚。其四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教师为教的动力系统。健康的心理素质所形成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理想信念所产生的动机具有持久而长远的动力特征。为此教师应特别重视调整个人心态,努力学习,试想,一个被学生认为心理不健康的老师其形象的育人功能还在吗?此外,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杯茶的教育模式已被打破,从语文教师的下水作文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乃至于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无不需要教师的实践意识和技能。所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塑造语文教师的形象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当今创新教育的时代主题要求教师从"公仆"型向"专家"型发展。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之一,教育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力。教师的角色已经走过"为匠"、"为师"的阶段。而今的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无论从事任何岗位的教师都应当成为这个行业中的能手专家。从"公仆"到"专家",首先要转变观念,时下仍不乏"撞钟式"的教书先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观念仍然存在,这也是某些人感慨"教育误尽苍生"的原因之一。有了一个新的观念并赋予前文所述的各种素质的提高,高师、名师的形象才能树立,"专家、学者"的形象才能塑成。"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学发展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同样创新教学只有当教师成为'专家'而非'公仆'时才能真正得以开展。"
第四,新版语文教材对教师形象的塑造提出新的要求。经过多年的酝酿与讨论新版的语文教材全面体现当代语文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与老教材相比,着重突出了五个方面:"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学生身心特点;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并重"。而此次教材改革的核心理念则是由关注学科转到关注人(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教材中表现得最突出的一点又是人文教育的加强。在新教材的课程标准中将语文的性质明确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故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新使命,培养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的人是语文教学的新目标,这正如耐斯比特在《2000年大趋势》中说"科学和技术无法解决生活的意义,我们只能从文学、艺术和精神中找到答案。"基于新教材的这一特点语文教师在其形象塑造上也要重新审视自己:从内在的素质方面看,除前文所述的各种素质之外要特别注重人文素养的加强,要从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三方面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人文知识不仅来自文学、艺术、哲学、更来自生活;人文态度则体现为教师对他人、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人文精神是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和审美情趣。"腹有诗书气自华",现代语文教师的形象魅力无疑应该源于教师的"人文素养"。从外在的表现特征看,语文教师更应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素养和全面的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唯有健康的才是美的----"美"才是形象育人的最佳切入点,"美"才是形象塑造的根本目的。
教师的形象塑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积淀过程。每个教师应该在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一条既体现教育的新理念,又具有自已个性的形象塑造之路,使教师形象这种无形的价值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充分挖掘并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研究开发教师形象的价值,充分发挥教师人力资源应有的育人功能,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2019/2/20
参考文献:
1、《教育发展研究》2001/11 胡东芳《教师形象:从"公仆"到"专家"》
2、《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9 沃建中《教师素质对学生心理影响》
3、《教育观念与更新》刘芳主编
4、《教育研究》2000/9 胡相峰《为人师表论》
论文作者:宝福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教师论文; 形象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素质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社会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